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新闻 8 月 26 日讯(记者 屠俊)8 月 25 日晚间,振东制药 ( 300158 ) 发布 2025 年中报。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营业总收入 14.57 亿元,同比下降 3.3%,归母净利润 793.13 万元,同比下降 74.13%。按单季度数据看,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 7.02 亿元,同比下降 3.05%,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 677.41 万元,同比下降 10.35%。扣非净利润为 -817.6 万元,但同比减亏 73.42%。
除了振东制药向朗迪公司支付的巨额仲裁赔款直接拖累了利润和现金流,该公司两大主力业务板块——中药和化药的收入分别同比下降了 3.91% 和 4.45%。
朗迪公司曾是振东制药子公司。后者曾在 2016 年以约 26.46 亿元的价格收购了朗迪公司,2021 年又以 58 亿元的价格将其出售。短短 5 年时间,振东制药将朗迪制药买入又卖出,净赚 32 亿元差价,同时持有期内朗迪制药还贡献了 10 亿元左右的净利润。
不过,2023 年朗迪制药因生产劣质药品被罚 1.4 亿元,其 32 批次不合格产品中有 29 批次由振东制药代工生产。2024 年 9 月,朗迪制药提起仲裁索赔 14.67 亿元,最终双方以 5 亿元和解。
7 月 18 日晚间,振东制药公告,当天,公司根据相关《裁决书》的要求,支付了最后一笔款项 1 亿元。截至公告日,公司已按《裁决书》内容支付完毕全部款项共计 5 亿元。
受到上述事件拖累,上半年,振东制药经营现金流净额为 -4.03 亿元,同比下降 1177.6%。
产品方面,公司两大主力业务板块——中药和化药的收入分别同比下降了 3.91% 和 4.45%。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及去年同期销售额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 10% 以上药品有两款,即复方苦参注射液和达霏欣米诺地尔搽剂。
复方苦参注射液作为振东制药 1995 年上市的独家抗肿瘤中药注射剂,也是 " 国家重大新药创制 " 项目的重要成果,其抗肿瘤作用机理明确,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不过该药物专利已于 2017 年到期。这意味着它可能面临更多的市场竞争和价格压力。
2022 年以来,振东制药已连续三年亏损。2022 年 -2024 年,振东制药分别实现营收 37.29 亿元、36.26 亿元、29.71 亿元,同比分别下降 26.80%、2.75%、18.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 -5129 万元、-4398.41 万元、-13.29 亿元,同比分别下降 101.96%、14.24%、2920.55%。
2024 年,振东制药亏损超过 13 亿,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振东制药扣非净利润仍亏损 6.86 亿元,同比扩大 491.35%。
除了朗迪制药仲裁纠纷等事件影响,年报披露,2024 年振东制药共有 27 款药品进入国家或省级集采,但其中 8 款中标产品医疗机构实际采购量为零,形成 " 中标即滞销 " 的尴尬局面。振东制药在年报中坦言,省级联盟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导致部分品种价格降幅超预期,部分区域市场准入受限。
值得注意的是,7 月 18 日振东制药公告,控股股东振东集团新增质押 732 万股股份,用于 " 补充自身生产经营资金 "。本次质押后,振东集团累计质押股份已达近 2 亿股,占其所持股份的 66.08%,占公司总股本的 19.86%。
公告显示,振东集团未来半年内到期的质押股份占比 35.35%,一年内到期(含半年内)的质押股份占比 63.66%,对应融资余额合计 4.032 亿元。
振东集团虽表示还款资金来源涵盖营业收入、股票红利、投资收益及其他收入等,但鉴于当前振东制药主营业务低迷,增长趋势尚不明朗,加之今年 1 月份其孙公司井冈山盛铭部分信托产品曾出现逾期兑付问题,业内担心其资金链的不确定性风险尚存。
资料显示,振东制药创始人为山西长治人李安平。4 月 9 日,深交所发布《关于对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当事人给予公开认定等纪律处分的决定》。
2018 年 2 月至 2021 年 8 月期间,振东制药及其子公司通过相关形式,将资金直接或间接通过山西金都商贸有限公司、长治县成诚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转至振东制药控股股东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形成振东集团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深交所处分决定,对振东制药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李安平,财务总监刘长禄给予公开认定三年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处分。随后,李安平辞去董事长一职,由其子李昆接任。
公告介绍,李昆拥有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硕士学位,出生于 1990 年 11 月,是一位 "90 后 " 董事长。上任后刚满一年,摆在李昆面前的挑战并不小,除了朗迪事件对公司药品生产质量声誉的负面影响,还有公司连续三年亏损、核心产品增长乏力、资金链持续承压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