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19分钟前

腾讯阿里为何押注 AI 浏览器?

文 | DataEye

日前,腾讯正式官宣旗下 QQ 浏览器推出 QBot AI 智能体,全面升级为 AI 浏览器,并主打 AI 搜索、AI 浏览、AI 办公、AI 学习、AI 写作 5 大能力。

同时,QBot 还集合了多个 Agent 智能体,首批上线 AI 高考通、下载助理、更新助理、股票助理四款 Agent。

此举不免让人想起今年 3 月份阿里旗下夸克升级为 AI 旗舰应用,推出 "AI 超级框 "。

QQ 浏览器与夸克作为腾讯与阿里旗下核心浏览器产品,目前均已升级为 AI 浏览器,那么这两款应用有什么异同点?腾讯与阿里又为何纷纷选择 "AI 浏览器 " 赛道?

本期,DataEye 研究院经过实际体验,对比升级后的 QQ 浏览器与夸克异同点,并结合数据及公开资料,探究腾讯与阿里这两家互联网大厂,纷纷入局 AI 浏览器背后的缘由。

一、产品对比

QQ 浏览器与夸克浏览器,均为 AI 时代由传统浏览器全面升级而成的 AI 浏览器,在功能上,也均聚合了多种类型的 AI 能力。

相似点一:核心点相似

夸克的核心点为 "AI 超级框 ",即夸克将 AI 对话、深度思考、深度搜索、深度研究、深度执行整合到了一个极简的 " 搜索框 " 内,用户只需要直接在搜索框内输入指令,AI 便能自动识别用户意图,并完成不同场景下的问题解答与任务达成。

而新版 QQ 浏览器的核心为 QBot AI 智能体,虽然名为智能体,但本质上同样是通过一个 " 框 ",便将各类 AI 能力集合其中,与夸克 "AI 超级框 " 功能类似。

唯一不同点在于,夸克的 "AI 超级框 " 便是浏览器自身的 " 搜索框 ",而 QQ 浏览器的 " 框 ",则需要首页下拉,或点击 "AI 对话吧 " 进入 QBot 主页使用,若直接在 QQ 浏览器搜索框输入内容,则只能使用 AI 搜索功能,其余如 AI 作文等能力无法使用。

相似点二:均覆盖多种 AI 功能

在具体的 AI 能力上,两款应用所覆盖范围也高度相似。

QQ 浏览器主打 AI 搜索、AI 浏览、AI 办公、AI 学习、AI 写作 5 大能力。具体来看,AI 浏览还包含了文档解读、总结全文、生成脑图、翻译全文等细分功能;AI 办公也包含了格式转换、文档合并、PDF 瘦身、内容提取等细分功能。

夸克同样覆盖了 AI 搜索、AI 学习、AI 写作、AI 生图、AI 办公等能力。具体来看,其 AI 能力还包含了文件总结、视频总结、翻译、AI PPT 等细分功能。

整体上,QQ 浏览器与夸克 AI 功能具有较高相似度,各自也有细微不同点。如 QQ 浏览器功能更加细分,而夸克则具备 AI 生图、AI PPT 等 QQ 浏览器并不具备的功能。

不同点一:基础大模型不同

在基础大模型上,夸克使用的是阿里旗下通义大模型,而 QQ 浏览器则采用了腾讯旗下混元与 DeepSeek 双模型,这也与腾讯的 AI 策略有关。

DeepSeek 爆火之前,阿里在 AI 领域变现比较低调,而 DeepSeek 爆火之后,腾讯全面拥抱,在微信、腾讯元宝、腾讯文档、QQ 浏览器等多款旗下应用接入 DeepSeek 借助外部模型为自身引流,并帮助腾讯内部大模型迭代。

不同点二:QQ 浏览器集合了多种 Agent 智能体,而夸克没有

除常规 AI 能力外,QQ 浏览器此次升级还集合了多个 Agent 智能体,首批上线了行业首个高考 Agent"AI 高考通 ",以及下载助理、更新助理、股票助理 4 个 Agent。

官方视频显示,只需要在下载助理 Agent 输入框内输入 " 腾讯 25Q1 财报 ",智能体便会自动调用浏览器完成 " 搜索——筛选 PDF/Excel 文件——提取有效下载链接——下载文件——打开文件 " 的全流程。

不过,目前 Agent 功能正逐步灰度测试中,暂未全量开放。

相比之下,夸克并没有相关智能体。

二、数据对比

(一)下载量趋势对比

点点数据显示,近 30 天,夸克与 QQ 浏览器下载量存在明显差距。

其中,夸克浏览器在 4 月底至 5 月上旬陷入短暂低谷期,日下载量维持在 10 万次左右,除此之外其余时间,日下载量均维持在 17 万次左右。

QQ 浏览器近 30 天下载量保持稳定状态,日下载量始终维持在 4 万组左右。

(二)投放趋势对比

ADX 行业版数据显示,近 30 天,夸克共投放素材量超 22 万组,其中图片超 17 万组,视频 4.6 万组。

从时间维度来看,近 30 天夸克投放力度呈波动状态,日投放素材量由 4 月 20 日的约 2.2 万组逐步下滑至低谷约 1.2 万组,而后再度回升,至 5 月初达高点 2.3 万组,之后再度下滑,至 5 月中旬进入二次低谷 1.2 万组,后再度回升,素材量持续上涨,至今约 2.5 万组。

ADX 行业版数据显示,QQ 浏览器近 30 天投放素材量 3905 组,其中图片 1914 组,视频 1991 组,与夸克投放力度对比差距巨大。

从时间维度来看,QQ 浏览器投放趋势整体较为平稳,近 30 天始终维持在日投放素材量 500 组左右,没有明显较大波动。

(三)媒体分布对比

ADX 行业版数据显示,近 30 天,夸克与 QQ 浏览器投放渠道分布有明显差异。

夸克作为阿里旗下产品,以字节系穿山甲联盟作为核心投放媒体,素材量占比达 55.49%,小米快应用与快手联盟紧随其后,素材量占比均在 15% 左右,其余媒体素材量占比均不足 5%。

QQ 浏览器作为腾讯旗下产品,以快手联盟、网易新闻作为主投媒体,腾讯系 QQ 音乐、优量汇等位列其后,但这几大媒体素材量占比差距并不大。

结合以上数据,DataEye 研究院认为:就目前而言,无论投放力度还是下载量数据,QQ 浏览器都远不如夸克,不过此次 QQ 浏览器全新升级为 AI 浏览器,或有机会带动其数据上涨。

夸克与 QQ 浏览器作为阿里与腾讯两家互联网大厂旗下,两款定位几乎完全一致的产品,大概率会在 AI 浏览器赛道展开激烈竞争,并在竞争中实现产品自我改革。

三、为何跻身 AI 浏览器?

那么,阿里和腾讯为何纷纷跻身 AI 浏览器赛道?这一赛道又有何特点?

DataEye 研究院认为,巨头们纷纷进军 AI 浏览器的原因,主要在于三方面:一是技术层面,浏览器能够赋予大模型更加自由的智能交互能力,二是商业层面,AI 时代,浏览器再次被明确作为互联网入口的战略价值,三是公司层面,AI 浏览器有助于构建生态与增强竞争力。

(一)产品层:AI 浏览器智能交互能力

对于传统大模型而言,处理任务的流程往往是 " 用户提出问题——大模型理解问题——搜索资料——给出答案 ",这就导致无论用户的需求是问问题、写文章、还是数据分析,大模型最终展现的能力往往可以总结为 " 输出内容 "。

但是,一来,用户无法对大模型输出内容的真伪进行快速判断,二来,大模型无法进行一些多网页协同的复杂任务,三来,大模型也无法跨应用帮助用户执行具体操作。

而浏览器,则赋予了 AI 大模型解决以上问题的条件。

目前的 AI 浏览器,许多采用了 "AI 答案 + 传统网页 " 的搜索模式,既能解答用户问题,用户也能结合网页内容迅速辨别真伪。

(左:QQ 浏览器,右:夸克)

其次,当浏览器被赋予 AI 底层能力时,便如同大模型拥有了可以活动的手脚,能够主动去搜索各种网页、完成相关操作。

如同 QQ 浏览器的 " 下载助理 ",用户只需要给出指令,AI 浏览器便能自动完成 " 搜索——筛选——下载——打开文件 " 的全套复杂流程,大大简化了用户与 AI 的沟通成本。

换言之,AI 大模型是大脑,而浏览器可以成为大模型的身体,因此,彻底由 AI 重构的 AI 浏览器,能够大幅提升大模型的智能交互能力,实现多网页、跨应用复杂任务。

(二)商业层:互联网入口战略价值

无论 PC 端还是移动端,浏览器向来承担着互联网入口的角色,用户通过浏览器进入不同网页,进行浏览、学习、娱乐等。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各家产品纷纷推出独立 APP,导致浏览器互联网入口的价值有所降低,但在 AI 时代,由于 AI 大模型与浏览器的契合性,这一战略价值再次被明确。

一个典型的例子在于,早在夸克与 QQ 浏览器之前,包括豆包、Kimi 在内的综合 AI 助手类桌面客户端,本质上也均是浏览器应用。

而浏览器又天然具备用户行为数据的积累能力,结合 AI 技术,对用户互联网浏览习惯、兴趣偏好进行分析,并实时动态调整,进而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服务。

在商业端,这既代表着庞大的流量入口,又蕴含着巨大的变现商机。

(三)公司层:构建生态,增强竞争力

传统浏览器难以满足 AI Agent 自动化与实时处理的需求,而 AI 浏览器则能够赋予智能体动态知识更新和任务执行能力。

因此,浏览器作为 AI Agent 落地的关键场景,可以视作 AI 时代大模型的操作系统,对于大厂抢占先机、新兴企业异军突起具有战略性的作用。

尤其是对于互联网大厂而言,AI 浏览器的入口价值与多模态强交互体系,让其逐步成为协调本地应用与云端服务的 " 操作系统 ",如同传统互联网时代的 Windows、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安卓和 iOS。

围绕这一操作系统,厂商将能够在争夺下一代入口的同时,通过 AI 浏览器整合一系列相关服务,构建 AI 时代的闭环生态,进而大幅提高自身竞争力。

无论是微软在 Edge 集成 AI,还是如 Dia 浏览器彻底放弃传统浏览器模式,转向尝试新的交互方式,亦或 QQ 浏览器、夸克的核心 "AI 超级框 " 形式,本质上都是通过控制互联网入口、数据与交互范式,来抢占智能时代互联网权力,便于未来 AI 生态的构建。

不过,目前该领域尚处在早期阶段,技术成熟度还需验证、用户习惯也需培养,但无论如何,这一赛道将有机会成为未来多年的核心竞争场。

相关标签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