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12分钟前

中国版“星链”进行时,这次还有华为

文 | 明晰野望,作者 | 翎汐

自从贸易战的号角吹响,连锁反应的波及范围越来越广了。

加拿大与欧洲多国开始对马斯克的星链计划 say no,波兰外长也公开称其为不可靠的供应商,哪怕特朗普政府进行了数次游说也并未动摇,马斯克依靠星链进行全球扩张的计划由此受阻。

而造成这一切的导火索,则要追溯到马斯克 3 月 9 日的发言。

他在 X 上公开表态,称 " 如果我关闭乌克兰的星链卫星互联网服务,乌克兰整个前线都会崩溃 ",一时之间引发舆论震动,各国对星链可用性的担忧也不断升级。

不过各国的严阵以待却也彰显出星链所代表的低轨卫星系统的重要性,在贸易战如火如荼的背景下,低轨卫星系统自主可控的战略意义愈发凸显。

在中国,华为曾提出的 " 太空宽带 " 计划也因此再次受到大众关注。在 APC2023 年大会上,华为公开表明要通过低轨卫星系统建立起 " 太空宽带 " 网络,实现全球范围内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并计划在 2030 年实现 100Gbps 以上的星际光互连速率、彻底打破地理屏障。

先行者发展受阻、后来者蜂拥而上,一场关于低轨卫星的竞赛,似乎已正式拉开帷幕。

低轨卫星全球 " 抢座 "

马斯克的星链计划到底是什么?

通俗来说,星链计划的实质是意图构建一个 " 环绕地球 "、覆盖全球各个角落的太空基站群,用来向全球各国用户提供高速上网服务,让卫星基站与地面基站形成互补。

这一低轨卫星系统建成后,用户便可通过手机直连距地表数百公里的卫星,传统的卫星转接设备被省却,对供应商来说成本可有效削减,用户则能拥有更加稳定便捷的网络使用体验。

在全球多国陷入动荡的关键时期,星链系统的稳定与安全令其成为不少国家的首选,用户数量快速增长,SpaceX 公司的卫星发射规模也借此迅速扩张。

早在 2015 年,发现低轨卫星商业潜力的马斯克便公开提出了有关星链的规划,在他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提交的申请中,最初计划部署 4425 颗卫星。

到了 2025 年 4 月,随着服务需求与范围的扩张,星链部署卫星的实际数量已超过 7000 颗,约占全球在轨卫星总数的 55%,近两年的火箭发射总数更是达到了美国所有火箭发射数量的 95%。根据内部文件显示,三期建设完成后星链总卫星数量将达到 4.2 万颗,是如今全球在轨卫星总数的三倍之多。

数量的飙升自然离不开利益的驱动,2023 年星链的收入约为 15 亿美元,到了 2025 年这一数据则预计突破 118 亿美元,短短两年,收入增长近 8 倍,成为了在全球市场中吸金最猛的超级独角兽。

不过星链的建立虽然看似是一场成功的商业豪赌,但随着卫星数量的不断扩张以及马斯克与特朗普政府的深度绑定,低轨卫星系统的打造实际上早已成为了一场波及各国的太空军备竞赛。

星链的卫星轨道高度大约集中在 340-550 公里的黄金空域,这意味着全球低轨卫星的战略位置是有限的,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现行的分配机制,卫星频轨在有效时限内采取的是 " 先到先得 " 的分配原则。

因此,SpaceX 计划发射的 4.2 万颗卫星既是其考量未来发展规划的结果,也可看作是对低轨卫星资源的 " 跑马圈地 ",欧洲公司 Arianespace 首席执行官 St é phane Israel 就曾表示,SpaceX 正试图通过全球扩张 " 殖民化 " 近地轨道。

马斯克之所以在 X 上对发表不满的波兰外长大放厥词,并自豪地称 " 星链的存在无可替代 ",也正是因为星链通过抢占先机达成了变相的垄断。

但如此一骑绝尘的地位必然会引起各国的警惕,马斯克嚣张的态度更是直接成为各国加入这场低轨卫星 " 夺椅大赛 " 的导火索。

战略意义不亚于北斗

尽管中国并未像欧洲、中亚等国一般陷入冲突或直面战争,却仍热衷且迫切地推动着属于自己的低轨卫星系统布局。究其原因,则要追溯到我国曾在卫星领域跌过的 " 数次跟头 "。

早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曾多次受到美欧的制约。

在 60 年代的台海危机、导弹发射试验等多个关键事件里,我国都曾因美国所主导的 GPS 系统突然关闭信号而陷入不利境地。到了 2003 年,哪怕为申请加入欧盟的伽利略导航系统研发交付了高达 2 亿欧元的 " 入会费 ",我国也依然没能躲过被迫出局的命运。

直到 2020 年,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并开通服务,我国才得以彻底摆脱随时被威胁制约的阴影、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那么已经拥有了北斗卫星系统的中国,为何要如此积极地投入低轨卫星争夺战中?

其实如今的低轨通信卫星早已不再局限于最初的互联网接入服务,而是扩展至手机直连通信、军事目标探测、遥感侦察等多个高价值领域,它能够构建起抗干扰、抗摧毁能力强的军事通信网络,因而星链才能够在俄乌战争中为乌克兰军队提供支持,保障其在战场上对军队的指挥、控制与探测。

且与 GPS、北斗等传统卫星相比,低轨卫星系统的信号更强,既可作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增强与补充,也可以通过通信系统和导航系统融合、提供备份定位导航服务,保障了定位导航的精准度与连续性。

多年受制裁的痛苦经历让我国深刻认识到卫星系统的重要性,尤其是处在与美国竞争日益激烈的关键时刻,研发、建造低轨卫星这一在商业与军事领域优势更为突出的卫星系统变得尤为重要。

毕竟从半导体到贸易战、美国步步紧逼的趋势从未暂停,中国只有在人工智能、低轨卫星等科技领域快速达成自己自足,才能打造出不惧威胁的 " 中国堡垒 "。

中国版 " 星链 " 现状

虽然俄罗斯一直对 SpaceX 持打击制约态度,但今年 4 月 16 日,普京在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访问时还是公开称赞了马斯克本人以及他在商业航天领域的成果。

这证明了尽管马斯克推出的星链计划凭一己之力给全球各国造成了隐忧,但美国对商业航天工业的大力支持与显著成果也确实成为不少国家学习借鉴的案例。

自 2023 年下半年中央出台专门文件、提出支持和促进商业航天发展以来,中国也开启了大力推动本土商业航天工业发展的道路。根据相关媒体报道,中国目前已研发出多款商业低轨卫星系统,成为了 " 星链 " 卫星系统垄断之路的强劲对手。

由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占主导的 " 国网星座 " 在 2025 年 2 月份已成功发射 10 颗卫星,它预计部署约 1.3 万颗卫星,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同时、也面向全球市场服务,是我国进行空天一体 6G 互联网计划的关键一环。

相关标签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