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52分钟前

工业 + 商业双轮驱动,嘉应制药转型初见成效

来源:嘉应制药

5 月 9 日," 客药第一股 " 嘉应制药(002198.SZ)召开业绩说明会,公司高管与投资者进行了热切交流。

此前,嘉应制药已于 4 月 25 日披露财报,公司不仅连续两个季度实现盈利,今年一季度更是实现营、利双增,净利增速 197.23% 创两年内新高。

拆解财报后发现,嘉应制药基本面的改善,离不开成本红利释放及销售端持续放量,背后是原材料价格下跌、核心产品多点开花、渠道覆盖率拓宽等多种因素的共振。

其一,鉴于中药材价格回落短期内仍将持续,公司成本控制将进入相对宽松阶段,盈利质量仍有提升空间;其二,随着养天和的入股,双方在连锁渠道、降本及市场反馈等方面优势互补,有望进一步放大嘉应制药的规模效应。

成本改善驱动毛利率回升

财报显示,2025 年一季度,嘉应制药营收实现 1.22 亿元,同比增长 28.83%,有效遏制住公司连续 6 个季度营收同比下滑的势头;在此基础上,净利润激增 197.23% 至 1575.1 万元,并连续两个季度实现盈利。

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归功于收入增长以及产品毛利率的提升。Wind 数据显示,嘉应制药 Q1 销售毛利率为 66.81%,创 2022 年以来新高。

作为中成药制造企业,嘉应制药毛利率的回升,首先得益于成本端原材料价格的下跌。

根据瑞银证券日前发布的研报,1-3 月中药材价格指数同比下降 10%。国家发改委授权发布的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显示,中药材价格自去年第三季度开始持续回落,当前指数较去年 7 月高点跌幅超 20%。

来源:康美中药网

其中,人工牛黄、黄连、甘草等中药材原料价格自 2024 年高点以来已回落超过 30%。上述中药材正是嘉应制药核心产品双料喉风散所使用的原材料。

财报显示,嘉应制药以中草药为原料,原材料成本占比高达 60% 以上。过去两年,由于中药材原料价格持续走高,中成药企业的成本压力普遍攀升,嘉应制药也未能幸免。随着原材料价格下跌,嘉应制药的成本压力得到有效缓解。

业内人士指出,中药材行业存在周期性,行业约 10 年一个大周期,涨三年、落三年、平三年。目前大环境已进入回落阶段,短期内,中药材价格下跌态势仍将持续,长期来看,中药材价格可能会在波动中逐渐回归合理区间。

除了原材料价格下跌外,嘉应制药盈利能力的改善还得益于内生动力的激发。

例如,公司通过改进生产工艺,逐步实现自动化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大提升生产效率。同时,采购部门深入研究中药材价格趋势,合理掌握采购时机,避免了原材料价格波动对生产成本的影响,有效地控制了生产成本。

除此之外,嘉应制药还通过精细化运作,有效确保了产品的利润空间。通过深化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水平,公司科学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加强原材料采购、药品生产、运输、贮存等环节的管控,不断提升作业精度和效率的同时,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强化客药品牌,产品多点开花

" 客药第一股 " 的焕新,离不开新老产品的持续放量。这背后是公司精准施策,不断加大对增量市场的开拓。

公开资料显示,嘉应制药诞生于 " 世界客都 " 广东梅州,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清末民初,由 " 喉风散 " 创始人郑兰甫的第五代裔孙郑士隆在梅城创立的 " 安济堂 "。1955 年,安济堂与当时几家前店后厂的制药作坊以公私合营的方式成立 " 梅城镇制药生产合作社 ",后者几经更迭成为后来的梅州制药厂,即嘉应制药厂的前身。

2024 年公司 " 嘉应牌 " 荣登首批广东老字号名单。目前,嘉应制药共拥有 5 个剂型、70 个药品批准文号的客家中医药品种,独家品种有双料喉风散,以及重感灵片、接骨七厘片(胶囊)、疏风活络片、调经活血片等。其中,接骨七厘系列与双料喉风散是公司的核心产品,二者合计营收占比超 66%。

来源:嘉应制药财报

当前,嘉应制药聚焦口咽、骨伤科 2 大品类产品集群的打造,培育具有持续畅销潜能的名牌大单品,同时加速新品上市,形成 "2+N" 产品矩阵。

双料喉风散是根据清朝雍正年间民间秘方研制而成,距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对肺胃热毒炽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腔糜烂、鼻窦脓肿、皮肤溃烂等症状均有较好疗效,在华南地区乃至全国部分地区都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口碑。

针对双料喉风散的市场推广,公司 2024 年更新升级了外包装设计,提升品牌影响力,助力终端销售业绩提升。

另一拳头产品接骨七厘系列的临床研究在 2024 年取得突破性进展。财报显示,接骨七厘系列随机对照临床研究(140 例)与前瞻性真实世界临床研究项目(2000 例)正按计划推进,两项累计 2140 例的临床研究已完成全部入组,预计 2025 年完成研究闭环。

目前,接骨七厘产品的临床真实世界研究和随机对照研究目前已在国内近 20 家医院开展。未来,公司将深化集采应对策略,力争接骨七厘片续标价格稳定,加强与三级医院合作。

新品方面,2024 年,嘉应制药新增了固精参茸丸(大蜜丸)、壮腰健肾丸大包装品规等新品,并通过精准的促销政策,逐步扩大新品的市场占有率。固精参茸丸上市后,首季度销售额超预期,壮腰健肾丸大包装品规销售额也有显著增量。

展望 2025 年,嘉应制药将继续做强核心品类,加速新品上市,完善产品矩阵。例如,完成疏风活络片、调经活血片变更研究,力争年内获批重新上市;重点布局口、鼻、咽喉、骨科以及镇痛类药物,同时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启动双料喉风散的延伸产品开发和立项接骨七厘贴膏的外用药研发,延伸器械批文和消字号批文的申请并上市,扩大市场份额。

渠道发力,与养天和协同效应显现

稳定、高效的渠道网络对于中成药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过去,由于销售渠道较为单一,嘉应制药产品的市场覆盖范围有限。随着养天和的入股,这一情况已有明显改善。

2024 年下半年,养天和收购了嘉应制药 7% 的股权,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同时公司完成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团队的换届选举,引入了众多行业专业人士。

资料显示,养天和是一家连锁药店企业,在医药零售行业深耕 22 年,在全国拥有超 4000 家门店,连锁终端资源丰富。嘉应制药曾公开表示,未来上市公司将打造 " 医药商业+医药工业 " 双轮驱动的新模式,具有渠道优势的养天和,与生产端的嘉应制药进行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协同效应最直观的表现是,养天和可以帮助嘉应制药产品走向全国药店的货架,将双料喉风散等核心单品打造成亿元级的爆款产品,并通过控销模式重塑产品价格体系,避免低价竞争对市场秩序的破坏。

除了自身连锁资源赋能外,养天和还协助嘉应制药与多家知名连锁药房达成战略合作,包括益丰大药房、老百姓大药房、一心堂、健之佳等上市连锁药店。

与头部连锁的合作前景可观。米内网统计预测,2024 前三季度中国零售药店终端(城市实体药店 + 网上药店)中成药销售额超过 1000 亿元,同比略有增长,其中 2024 年上半年咽喉中成药在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销售额超过 38 亿元,同比增长 12.08%。

此外,养天和与全国各大知名工业企业都建立了非常友好的关系,凭借自身优势,可以收集药品批号信息及对原材料层面进行把控,帮助嘉应制药推进研发项目。

连锁赋能已兑现到市场开发与销售业绩上,产品多点开花,业绩营、利双增皆是佐证。

回顾嘉应制药的市场策略,2024 年,在新增开发连锁药店客户,单体药店客户,产品铺货率方面重点推进,公司坚持分品种、分渠道运作,重点开发医院、连锁药店和单体终端药店客户,提升了产品的市场覆盖率。

展望 2025 年,公司将以头部连锁战略合作为抓手,快速复制百强连锁和区域龙头连锁的合作,实现连锁的广铺货,扩大销售份额。同时,公司将发力电商渠道,加速提升线上市场销售额度,力争实现全渠道突破。(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

相关标签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