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路知遥 编辑|Cong
前半段的演讲,雷军分享了一些发生在 SU7、SU7 Ultra 以及 YU7 立项和研发阶段的故事,听起来仿佛是听过很多次的。
后半段的秋季新品发布会,小米在最后阶段推出了自己针对汽车的 " 私人定制 " 业务,试运行一年、只服务于 SU7 Ultra 和 YU7 Max 车型、每月服务 40 个用户、单用户至少 10 万元下单的要求意味着,这项服务在现阶段暂时也只是对于最高层级用户的又一次筛选。
这个问题并不是我丢出来的,当小米给纽北官方发去邮件的时候,德国人抛出的第一个问题也是一样的。对车企来说,开亲手打造的车、去纽北驰骋、跑出值得称道的出色圈速,这从来都不是造车的必选项。
就比如刷新纽北量产电动车圈速纪录的 SU7 Ultra,本身就经历着从立项到终止再到立项的内部波折,毕竟在这个项目立项之初,小米还只是一个 " 手机公司 ",在 SU7 Ultra 最初立项的 21 年 12 月,同时启动 SU7 和 SU7 Ultra 对小米还是显得压力巨大。
不被大家看好已经成为了小米的习惯,SU7 在开发的关键期就有过这样的经历,而 SU7 Ultra 在挑战纽北的时刻上,还遭受着天气的捉弄。
习惯了被当成 underdog,以至于雷军在小米 YU7 推出之前一致被外界看好的时候,反而觉得心里更加没底。
可哪怕是到了这个阶段,雷军和小米还是有点那种执著劲儿。
作为一台家庭用户占比达到 69% 的 SUV 车型,小米 YU7 前段时间也去跑了赛道,用原厂的米其林 PS EV 运动胎就跑出了 1 分 43 秒 384 的成绩,位列浙赛 SUV 圈速总榜的第五位。而且,YU7 也正在准备挑战纽北,再去那条对全世界车迷有着特殊情节的赛道上证明一下自己。
小米的首席测试车手、动态性能工程负责人阿灿成为了在雷军年度演讲中反复出现的那个人,以他为代表的工程师们野心勃勃,希望倾尽全力做点惊天动地的大事儿。
但阿灿在演讲的现场,却成为了一个大家的 " 轻松时刻 "。
他的情绪和小米 SU7 Ultra 一样一波三折,从立项到撤项再到立项,阿灿等来了 SU7 Ultra 跑上纽北,却没等到自己开车刷新纪录——因为小米提前半年定下的 2 天包场,却都因为下雨而无法刷圈。最后拼了命要来的 10 分钟刷圈时间,为了保证成绩只能留给更加熟悉赛道的本地车手。
哪怕如我一般不是小米的粉丝,也还是要对一个这样的团队投去更多的敬意。毕竟,这个世界,拥有太多走到一半就忘了自己为什么要出发的人。
小米从手机厂到科技厂,从做手机到造车的转变,在不知不觉中激励了很多人。
雷军在年度演讲里,分享了他和凡客陈年之间的故事。作为雷军 28 年的老朋友,陈年在听完雷军造车的故事之后重燃斗志,把曾经员工过万的凡客彻底归零,开启全新的电商之路,还把凡客做到了抖音男装前三。
到这个瞬间,我终于意识到,我们当然可以对小米汽车抛去各种质疑和批评,雷军自己也说 " 小米是全网被黑最惨的车企之一 ",巨大的流量伴随着的是巨大的争议。但我们应该看到的是,正是因为有雷军和小米这样的人和企业存在,商业世界才会拥有更大的活力。
作为最近几年最具现象性的汽车品牌和产品,小米的成功本身就具有着极大的指引能力:它在告诉身后还在犹豫的入场者们,如果你们愿意拿出热爱、执著、钻研的精神,为了梦想去拼一把,虽然没人能保证结果,但起码你会距离成功更近一点——" 你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给天意。"
不只是造车,它可以是任何一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