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 日,从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获悉,近期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对全省 3189 位常住居民开展的专题调研显示,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 苏超 ")成功收获群众的关注度与美誉度。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从‘赛事’发展为‘赛市’,再由‘赛市’演变为‘赛势’,已然成为江苏活力四射的新名片与经济发展的新赛道。" 江苏调查总队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
超九成江苏人知晓,非球迷成主力军
赛事传播力和关注群体十分广泛。本次赛事创新传播矩阵,实现了 " 官方推介和民间创作 " 的全方位传播,形成 " 出圈 " 效应。截至 6 月 21 日,短视频平台 # 苏超、# 苏超联赛等话题的播放量已突破 110 亿次。
调查显示,超九成(95.2%)江苏居民知晓 " 苏超 ",涵盖职场人士、学生、农民、家庭主妇、退休人员等各类群体,其中非常了解的占近三分之一。58.5% 的居民表示,关注 " 苏超 " 的根源是网络热点话题带动,关注人群中非传统球迷群体占比近八成。网络平台是居民了解 " 苏超 " 的第一渠道。其中,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占 79.6%,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占 58.0%;电视广播媒体占 28.1%,身边朋友推荐等口碑传播占 24.3%。
主场客场皆火爆,文旅消费欲涌动
赛事吸引力和观赛需求日益高涨。媒体数据显示,在比赛场馆升级的加持下,联赛现场观赛人数从第一轮的场均 7745 人升至第四轮 25802 人,第五轮揭幕战更达 36712 人。
调查显示,逾八成(84.2%)居民有观赛意愿。52.1% 的居民表示观看过 " 苏超 " 比赛,另有 32.1% 的居民表示目前没看但后续打算看。近六成(57.4%)居民明确表示会购票在本城观看主场比赛,近三成(28.1%)居民表示会购票去往客场助威。
赛事影响力与刺激消费互促共振。赛事经济撬动消费,成为激发城市消费活力的新引擎,超八成(80.4%)居民感受到赛事对日常生活和消费带来的积极影响。从受访居民对下半年的家庭消费预期看,58.9% 的居民表示会因 " 苏超 " 增加体育方面(包括运动、培训、买装备等)的消费;65.5% 的居民表示会因 " 苏超 " 增加文化旅游方面的消费。62.3% 的居民会购买 " 苏超 " 周边衍生品,30.6% 的居民有强烈意愿购买包含景区、餐饮、住宿折扣在内的 " 门票 + 文旅套餐 "。近九成(88.7%)居民感受到赛事对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如 " 拉动餐饮、住宿行业消费增长 "(选择占比 74.9%)," 吸引外地游客,促进旅游业发展 "(选择占比 70.2%)等。
全民参与铸认同,纯粹初心获点赞
赛事凝聚力与城市荣誉感深度交融。" 苏超 " 以 " 全民参与 + 城市荣誉 " 为理念,在培育足球文化,引导体育产业发展的同时,推进了城市形象塑造和城市归属感强化。超九成(92.6%)居民表示感受到赛事对城市文化体育带来的积极影响。其中,69.3% 的居民反映 " 增强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60.5% 反映 " 推广足球文化,扩大大众体育参与 "。50.2% 的居民认为," 苏超 " 火爆的主因在于 " 草根属性强,顺应民众需求 "。
补链强链待发力,品牌价值需深耕
尽管成绩亮眼," 苏超 " 仍有提升空间。居民建议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强化 " 赛事 + 文旅 " 融合,48.8% 的人期待高性价比的 " 门票 + 景区 + 餐饮 + 住宿 " 套餐,希望各地加强与商家合作,推出一站式服务;二是丰富衍生品开发,72.0% 的消费者青睐城市形象公仔,47.5% 期待城市特色 IP 联名,44.3% 想要实用且具收藏价值的球衣装备。
从社区球场到城市名片,从观赛热情到消费活力," 苏超 " 的故事仍在续写。这场由全民参与点燃的足球热,正成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抹亮色,更折射出体育赛事与城市共生共荣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