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DataEye
日前,腾讯正式官宣旗下 QQ 浏览器推出 QBot AI 智能体,全面升级为 AI 浏览器,并主打 AI 搜索、AI 浏览、AI 办公、AI 学习、AI 写作 5 大能力。
同时,QBot 还集合了多个 Agent 智能体,首批上线 AI 高考通、下载助理、更新助理、股票助理四款 Agent。
此举不免让人想起今年 3 月份阿里旗下夸克升级为 AI 旗舰应用,推出 "AI 超级框 "。
QQ 浏览器与夸克作为腾讯与阿里旗下核心浏览器产品,目前均已升级为 AI 浏览器,那么这两款应用有什么异同点?腾讯与阿里又为何纷纷选择 "AI 浏览器 " 赛道?
本期,DataEye 研究院经过实际体验,对比升级后的 QQ 浏览器与夸克异同点,并结合数据及公开资料,探究腾讯与阿里这两家互联网大厂,纷纷入局 AI 浏览器背后的缘由。
一、产品对比
QQ 浏览器与夸克浏览器,均为 AI 时代由传统浏览器全面升级而成的 AI 浏览器,在功能上,也均聚合了多种类型的 AI 能力。
相似点一:核心点相似
夸克的核心点为 "AI 超级框 ",即夸克将 AI 对话、深度思考、深度搜索、深度研究、深度执行整合到了一个极简的 " 搜索框 " 内,用户只需要直接在搜索框内输入指令,AI 便能自动识别用户意图,并完成不同场景下的问题解答与任务达成。
而新版 QQ 浏览器的核心为 QBot AI 智能体,虽然名为智能体,但本质上同样是通过一个 " 框 ",便将各类 AI 能力集合其中,与夸克 "AI 超级框 " 功能类似。
相似点二:均覆盖多种 AI 功能
在具体的 AI 能力上,两款应用所覆盖范围也高度相似。
QQ 浏览器主打 AI 搜索、AI 浏览、AI 办公、AI 学习、AI 写作 5 大能力。具体来看,AI 浏览还包含了文档解读、总结全文、生成脑图、翻译全文等细分功能;AI 办公也包含了格式转换、文档合并、PDF 瘦身、内容提取等细分功能。
夸克同样覆盖了 AI 搜索、AI 学习、AI 写作、AI 生图、AI 办公等能力。具体来看,其 AI 能力还包含了文件总结、视频总结、翻译、AI PPT 等细分功能。
整体上,QQ 浏览器与夸克 AI 功能具有较高相似度,各自也有细微不同点。如 QQ 浏览器功能更加细分,而夸克则具备 AI 生图、AI PPT 等 QQ 浏览器并不具备的功能。
不同点一:基础大模型不同
在基础大模型上,夸克使用的是阿里旗下通义大模型,而 QQ 浏览器则采用了腾讯旗下混元与 DeepSeek 双模型,这也与腾讯的 AI 策略有关。
DeepSeek 爆火之前,阿里在 AI 领域变现比较低调,而 DeepSeek 爆火之后,腾讯全面拥抱,在微信、腾讯元宝、腾讯文档、QQ 浏览器等多款旗下应用接入 DeepSeek 借助外部模型为自身引流,并帮助腾讯内部大模型迭代。
不同点二:QQ 浏览器集合了多种 Agent 智能体,而夸克没有
除常规 AI 能力外,QQ 浏览器此次升级还集合了多个 Agent 智能体,首批上线了行业首个高考 Agent"AI 高考通 ",以及下载助理、更新助理、股票助理 4 个 Agent。
官方视频显示,只需要在下载助理 Agent 输入框内输入 " 腾讯 25Q1 财报 ",智能体便会自动调用浏览器完成 " 搜索——筛选 PDF/Excel 文件——提取有效下载链接——下载文件——打开文件 " 的全流程。
不过,目前 Agent 功能正逐步灰度测试中,暂未全量开放。
相比之下,夸克并没有相关智能体。
二、数据对比
(一)下载量趋势对比
其中,夸克浏览器在 4 月底至 5 月上旬陷入短暂低谷期,日下载量维持在 10 万次左右,除此之外其余时间,日下载量均维持在 17 万次左右。
QQ 浏览器近 30 天下载量保持稳定状态,日下载量始终维持在 4 万组左右。
(二)投放趋势对比
从时间维度来看,近 30 天夸克投放力度呈波动状态,日投放素材量由 4 月 20 日的约 2.2 万组逐步下滑至低谷约 1.2 万组,而后再度回升,至 5 月初达高点 2.3 万组,之后再度下滑,至 5 月中旬进入二次低谷 1.2 万组,后再度回升,素材量持续上涨,至今约 2.5 万组。
从时间维度来看,QQ 浏览器投放趋势整体较为平稳,近 30 天始终维持在日投放素材量 500 组左右,没有明显较大波动。
(三)媒体分布对比
夸克作为阿里旗下产品,以字节系穿山甲联盟作为核心投放媒体,素材量占比达 55.49%,小米快应用与快手联盟紧随其后,素材量占比均在 15% 左右,其余媒体素材量占比均不足 5%。
QQ 浏览器作为腾讯旗下产品,以快手联盟、网易新闻作为主投媒体,腾讯系 QQ 音乐、优量汇等位列其后,但这几大媒体素材量占比差距并不大。
结合以上数据,DataEye 研究院认为:就目前而言,无论投放力度还是下载量数据,QQ 浏览器都远不如夸克,不过此次 QQ 浏览器全新升级为 AI 浏览器,或有机会带动其数据上涨。
夸克与 QQ 浏览器作为阿里与腾讯两家互联网大厂旗下,两款定位几乎完全一致的产品,大概率会在 AI 浏览器赛道展开激烈竞争,并在竞争中实现产品自我改革。
三、为何跻身 AI 浏览器?
那么,阿里和腾讯为何纷纷跻身 AI 浏览器赛道?这一赛道又有何特点?
DataEye 研究院认为,巨头们纷纷进军 AI 浏览器的原因,主要在于三方面:一是技术层面,浏览器能够赋予大模型更加自由的智能交互能力,二是商业层面,AI 时代,浏览器再次被明确作为互联网入口的战略价值,三是公司层面,AI 浏览器有助于构建生态与增强竞争力。
(一)产品层:AI 浏览器智能交互能力
对于传统大模型而言,处理任务的流程往往是 " 用户提出问题——大模型理解问题——搜索资料——给出答案 ",这就导致无论用户的需求是问问题、写文章、还是数据分析,大模型最终展现的能力往往可以总结为 " 输出内容 "。
但是,一来,用户无法对大模型输出内容的真伪进行快速判断,二来,大模型无法进行一些多网页协同的复杂任务,三来,大模型也无法跨应用帮助用户执行具体操作。
而浏览器,则赋予了 AI 大模型解决以上问题的条件。
目前的 AI 浏览器,许多采用了 "AI 答案 + 传统网页 " 的搜索模式,既能解答用户问题,用户也能结合网页内容迅速辨别真伪。
其次,当浏览器被赋予 AI 底层能力时,便如同大模型拥有了可以活动的手脚,能够主动去搜索各种网页、完成相关操作。
如同 QQ 浏览器的 " 下载助理 ",用户只需要给出指令,AI 浏览器便能自动完成 " 搜索——筛选——下载——打开文件 " 的全套复杂流程,大大简化了用户与 AI 的沟通成本。
换言之,AI 大模型是大脑,而浏览器可以成为大模型的身体,因此,彻底由 AI 重构的 AI 浏览器,能够大幅提升大模型的智能交互能力,实现多网页、跨应用复杂任务。
(二)商业层:互联网入口战略价值
无论 PC 端还是移动端,浏览器向来承担着互联网入口的角色,用户通过浏览器进入不同网页,进行浏览、学习、娱乐等。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各家产品纷纷推出独立 APP,导致浏览器互联网入口的价值有所降低,但在 AI 时代,由于 AI 大模型与浏览器的契合性,这一战略价值再次被明确。
一个典型的例子在于,早在夸克与 QQ 浏览器之前,包括豆包、Kimi 在内的综合 AI 助手类桌面客户端,本质上也均是浏览器应用。
而浏览器又天然具备用户行为数据的积累能力,结合 AI 技术,对用户互联网浏览习惯、兴趣偏好进行分析,并实时动态调整,进而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服务。
在商业端,这既代表着庞大的流量入口,又蕴含着巨大的变现商机。
(三)公司层:构建生态,增强竞争力
传统浏览器难以满足 AI Agent 自动化与实时处理的需求,而 AI 浏览器则能够赋予智能体动态知识更新和任务执行能力。
因此,浏览器作为 AI Agent 落地的关键场景,可以视作 AI 时代大模型的操作系统,对于大厂抢占先机、新兴企业异军突起具有战略性的作用。
尤其是对于互联网大厂而言,AI 浏览器的入口价值与多模态强交互体系,让其逐步成为协调本地应用与云端服务的 " 操作系统 ",如同传统互联网时代的 Windows、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安卓和 iOS。
围绕这一操作系统,厂商将能够在争夺下一代入口的同时,通过 AI 浏览器整合一系列相关服务,构建 AI 时代的闭环生态,进而大幅提高自身竞争力。
无论是微软在 Edge 集成 AI,还是如 Dia 浏览器彻底放弃传统浏览器模式,转向尝试新的交互方式,亦或 QQ 浏览器、夸克的核心 "AI 超级框 " 形式,本质上都是通过控制互联网入口、数据与交互范式,来抢占智能时代互联网权力,便于未来 AI 生态的构建。
不过,目前该领域尚处在早期阶段,技术成熟度还需验证、用户习惯也需培养,但无论如何,这一赛道将有机会成为未来多年的核心竞争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