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汽车商业评论 32分钟前

马斯克的万亿赌注,特斯拉的科技帝国梦

作者 / 杜 咏 芳

编辑 / 黄大路

设计 / 张 萌

特斯拉要如何才能成为一家市值为 8.5 万亿美元的公司呢?

相信,自从这份豪华赌约被公之于众,不仅仅是埃隆 · 马斯克在思考这个问题,全球车企、投资者甚至普通用户也在密切关注马斯克如何在 10 年后为特斯拉董事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纽约 50 Park Investments 首席执行官亚当 · 萨尔汉(Adam Sarhan)表示:" 虽然将薪酬与绩效挂钩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这里的规模之大为首席执行官的激励措施设定了新的标准,并将主导各地董事会的辩论。"

特斯拉董事会围绕着 12 个里程碑构建了马斯克的薪酬方案,第一个目标为 2 万亿美元,随后九个目标分别增加 5000 亿美元,最后两个目标达到 1 万亿美元,使总市值达到 8.5 万亿美元,展示了其对特斯拉盈利方式和盈利领域的预期,这些里程碑主要基于产品、利润以及市值。

只有全部达标,马斯克才能获得 12% 的特斯拉股票,价值约 1.03 万亿美元,将自己增持公司股份比例增加至 25%,掌握更大公司控制权。而在践行这份 " 未来契约 " 的过程中,若特斯拉市值未能达到 2 万亿美元的最低门槛,马斯克将不会拿到任何工资或现金奖金。

特斯拉绝不能失去马斯克

虽然仍有不少批评和质疑声,但是这份看起来不可思议薪酬方案很可能会在 11 月份的公司年度股东大会上获得批准。

马斯克强大的个人魅力和赫赫战绩,让特斯拉确信自己绝对不能失去马斯克。即使马斯克过多涉足党派政治行为,加剧了投资者对特斯拉的潜在担忧,并导致特斯拉失去不少潜在的消费者,董事会仍选择竭力维护其行动自由。甚至于,今年 7 月,在马斯克宣布计划成立第三个政党 " 美国党 " 后,特斯拉董事会依然敦促股东投票反对一项呼吁政治中立政策的提议,因为该政策扩大了董事会对马斯克政治活动的监督。

" 马斯克是地球上唯一能够释放特斯拉全部潜力的人 ",特斯拉董事会在一份证券文件中表示,该薪酬方案的提出是为了阻止马斯克离职,并专注于将特斯拉转变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巨头。

科茨沃斯(Coatsworth)说:" 特斯拉董事会前一分钟还在担心,埃隆 · 马斯克直言不讳的观点和政治干扰是否会对公司造成负担,下一分钟他们实际上就会说‘选一个数字,任何数字都可以’,以便尽可能长时间地锁定他。"

与此同时,公司注册地的更改让特斯拉在薪酬方案上获取了更大的自主权和更少的司法 " 干扰 "。

虽然,2024 年特拉华州衡平法院法官凯瑟琳 · 麦考密克(Kathaleen McCormick)以董事会成员与马斯克关系过于密切,方案有失公平性,完全否决了马斯克那份 560 亿美元的薪酬方案,但是,马斯克也以搬迁到低税收、低监管的德克萨斯州完成了对司法判决的报复。

德克萨斯州公司法可能更倾向于 " 尊重管理层的商业决策 ",而不是像特拉华州法院那样进行深入审查和干预,这意味着 2025 年的这份薪酬方案在未来很有可能不被问责和审查。

正如波士顿学院法学院教授布莱恩 · 奎因(Brian Quinn)所说:" 这是一份高得离谱的薪酬方案。它引发了很多疑问,但为了避免所有这些质疑,马斯克去年将特斯拉从特拉华州迁至德克萨斯州。"

马斯克的三重押注

回望过去,马斯克确实用行动证明了他有把 " 不可能 " 可以变成 " 可能 " 的能力。从颠覆传统航天业的火箭回收,到重新定义汽车行业的电动化革命;从挑战人机交互边界的脑机接口,到向地下要空间解决城市拥堵的隧道梦想。

一次又一次地将天方夜谭变为现实,可能是马斯克决定接下这份万亿美元豪赌的自信和底气。那么,马斯克这次还能延续自己的传奇故事吗?

为实现这个远大的目标,马斯克需要带领特斯拉在三条关键战线上取得颠覆性突破。

一、让特斯拉完成从 " 制造商 " 到 " 生态平台 " 的蜕变。

这直接链接了天价薪酬方案的两个核心绩效:累计交付 2000 万辆汽车以及连续三个月平均有 1000 万个全自动驾驶 ( FSD ) 付费订阅。

马斯克曾在 4 月表示," 预计到 2026 年下半年,自动驾驶技术将开始影响公司的底线,并开始发挥根本性作用 ",他进一步预测," 预计明年下半年将有数百万辆特斯拉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全自动驾驶(FSD)技术的覆盖面提升,意味着每一辆特斯拉将变成能够产生持续收入的智能节点,而不再仅仅是一个物理意义上的载具。马斯克要构建的是一个以自动驾驶为核心、覆盖全球的实时运营网络。

二、让特斯拉成为自动驾驶出租车时代的 " 主导者 "。

Waymo 花费多年时间在部分城市打造了一支由 1500 辆自动驾驶出租车组成的车队。在此情况下,特斯拉对马斯克提出连续三个月平均有 100 万辆无人驾驶出租车投入商业运营的目标难度可谓不小。

虽然,此前 Waymo 和其他先驱者帮助确实推动了监管变革,并让众多人开始了解到什么是自动驾驶汽车,在一定程度上为特斯拉铺平了道路。但是,鉴于此前特斯拉全自动驾驶事故的不良影响,特斯拉能否在规模化运营中赢得公众信任仍存在严重疑问。

三、使 Optimus 人形机器人走向量产和商业化。

Optimus 的售价预计在 2.5 万美元左右,作为新产品线受到众多投资者的认可和欢迎。马斯克将机器人描述为未来,并表示 Optimus 人形机器人最终可能占特斯拉市值的 80%。

如果薪酬方案中交付 100 万台 Optimus 人形机器人的目标达成,无疑是帮助特斯拉率先实现通用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应用,进入更广阔的市场。

但是,Optimus 实际产量仅数百台,要实现百万级的量产,还面临突破技术瓶颈,建立稳定的供应链体系,降低生产成本等多重困境。除此之外,具体应用场景的落地、用户接受度也都是摆在马斯克面前的现实挑战。

天价薪酬背后的故事

特斯拉目前正在经历 " 艰难时期 "。

特斯拉的产品线更新缓慢,自 2020 年推出 Model Y 以来就没有发布过新的大众市场车型,而不管是中国的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汽车制造商都在持续不断向市场推出新车型。产品的迭代速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市场表现,在 " 围攻 " 之下,特斯拉在电动汽车市场上的先发优势已经逐渐被侵蚀殆尽。

虽然特斯拉今年针对 Model Y 推出了焕新版,但这款车在核心平台架构、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及整体性能指标等技术方面并未发生革命性的改变,只是在外观、内饰等配置方面进行了体验升级。可想而知,这款曾经最畅销的车型进入欧洲市场后,也未能改变特斯拉销量整体下滑的窘境。毕竟,小幅改动爆款车型已经无法让用户在眼花缭乱的汽车产品中感到耳目一新。

截止到 8 月,特斯拉在法国的注册量较 2024 年 8 月下降了 47.3%,在瑞典、丹麦、荷兰、意大利分别下降了 84% 以上、42%、50% 以及 4.4%。市场正在向特斯拉释放一个它不得不接受的讯号:你已经在竞争中落后了。

美国 " 大而美 " 税改法案宣布,从今年 9 月 30 日起将不再为电动汽车提供税收抵免,同时欧洲部分国家也决定减少电动车补贴以获取更多税收。政策环境的变化,也在特斯拉发出警告。

战略转型对特斯拉来说已经不是一个可选项,而是一个必选项,未来几年如何 " 出招 " 应对将成为影响特斯拉重回增长轨道的关键。

马斯克与特斯拉的万亿豪赌就此应运而生,特斯拉给马斯克量身定做的薪酬方案环环相扣,意图一步步将特斯拉打造成为一个科技帝国。

特斯拉今年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 ( EBITDA ) 预计为 130 亿美元,而该方案的最高 EBITDA 为 4000 亿美元。我们正在亲眼见证商业史上最大胆的冒险之一,而这场冒险的结局,将决定特斯拉是一家电动汽车公司,还是一家重塑世界的企业。

慕尼黑车展:德国分量和中国力量

欧洲的电动车梦,碎了吗?

One night in Munich

突发!韩国在美合资电池工地遭突查,475 人被拘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