文 / 每日财报 张恒
根据河南金融监管局 9 月 22 日披露的信息,监管已同意河南投资集团对中原信托增资 7.24 亿元,其中 3.19 亿元计入注册资本,其余部分纳入资本公积。增资完成后,中原信托的注册资本由 46.81 亿元变更为 50 亿元。
本次增资方案显示,河南投资集团作为唯一参与方,以每股 2.27 元的价格认购新增股份。这一增资价格是基于中联资产评估集团河南有限公司出具的评估报告所确定的。
这是中原信托自 2002 年改制以来的第七次增资。此次增资使其成为 2025 年以来国内第五家完成增资的信托公司,此前东莞信托、天津信托、北方信托和吉林信托也已陆续增资。
超 7 亿元增资落地,
资本金跃升至 50 亿
本次增资虽然使得中原信托股权结构进行了同步调整,河南投资集团的持股比例进一步上升,强化了其作为控股股东的地位,但这并未改变中原信托的股东数量和排位。
回溯中原信托股权脉络,2023 年 12 月,中原信托经股东会审议通过,并由监管核准,注册资本由 40 亿元增至 46.81 亿元。不过在此之前两个月,第二大股东中原高速公告称,根据公司发展战略规划及自身实际,拟放弃此次增资扩股。
增资扩股完成之后,河南投资集团持股比例由 58.97% 升至 64.93%,中原高速持股比例由 31.91% 降至 27.27%,光大兴陇信托持股比例由 9.12% 降至 7.8%。这样的股权结构一直延续到 2024 年末。
不过,其第三大股东于今年发生重大变更。根据 2025 年 2 月 28 日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司法裁定,中原信托第三大股东由光大兴陇恢复为河南省豫粮集团。
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前情况相同,在今年的增资过程中,中原高速同样选择了放弃本次增资的优先认购权。作为上市公司,2025 年 6 月底,中原高速在公告中解释了这一决定的原因:" 放弃本次中原信托增资扩股优先认购权,符合公司发展战略,有助于释放融资压力 "。结合此前一模一样的放弃行为来看,可见近年来中原高速无意增持中原信托。
此举也导致如今中原高速持股比例进一步下降,从此前的 27.27% 降至 25.52%,而河南投资集团持股比例则随增资进一步上升至 66.68%,河南省豫粮集团持股不变,依旧为 7.8%。
高管层变动频繁,
大动作不断
除资本层面的调整外,自去年以来,中原信托核心管理层也接连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
早在 2023 年 12 月,因到龄退休,原总经理崔泽军辞去公司所有职务,为对该职务进行补位,2024 年初,中原信托从内部提拔了时任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老将赵阳为总经理,直到今年 6 月中旬,河南金融监管局才正式核准了赵阳担任中原信托总经理的任职资格。
事实上,中原信托对赵阳担任总经理来推进提升公司转型战略给予了厚望。在 2025 年 2 月举行的年度工作会议上,赵阳就以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头衔发言,明确了公司转型方向,表示在 2025 年公司将 " 加大企业客户营销,深化金融同业合作,补齐业务短板,强化业务协同,推动标品业务跨越式发展,持续优化业务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 2024 年 5 月份,该公司同样在内部提拔了 2 名副总经理魏磊和李雨丝,以及一位总经理助理张元甲。经过此次重大调整,中原信托核心管理层从 2023 年的仅有 3 人团队发展壮大为 6 人。
而作为此次内部提升的高管,总经理赵阳、副总经理魏磊和李雨丝、总经理助理张元甲都是从中原信托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 老兵 "。其中,赵阳有 30 年左右的金融从业经验,早期出身中信信托,后转战至中原信托,从证券部经理起步,逐步擢升至副总经理,并在该岗位任职 8 年之久。
魏磊和李雨丝两人此前分别对应负责公司风控业务、财富管理营销业务。前者曾担任风险与合规管理部负责人、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后者历任公司信托理财中心管理部负责人、营销管理部总经理、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
张元甲早年则是出身于中原银行,担任过开封分行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行长助理兼风险总监,后来加入中原信托出任资产保全运营部总经理。
随着以上几人晋升为核心高管,标志着中原信托管理层架构进入稳定运行阶段。但是在 2025 年 4 月,已担任该公司副总经理、总会计师职务 15 年之久的李信凤,因到龄退休辞去所有职务。
或是对其空缺的补位,就在前不久,中原信托引入了在证券行业深耕二十余年的 " 老将 "、时任中原证券副总经理王晓刚,任命其为公司新任副总经理。
据悉,此次王晓刚的职务变动实际上是 " 中原系 " 内部的一次调整,即从证券平台转向信托平台。要知道,中原信托第一大股东河南投资集团持有中原证券 17.73% 流通 A 股,同样对中原证券拥有实际控制权。
目前担任中原信托董事长一职的是具有多年工行背景的曹卫东,接替此前于 2022 年 4 月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的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卫华。
履历显示,曹卫东现年 57 岁,在未进入到中原信托之前,其一直在工行工作,历任工行郑州市上街区支行副行长,工行郑州陇海路支行行长,工行河南省分行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机构业务部总经理、公司金融业务部总经理,工行平顶山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业绩蜿蜒曲折,
大幅压降房地产信托资产
在增资已落定和高管人事还处于调整中的中原信托,也正经历着行业深度转型与业绩承压的双重挑战。
将时间周期缩短至近几年来看,2020 年 -2024 年,中原信托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8.33 亿元、10.71 亿元、7.57 亿元、7.91 亿元和 8.81 亿元,可见,在 2022 年该公司营收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随后虽有一步步提升,但到 2024 年末营收水平仍未回升至 2021 年高位,创收能力其实并不稳健。
直到 2021 年随着整个房地产业开始进入深度调整周期,中原信托为规避风险,而不得不持续压降对该领域的信托资产投放。数据显示,2021 年 -2024 年,该公司信托资产投向房地产业的余额分别降至了 365.11 亿元、295.39 亿元、291.11 亿元及 230.22 亿元,所占当期总信托资产余额的比重已经降至个位数,分别为 11.9%、7.03%、7.33%、6.33%。
也就是说,近四年时间里,中原信托累计压降房地产信托资产超 174 亿元,占比总计压降了 13.41 个百分点。
风险仍未出清,
改革转型势在必行
但即便如此,中原信托所面对的房地产风险化解压力还是相当大的。
据不完全统计,中原信托合作的多家地产公司已经爆雷,其中包括恒大集团、泰禾集团、名门地产、华夏幸福、宝能集团、泛海控股、许昌锦恩置业、河南盛润集团、彰泰集团等。
踩雷房地产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目前中原信托与上海世茂、上海亿丰、海南万宁华凯、河南盛润等多家房地产企业存在巨额诉讼,执行标的金额从数千万至上亿元不等。
最扎心的是,根据其大股东河南投资集团于 8 月 29 日发布的半年报信息显示,中原信托 5 个信托项目集中爆雷,且均与房地产项目有关,预计难以收回,风险暴露直指涉房信托资产的深层隐患。
这 5 个信托产品具体为:中原财富 - 宏业 142 期城中村改造项目和三胞集团项目(坏账损失率均为 60%)、南通五洲国际项目(坏账率高达 90%)、恒大兰州置业项目及河南盛润置业项目(坏账损失率均为 25%)。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原信托是作为 " 债务人 " 出现在报告中的,这表明该公司很可能用自有资金直接投资、跟投或接盘了这些风险项目,进一步加剧了风险敞口,即便其手握处置权,但变现难度与折价压力仍难短期内化解。
在声誉方面,频繁出现债权回收困难的情况,会降低投资者对中原信托的信任度,使得后续的信托产品发行和销售面临更大的挑战。在行业竞争中,也会削弱其竞争力,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
面对这些风险债权,中原信托正在积极寻求化解之道,开展一系列资本与资产层面的大动作。比如,今年 6 月,中原信托与中原资产签署债权转让协议,以 17.2 亿元价格出让部分债权,用于回笼流动性、腾挪风险资产。
这是行业内处置资产风险所采取的非常普遍措施,不必过分解读,因为信托公司与 AMC(资产管理公司)的合作是金融市场上重要的业务模式,在化解金融风险、盘活存量资产、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此外,中原信托在减少信托资产向房地产业投放的同时,还对基建等传统领域持续压降。数据显示,其信托资产对基础产业的投入占比已从 2020 年末的 22.84% 大幅降至 2021 年末的 7.12%,随后的 2022-2024 年三年中逐年压降,分别仅为 6.9%、5.16% 及 4.23%。
不难发现,如今房地产业和基建等传统产业已经不属于中原信托主要投入方向了,这也侧面显示出其正处于转型关键期。当然,与业内很多信托公司转型方向一致,目前中原信托已经将很大的精力投入到实业和证券市场。
深耕实业很好理解,不仅是响应政策号召回归本源,更有于自身不断拓展信托服务边界,如中原信托开始向家庭服务信托、风险处置服务信托、资管产品服务信托等方向发力。而重仓证券市场则是希望借资本市场回暖东风博得更高收益,但也需要防范证券市场波动所带来的风险。
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末,中原信托投向实业信托资产达 1479.86 亿元,同比增长 3.61%,占总信托资产规模的比重已经高达 40.71%,远远高于其他行业,成为该公司最为核心的投入方向。
同时,近几年中原信托投向证券市场信托资产逐步走高,从 2023 年之前的不足百亿元、占比仅在个位数徘徊,逐年增长至 2024 年末的 353.63 亿元、占比近乎突破两位数(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