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时代财经 刚刚

仅 3661 万现金,1 年内要还 18 亿债务,锂电回收独角兽金晟新能赴港“补血”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周立

时隔 8 月,再度冲击港交所!

9 月 3 日,全球第二大锂电回收再生企业——广东金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金晟新能 ")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这是公司继去年 12 月首次递表后的再次申请。

公开资料显示,金晟新能成立于 2010 年,由来自广东茂名信宜的李氏五兄弟——李森、李鑫、李尧、李炎和李汪共同创立,专注硫酸镍生产。

其中,李森拥有敏锐的商业天赋,在发现锂电再生利用的机遇后,2014 年带公司切入动力电池回收赛道,不断重金研发、寻机扩产。

历经十年发展,金晟新能成为全球主要的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解决方案提供商,不仅在广东肇庆、江西宜春和赣州拥有生产基地,还计划 " 出海 " 东南亚。快速发展,让它在 2024 年以 120 亿元估值登上胡润研究院的《全球独角兽榜》。

但快速发展的金晟新能实则深陷亏损困境。招股书显示,近两年半时间(2023~2024 年及 2025 年上半年),其累计净利亏损高达 9.59 亿元,其中 2023 年亏损则高达 4.71 亿元,而这一切逃不开碳酸锂的 " 跌跌不休 "。2025 年的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单上,金晟新能估值遭遇大幅缩水至 73 亿元,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其还有一年内还 18 亿元债务的 " 紧箍咒 " 在身……

锂电回收何时才能迎来曙光?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锂镍价格跌落山崖,金晟新能今年上半年仍亏损

根据报告,贡献 7 成营收的锂、镍的再生利用产品是金晟新能业绩 " 顶梁柱 ",这意味着锂、镍价格变动会牵动企业的盈利 " 神经 "。

但随着近年碳酸锂价格下行,金晟新能业绩逐年下滑,营收从 2022 年的 29.05 亿元降至 2024 年的 21.57 亿元,跌超四分之一。其中,2023 年是金晟新能的 " 至暗时刻 ",在产能提升及业务扩张之下,公司产品销量有所增加,但因锂价全年跌超 80%、镍价接近腰斩,叠加生产业务开支增加,最终亏损高达 4.71 亿元。

虽然亏损,但金晟新能也凭靠此前不断的融资和扩产,成为行业龙头。

2021 年 7 月至 2023 年 2 月,金晟新能先后完成 4 轮融资,融资额合计超 10 亿元。截至 2025 年 6 月末,公司综合再生利用能力包括每年 10 万吨退役三元锂电池、4 万吨退役磷酸铁锂电池、1.8 万吨负极材料及超 7000 吨梯次利用电池产品。按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4 年金晟新能在全球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市场中产能及产量均排名第二。

从产能来看,2022~2024 年,公司整体产能利用率维持在 70% 以上,但在 2025 年上半年产能利用率骤降至 53.2%。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硫酸镍、硫酸钴产能利用率较去年下滑超 30%,分别降至 51.6%、35.3%;碳酸锂产能利用率则大幅提升,从 78.6% 升至 92.3%。

不过,整体产能利用率下滑的同时,金晟新能整体毛利率却有所改善。因钴再生利用产品毛利率的显著提升,其整体毛利率在 2025 年上半年增至 3.5%,扭转此前三年毛亏损局面;不过同期净利因行政及研发开支增加,仍亏损 1.44 亿元。

进入下半年,随着宁德时代宜春锂矿停工等消息影响,碳酸锂期货价格暴涨随后回落,也给锂电回收行业带来波动。

上海钢联新能源事业部电池回收分析师吴慧慧对时代财经表示,锂电废料作为新能源产业链循环的最后一关,价格变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 宁德时代宜春锂矿停工等消息影响下,锂盐迅速上涨,在消息面出现变化前的湿法厂拥有一定的锂电废料库存,在此期间内,湿法厂利润保持较高的利润率,最高可至 20% 的利润率。随后价格下跌,部分企业在高位采购的废料经过运输周期以及生产周期后,生产利润率急剧转向跌至 -10%。" 吴慧慧进一步分析道。

退役潮前扩产,短期贷款高达 18 亿

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全球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解决方案市场会持续快速发展,至 2031 年处理规模会达到 2060 万吨,从 2024 年开始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48.1%。该增长的驱动因素之一是锂电池退役潮即将到来。有机构预测,到 2030 年,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预计达到 1400 多亿元,比 2022 年实际市场规模增长近 10 倍。

有业内人士对时代财经表示,其所在企业上半年锂电回收量较去年有 30% 左右的增幅,公司对下半年回收量持较乐观态度," 一般新能源车电池使用周期在 8~10 年,而 2018 年是国内首次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百万辆,这意味着可能 2027 年、2028 年会迎来量比较大的退役潮。"

因此,尽管行业处于周期低谷,但面对即将到来的电池退役潮,金晟新能选择了逆势扩张的战略。

2024 年 3 月,金晟新能与东风汽车合资成立注册资本 1 亿元的新能源公司,并与湖北襄阳市襄城区人民政府签约年产 5 万吨正极材料及动力电池回收项目;2025 年 5 月,金晟新能将总投资 103 亿元的退役电池综合利用项目签约落户湖北黄冈高新区。

在遍地落 " 子 " 的同时,金晟新能撤 A 冲 H 欲 " 补血 "。自去年底以来,其两次递表港交所,计划募得资金用来支付赣州生产基地用于处理退役磷酸铁锂电池的基地建设的部分开支、拓展上游原材料资源、加强公司的研发能力及吸引人才、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国内加速落 " 子 ",海外也要谋求合作布局。

今年 2 月,金晟新能与印尼 PT ELVINDO NEW ENERGY(以下简称 "ELVINDO")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围绕锂电池回收利用、印尼市场拓展、技术研发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计划初期年交易电池包 PACK 产品 5 万组,并共建印尼废旧锂电池综合利用处理中心。

" 此次合作标志着海外战略迈出关键一步。" 金晟新能说道。

招股书中,其还提到,打算积极审慎地推进海外设厂,推进再生利用锂电池材料在外海本地化生产、销售,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运营,同时可能会对潜在标的进行海外收购。

除此之外,金晟新能还计划继续向上、下游扩产:上游进一步扩大黑粉产能,下游计划自主生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等正极材料,其中江西宜春在建项目的设计年产能为 1 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扩产、研发、出海……各项计划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招股书显示,截至 6 月 30 日,金晟新能一年内到期或按要求偿还的银行及其他贷款为人民币 18 亿元,而其期末现金仅剩 3661 万元,较期初减少 1643 万元,现金流有些吃紧。如何应对现金流吃紧,时代财经致电金晟新能,截至发稿暂未获得回复。

对于处于亏损状态的金晟新能来说,除了上市 " 补血 ",行业的回暖亦至关重要。锂电回收行业何时能迎来盈利拐点?

" 从目前来看,回收端碳酸锂占总体碳酸锂供应量的 7%-10% 左右,占比较低,对于行业整体供求面影响甚微,处于被动低位。结合锂离子电池的退役周期以及正极材料的发展来看,剔除掉进入梯次利用的退役动力电池,结合电池厂过程料、材料厂过程废料及其他废料,2028 年锂电废料资源可达 106.28 万吨,2030 年锂电废料资源可达 214.12 万吨,届时回收企业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将得到一定改善。" 吴慧慧表示。

相关标签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时代财经

时代财经

企业第一财经读本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