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证券之星 19分钟前

昆仑万维:5 月 6 日召开业绩说明会,东吴证券、国盛证券等多家机构参与

证券之星消息,2025 年 5 月 9 日昆仑万维(300418)发布公告称公司于 2025 年 5 月 6 日召开业绩说明会,东吴证券、国盛证券、华福证券、华金证券、华鑫证券、汇丰前海、大和日华、中加基金、长安基金、太平洋保险、集元资产、华泰证券、南土资产、IGWT、Marco Polo、国泰海通、招商证券、山西证券、国联民生、光大证券、西南证券、国元证券参与。

具体内容如下:

问:天工大模型的研发进展和定位如何?音乐模型当前相对比较领先,AI 音乐产品规划和商业化进展如何?

答:我们在模型侧,坚持从需求出发,通过针对性的优化和创新,不断提升模型能力,从而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公司在 2024 年先后发布了天工 2.0、3.0 及 4.0 版本。其中,天工 3.0 参数规模达到 4000 亿,超越同类开源模型,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开源 MoE 模型之一;在开源领域,公司先后发布 SkyworkOR1、R1V 1.0 及 2.0 版本,性能达到世界级领先水平。实际上,AGI 侧已从训练的 scaling law 转向推理的 scaling law,公司在推理方面经验丰富,如发布的 Reward Model 目前仍居全球排行榜榜首。AI 音乐方面,2024 年 8 月 14 日,公司推出 AI 音乐商用创作平台 Mureka。上线以来,在海内外获得了非常好的市场反响。我们主要面向注重品质和功能的 B 端及 C 端专业用户收费。截至 2025 年 3 月末,AI 音乐业务月流水收入已达到约 100 万美元。

问:Agent 目前市场较为关注,公司如何看待这一产业趋势?如何处理各个应用的优先级?如何抓住这一机会?

答:首先我们认为 Agent 的爆发式增长仍依赖大模型自身能力,仅做应用层套壳,其护城河较浅。除大模型外,协议侧如 MCP 协议、A2A 协议等仍在剧烈进化。整体来看,Agent 行业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其商业化落地尚需时间;其次,生态重构与入口争夺可能加速,互联网流量分发格局可能重塑。关于应用的优先级,公司始终以市场需求和技术趋势为导向,动态评估各应用场景的战略价值,会根据各个市场的发展情况以及成熟度,合理调配资源,推动业务发展。

问:2025 年短剧业务的考核目标如何?预计还需要多久可以逐渐进入回收阶段?

答:关于考核目标,短剧业务作为公司创新业务,公司旗下 DramaWave 短剧平台 2024 年下半年正式上线,整体仍处于推广期,重点在于丰富短剧内容,吸引更多用户,构建多元化的短剧内容生态,提升用户活跃度和用户规模,稳固行业地位。此外,目前海外短剧市场仍处于红利期,用户获取成本较低且新用户数量可观。但红利期过后,各个厂商需解决短剧供给问题。我们认为除了传统拍摄方式,我们的 AI 短剧平台成熟后有望显著降低海外短剧的供给成本和门槛,形成有效的优质供给,因此我们对短剧市场前景保持乐观。关于回收,目前公司短剧业务已经形成了包括订阅、内购及广告等多种形式在内的多元化收入来源,已经进入了较为健康的回收阶段,每日回收金额大于投放金额。

问 : 在目前的大模型竞争生态下,公司在大模型侧最新的投入战略是什么?

答:我们会持续对大模型的研发进行战略性投入,但侧重点与巨头不同。我们始终以用户需求为核心,我们会专注于那些增长迅速且用户需求量较大的 C 端场景,例如音乐生成和短剧生成等领域,进行重点投入和创新。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更大程度地降低所有人创作内容的门槛与成本,确保每一次技术迭代都能真正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而不是单纯追求技术指标的堆砌。

问 : AI 应用侧,后续公司会在哪些方向继续发力?短剧平台 AI 生成内容占比如何?

答:从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历史看,B 端和 C 端场景都有很好的商业前景。但产品更易爆发增长,尤其 C 端娱乐领域增长迅速。公司业务布局主要覆盖生产力场景和娱乐场景,我们认为这两大领域均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生产力场景方面,公司面向国内推出天工 AI 智能助手,面向海外即将推出 Skywork.aiAgent。娱乐场景方面,公司结合自身优势,已布局 AI 短剧、AI 音乐、AI 游戏、AI 社交等赛道。整体上看,公司旗下各项 AI 业务均在有序发展,各业务发展节奏均符合其所在赛道的生命发展周期,后续公司也会根据市场情况,动态调整各项业务的发展节奏,确保自身领先优势。关于 AI 内容占比,目前我们的 AI 短剧完成度已较高,但因视频生成领域模型不如音乐、图像领域成熟,仍存在一定局限性,纯 AI 生成内容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投入短剧平台,相关研发正在进行。但与传统海外短剧平台相比,我们有明显优势。目前,海外内容生产供给是行业发展瓶颈,而我们在多领域的 AI 技术积累,帮助公司实现 AI 翻译、AI 配音等工作,快速将剧集推向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

问 : AI 音乐创作平台 Mureka 未来商业化空间如何?

答:Mureka 平台的商业化主要还是面向专业用户收费。在我们看来 Mureka 应该是对数字音乐工作站 Digital AudioWorkstation 的平替。DAW 这类工具原来都是很专业的人在用,现在我们做了一个很平民化的工具,减低使用门槛。关于市场空间,根据第三方报告,当前全球数字音乐工作站(DAW)工具市场规模约 40 亿美元,且随着 AI 技术的普及和音乐创作门槛的降低,这一市场有望迅速扩大为 100 亿美元的市场。如果我们最终占据 10% 的市场份额,那对昆仑万维就是一个 4 亿至 10 亿美元的生意。由于传统音乐创作成本高昂,单曲制作费用在一万到十万美金以上,致使影视、游戏等下游产业音乐需求受抑。AI 音乐创作平台的面市,大幅降低成本,吸引众多影视剧及游戏创作者使用,有效释放下游需求。此外,模型领先是产品脱颖而出的前提。目前尽管竞品众多,但多数是套壳产品,真正对我们构成竞争压力的只有 Suno。我们今年发布的 Mureka 模型技术指标已超越 Suno。我们认为,未来全球只有排名前三的模型厂商能在市场上存活,而我们已跃居第一名。这种技术指标的领先地位,将确保我们在数字音乐市场保持长期优势。

问 : 当前大模型变化较多,Deepseek 和阿里字节等大厂暂时更领先,这一背景下,后续公司大模型投入计划?如何平衡创新布局和财务表现?

答:关于投入规划,DeepSeek 的成功实践表明,资源有限的中型厂商依然可以通过精准的技术路线规划、高效的研发体系以及垂直场景的深度打磨,突破模型性能边界。如我们在 7B 推理模型赛道,以及 Reward Model 赛道等垂直领域都取得了第一的位置。也就是说像我们这样的中型厂商,通过算法突破与工程智慧的共振,也能达到全球领先的位置。对于中型厂商来说,关键还是要找准用户实际使用场景中的痛点,然后基于这个痛点来进行大量的数据积累以及算法积累,形成护城河。例如在视频生成领域,我们的 SkyReels V1 和 V2 模型积累了四十多种人类的表情数据,以及三百多种人类的动作数据,专注于人物表演。我们通过数据以及算法的积累,形成了模型的领先优势;在音乐模型上,我们也取得全球 SOTA,证明了我们相对于像网易、腾讯跟阿里这些国内音乐模型玩家,仍然能够取得领先的位置。总而言之,通过精准化和差异化的竞争,我们能够同大厂进行长期竞技并保持领先地位。关于财务表现,公司目前各业务商业化落地进展顺利,我们正积极平衡投入与产出,以推动业绩回暖。

问:后续 AI 大模型和应用人才储备和团队搭建计划?

答:目前公司组织架构稳定,核心技术团队对公司战略方向高度认同,看好公司长期发展趋势,并持续发挥自身专业能力,推动公司技术进步与产品落地。同时,为强化技术优势,我们正通过多元化的激励机制与成长通道,吸引更多优秀的算法、工程、研发的优秀人才加入团队,促进公司业务发展。此外,我们在开源领域发布的像 SkyReels 视频模型,以及 SkyworkOR1 这些模型在技术指标上的领先,也为我们业界取得了很好的声望,这对我们吸引最优秀的人才是非常有帮关注的。未来我们会在最前沿领域的人才投入,以技术突破驱动长期发展。

问:AI 应用产品拓展规划与买量节奏如何?

答:我们在 AI 音乐跟 AI 社交领域布局较早,其中 AI 音乐凭借技术领先优势,正在急剧扩大市场份额。AI 社交方面,我们的产品落地跟收入都比较好。AI 短剧及 AI 游戏方面,通过 SkyReels 视频模型及 Spark AI 游戏生成引擎都在不断积累,发展前景良好。关于买量节奏,海外 AI 应用市场,分成 B 端和 C 端。在 C 端,任何新产品出来之后,其实都有买量红利期,但这个红利期其实是有一定的时间窗口。关于抓住时间窗口,| | 我们认为既要分赛道,也要分国家和语言,也就是说每个国家和语言的用户在通过一段的市场红利期之后,即所有的用户都被买过一遍之后,红利期也就消失了。目前来看,我们所有的模型都是支持多种语言的,从而保证我们的买量红利期。例如 AI 社交,我们在法国和德国市场上取得了领先地位。这就是我们除了在技术上有领先优势外,在本地化上也有非常大的积累和优势。此外,我们的灵活性以及坚韧性,也会比其他的同类竞品有一定优势。

昆仑万维(300418)主营业务:AGI 与 AIGC 业务 , 海外信息分发与元宇宙业务 , 投资业务。

昆仑万维 2025 年一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 17.64 亿元,同比上升 46.07%;归母净利润 -7.69 亿元,同比下降 310.32%;扣非净利润 -7.71 亿元,同比下降 298.64%;负债率 19.27%,投资收益 181.57 万元,财务费用 1572.66 万元,毛利率 69.01%。

该股最近 90 天内共有 4 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 3 家,增持评级 1 家;过去 90 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 36.28。

以下是详细的盈利预测信息: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 3 个月融资净流出 7.51 亿,融资余额减少;融券净流出 289.47 万,融券余额减少。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 AI 算法生成(网信算备 310104345710301240019 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