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Tech 星球,作者 | 林京
热衷于购买卡片、徽章等热门 IP 周边产品的年轻人,除了带火线下众多 " 谷子 "(在二次元文化中是指动漫、游戏等版权作品衍生的周边产品,源自英文 "Goods" 即商品的谐音)店,还有线上直播间。
其中,单包价格在 2 元、5 元和 10 元的卡牌,在直播间里最为火爆。
但与相关企业不断攀升的业绩不同,作为卡牌生意的售卖渠道之一,拆卡直播间,却正在批量倒闭。
社交平台上,各种清仓甩卖、倒闭字眼的拆卡直播间屡见不鲜。一位业内人士向 Tech 星球透露,每天都有 100 多家拆卡直播间倒下,除了个别直播间,大部分直播间即使能活着,但是看不到钱," 一眼望去,全是积压得成箱成箱存货 "。
入局者暴增,拆卡直播间泛滥
张月最开始只是利用下班时间兼职做拆卡直播,晚上是流量最高的节点,爱好拆卡的用户这时也才有充裕的时间进来直播间。
那时候每天随便播 4 小时,至少能赚到 800 元,一个月 24000 元对张月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副业。更好卖的是春节期间,用户闲暇时间更多、资金也更充裕,仅春节七天假期,她就赚了 5 万元。
但现在她决定清货、逃离拆卡直播间。张月说,随着卡牌从小众走向破圈,以及小马宝莉、恋与深空等 IP 大火,各类拆卡直播间层出不穷,市场从 2024 年开始已经饱和," 玩卡用户的增长速度远远比不上拆卡直播间增长的快 "。
一位业内人士向 Tech 星球透露,现在仅苏州市只头部企业产品的直播间就有 300 多家,还没算上售卖集卡社、Hitcard、卡宝文创、卡动文创等企业产品的直播间。
拆卡直播间的快速增长,从头部企业也可以窥见一斑。飞瓜数据显示,2024 年上半年,头部卡牌企业在抖音的销售额达到 2.78 亿元,比 2023 年全年多了近 2 个亿,排名第二,仅次于泡泡玛特。
与泡泡玛特的直营销售渠道不同,头部卡牌企业九成营收是由经销商贡献,过去这些经销商主要铺货至小卖部、城市文具店,现在其主要客户也包括拆卡直播间。
甚至是,直播间逐渐成为一些卡牌企业的重要销售渠道。" 集卡社 " 相关负责人也曾对外披露,抖音拆卡直播是其占比最大的销售渠道。
拆卡直播间的暴增,本质上在于入局门槛低,不同于服装、珠宝、食品等类目,拆卡直播间里通常只需要一张桌子、一个置物架、一堆尚未拆封的卡包、一把拆袋的剪刀,主播可以选择不露脸,只需要在直播间按照用户下单的套餐,去代拆卡包。
在这背后,尽管卡牌的单次消费门槛足够低,但想要集齐卡往往是一场漫长之路。
等级越高的卡牌,不止体现在更精美的卡面工艺、设计,限量发售的稀有度,对于玩家们来说,拥有 " 稀有卡 " 不仅意味着能在二手交易等平台上卖出高价,作为新型社交货币,在圈里子拥有稀有卡也是一种实力的象征。
与线下很多氪金的玩家花费数千元端一整箱去拆出稀有卡不同,在线上直播间里,更多是 " 以小搏大 " 的心理,他们以高于市场价的单包价格让主播代拆,有可能 " 赌 " 出一个稀有高卡位,也有可能高价买到一堆普卡。
直播里还进一步放大了获得稀有卡的满足感,不仅有主播猛按桌面上的响铃进行祝贺,还有评论区里清一色的 " 欧气满满 "(指运气好)的弹幕。
3 个月血亏 68 万,淘汰赛开启
线上直播几乎是所有品牌都会布局的售卖渠道,而拆卡直播间不同的是,其设置诸多复杂的玩吸引、刺激买家持续下单,这种类型的直播通常不会进入超级头部主播或者品牌店播,而是在众多分散的直播间。
拆卡直播间负责人王阳向 Tech 星球介绍,拆卡直播间数量这两年至少翻了十倍,过去主要以夫妻店模式为主,现在已经逐渐有一些规模较大的团队入局淘金,短期内崛起的很多直播间,背后是同一家直播公会批量孵化的账号,且大手笔进行投流运营。
除了极少数的头部直播间,大多数直播间则在内卷中陷入亏损泥潭。王阳今年拿了几百箱小马宝莉辉月系列、趣影系列卡片,三个月不仅赔了 68 万元,囤货团的太多," 以前赚得也全部吐了出来。"
王阳介绍,拆卡直播间的 IP 产品丰富度、上新速度、否拥有价格优势、盲抽玩法是否吸引人等,都是影响流量的重要因素。
今年刚入行的一位拆卡主播向 Tech 星球表示,带玩法的拆卡直播间都带有 " 以小搏大 " 的性质,对新人直播间来说,平拆根本没人要,很难吸引用户停留。
代拆和抬箱是拆卡直播间最基础的玩法,是指消费者下单指定数量或一整箱卡包后,主播会在直播间帮忙拆出指定数量的小卡。但大多数直播间都会开辟叠叠乐玩法、丢手绢等玩法,提升消费者娱乐体验和爽感,通常规则是用高出市场价的标准购买卡牌包,指定某一个卡位(卡牌的稀有等级),主播拆出对应的卡牌后,就要根据规则叠加再拆几包卡牌,直到最后不能再加。
在王阳看来,拆卡直播间的淘汰赛背后,更加内卷的玩法设置、低价战,都在不断扰乱市场。
一方面是直播间卷向 " 必中包 ",例如一箱 36 盒的产品中,共有 4 个大卡位,把 4 个大卡位挑出来卖必中,据王阳透露,必中包是由专门的机器扫描出来,机器成本大约几十万元,通常是几个直播间一起购买使用。
然后,直播间再将没有卡位的卡包进行重塑包装售卖,在圈内被称为 " 颓盒 "。这些 " 颓盒 " 的价格是原盒价格的 0.7 倍。一些投机取巧的直播间会进 " 颓盒 " 卖,利润更高。但也会造成有用户识别出是 " 颓盒 " 后,批量来退货,整个拆卡直播间的信任危机也由此产生。
另一方面则是低价战。除了在直播间卷产品价格,随着拆卡直播间不断有人倒闭、有人新涌入,倒闭的直播间低价抛货给其他直播间清货,这些直播间就可以卖更低的价格卷市场,最终陷入到恶性循环,最终所有人都挣不到钱。
据王阳介绍,以前拆卡直播间利润超 30%,现在能有 10% 就不错了,而且 " 谷圈 " 有大量未成年人,拆卡直播间也很难阻止未成年人大量下单和退货。" 现在入坑做直播,玩玩可以,挣钱太难了。"
通常小直播间因为库存积压风险,没有充裕资金投流、招运营,最终扛不住倒下。而很多大直播间虽然可以从经销商调货(是指同价格换成其他 IP),但这些直播间通常在低价战下,因为房租、人工、物流、扣点等系列成本压力,最终难以撑住。
堪比娱乐主播的模式,还能火多久?
拆卡直播间卷向更复杂的套路,所产生的易成瘾、易过度消费和涉嫌赌博的风险,也开始在网络上引起热议。
拆卡直播间运营负责人江鑫向 Tech 星球介绍,与卖货主播不同,让人上瘾的拆卡直播,更像是娱乐主播。娱乐主播通过提供一定情绪价值要礼物打赏等变现,而拆卡主播则是不停的提供情绪价值,去引导用户不断下单卡片。
拆卡直播间将下单的用户称为 " 客户 ",有的主播为了留住直播间里一直下单的 " 客户 ",会每月自掏腰包邮寄一些特产等方式维持关系,他们最担心的就是 " 这些客户不再来了 "。
一位新人拆卡主播向 Tech 星球表示,开始直播之前,她去看了很多大量娱乐主播的直播间,去学习如何活跃气氛避免冷场。据她透露,直播间并非只是单纯想收藏卡牌的用户,一些人下单是为了低成本赌对一个稀有卡,然后再倒卖赚钱,还有一些人是来体验拆卡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刺激感。
她印象最深的一次直播是,当时高位卡已经抽出,她想要重新拆一盒去给正在下单的用户时,对方在评论区拒绝了,表示只是心情不好来玩一玩,前后下单了几千元让她不停的拆卡包。
除此之外,拆卡直播的不稳定性还体现在没有哪一款 IP 的热度能够一直持续,江鑫向 Tech 星球表示,小马宝莉的热度今年已经大幅下滑,哪吒的热度也快结束。尽管众多 IP 不断破圈,但受众群体终究是有限的,更快的拿货速度,意味才有机会。
一位今年从服装直播转向拆卡直播的企业负责人告诉 Tech 星球,进来之后,发现并非想象中的风口," 新的产品开始推出时,我们还没有收到货,别的直播间已经开卖必中了,即使大家都能提前拿到货,但总有直播间不守时,提前播,抢跑的太多。"
当卖家们也并没有统一可遵守的圈内准则,不断有扰乱市场的行为发生,很多如张月一般的主播选择逃离拆卡直播间," 很多拆卡直播间即使能活着,一个月能赚 5000 元就不错了。"
(文中张月、王阳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