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商业消费主笔 黄青春
题图|视觉中国
当一众媒体还在为 Gemini 3 Pro 的上线惊呼 " 变天 "" 地震 "" 炸裂 " 时,一家中国大厂已喊出 AI 单品年赚 10 亿的目标——令人意外的是,这款 AI 单品并非出自聚光灯下的阿里、腾讯、百度,也非出自字节跳动、月之暗面等水下的独角兽,而是昔日下沉市场 " 四大天王 " 之一的快手。
其底气源自 2025Q3 超预期的财报表现:营收同比增长 14.2% 达 355.54 亿元,创近 6 个季度最好同比增速;其中,可灵 AI 单季度营收超 3 亿元——无论模型优势还是盈利能力均走在本轮 Al 浪潮前列。

事实上,自 2023 年 AI 热浪席卷互联网至今,大厂叙事里 AI 一直是 " 吞金兽 " 的角色——不仅吃掉了买量 / 资本开支 / 销售及市场推广的大头,还在不断挤占现金流及业务资源;但快手却实现了 AI 业务的商业化突破——在 11 月 19 日的财报业绩会上,快手 CFO 金秉透露,可灵 AI 商业化营收持续增长,2025 年全年收入目标从年初的 4.3 亿元上调至 10 亿元,增幅超 130%。
难怪可灵数个季度被单拎出来,充当快手财报传播的 " 牌面 " ——因为 AI 之于快手生长路径的重塑远比外界看到的要彻底、深入,以至于有媒体将快手收入影响权重排序为:可灵>电商>广告>直播。
AI 重塑生长路径
今年以来,AI 一跃成为快手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2025Q3 进一步验证了 AI 战略对其生长路径的重塑。
首先,线上营销服务收入同比增长 14% 至 201 亿元,增速较上季度持续提升,核心动能来自 AI 技术的深度应用:生成式推荐大模型 OneRec、生成式强化学习出价模型 G4RL,推动营销素材匹配与出价效率大幅提升。
虎嗅了解到,2025Q3 AI 为快手国内线上营销服务收入贡献约 5% 增量,仅 AIGC 营销素材带来的消耗金额就超 30 亿元。

受益于此,Q3 可灵 AI 营收超 3 亿元,前两个季度可灵营收规模分别是 1.5 亿、2.5 亿。
虎嗅了解到,目前,可灵 AI 全球用户规模已突破 4500 万,累计生成超 2 亿个视频和 4 亿张图片,为超 2 万家企业客户提供服务,覆盖广告营销、影视动画、游戏制作等行业。

至于直播,2025Q3 收入同比增长 2.5% 达 95.74 亿元,营收占比为 26.9%。
坦白说,这部分业务高度受政策影响,早已不是快手核心关注的增长板块,策略以企稳运营为主;但本季度仍有亮眼表现:截至 Q3 季度末,快手签约公会机构数量同比提升超 17%,公会签约主播数量同比增长超 20%。
上述成果得益于头部活动的流量拉动——本季度,快手超级夏晚直播间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超 540 万,时代少年团上海演唱会系列直播总观看 9.8 亿人次,夏日游音节系列直播总观看 6.72 亿人次。
最后,2025Q3 其他服务(含电商)收入同比增长 41.3% 至 59 亿元,增速远高于总营收。
这一表现得益于 AI 在电商场景的落地:自研端到端生成式检索架构 OneSearch 推动商城搜索订单量提升近 5%,泛货架电商 GMV 增速持续高于整体电商大盘,占总 GMV 比例超 32%,日均动销商家同比增长 13%。
内容场层面,电商生态也在持续优化:Q3 通过分销产品撮合的日均动销商品数、日均动销达品对数(指通过动销商品撮合成的达人和品牌配对对数)同比均超 30%,日均万粉有效开播主播数同比增长 14.8%。
不过,2025Q3 电商 GMV 仅同比增长 15.2% 至 3850 亿,前 9 个月累计 1.08 万亿——乍一看,相较此前 30% 以上的高增速放缓了脚步,但自 2024Q2 起其电商 GMV 增速就基本稳定在 15% 左右了。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莫岱青表示,直播电商市场规模增速下滑,标志着行业从 " 流量红利期 " 进入 " 存量竞争期 ",意味着各大平台之间的竞争将愈发激烈。
面对直播电商增速放缓、竞争日趋激烈的局面,快手加速挖掘优质内容创作者的变现潜力:
7 月开启新一轮服务商招募计划,借助服务商专业能力加速商家增长;
7 月末启动 " 快开播新势力 " 计划,为未涉足电商直播的优质作者提供流量、货盘等扶持;
8 月在 APP 内上线 " 快手官方自营旗舰店 ",依托源头工厂直发模式,帮助品牌商家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运营成本。
快手 CEO 程一笑在业绩会上表示,公司将通过多项措施协助商家获取公域流量、增加粉丝、提高复购率,并持续引入商家和达人,拓展商品种类,深化长期合作并提供资金与流量支持。
快手为何本地谋变?
强劲的业绩表现背后,是快手稳固的用户生态支撑——观察其用户生态,主要有三大 " 枝干 " 数据:
一是 DAU(日活用户),2025Q3 快手 DAU 同比增长 1.7% 达 4.16 亿,环比增加 800 万,创历史新高。
二是 MAU(月活用户),2025Q3 快手 MAU 同比增长 2.2% 达 7.31 亿,环比增加 1600 万,连续三个季度创新高——这体量,微信(14.14 亿)、抖音(10 亿)后面就是快手了。

从上述三个维度数据表现来看,DAU、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均创历史新高,再结合不俗的营收与利润增速,说明快手内容生态与流量效率达成了微妙平衡,运营效率提升明显。
按说快手用户生态的活力与粘性仍在正向增长,用户日均停留超两小时,如此高粘性的流量生态包含丰富的人、内容与场景,再加上私域流量是快手的立身之本,独特的 " 老铁文化 " 在粉丝高粘性、强互动下进一步加深信任连接,这不仅能通过短视频、直播对消费形成 " 俯冲 ",还能迅速向本地生活渗透,与其他平台展开一场 " 全面战争 "。
基于此,快手于 9 月 30 日启动重大组织变阵:
首先,业务架构重构,调整核心是整合关联业务,解决协同问题——原商业化事业部下内循环产品、运营、销售等行业团队划归电商事业部;本地生活事业部正式更名为 " 生活服务事业部 ",整合本地生活业务与线索广告业务,原商业化事业部下线索广告相关的行业、产品及中台团队同步划归该部门。

而且,回顾快手生活服务的发展路径,其布局一直在提速:
2019 年推出 " 快手小店 ",接入美团、携程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导流;
2021 年正式成立 " 本地生活事业部 ",将其确立为与电商、直播并列的一级战略业务;
2022 年启动 " 千城计划 ",重点渗透三四线及以下市场;
2024 年本地生活 GMV 同比增长 200%,新线城市增速超 220%;
2025 年架构升级后,进一步聚焦 " 做透现有商家与消费者 " 的核心目标,避免非理性扩张,将资源集中于提升经营效率、减少不必要耗损。
其次,人事变动层面,刘逍接任生活服务事业部负责人,向高级副总裁王剑伟汇报,笑古将不再担任本地生活事业部负责人,转任公司业务顾问。
快手管理层选中刘逍的核心原因有二:一是刘逍过去在公司的多个岗位上证明过自己,比如在内容生态、商业生态的岗位上负责过重要业务,对公司整体生态情况理解更全面;二是刘逍此前负责商业化线索广告产品,专门为本地生活商家搭建营销投放产品和营销运营体系,对线索类品牌商家的经营诉求和营销需求更了解。
坦白说,快手这两年闷头搞钱,主动隐身聚光灯和媒体追踪,但在商业之外,组织变化很有趣:
一方面,王剑伟自 2022 年 11 月接管商业化、2023 年 11 月接管电商后,此次再整合生活服务业务,实现了电商、生活服务、广告中台三大核心商业场景的集权管理,凸显了管理层对商业效率的重视。
另一方面,宿华、严强、笑古、张迪这些青壮派阶段性退场,但历练两三年的一线大头兵,也频频开始操盘创新业务,这套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路线似乎特别适配快手的草莽基因。

一是,从整体消费环境来看,服务性消费仍存在增长空间。近年服务性消费占比持续攀升,前三季度已逼近 60%,参考发达国家路径未来或达 70%,其中到店服务(到餐、到综)作为重要入口,利润空间充足,且用户对线下轻社交、餐饮体验的需求优先于价格敏感,利于线上引导到店。
二是,快手下沉市场根基稳固,超 60% 用户位于三线及以下,用户粘性、消费与交易习惯已形成基础,且广告主对下沉市场潜力高度关注,2025 年上半年针对本地商家的 " 本地投 " 产品,月活跃客户增长 100%,消耗增长超 170%。
一个有趣的切面是,程一笑 2022 年底亲手抓电商时,破局切口亦是从下沉生态探索电商的更多可能性——面对与抖音的差异化用户画像,快手那两年将产品研究对象从抖音变成了拼多多。
所以,本轮生活服务的架构调整,正如程一笑聚焦电商业务后,从摘掉下沉标签转向拥抱市井文化一样,是快手主动为之的战略收缩与资源重置——将汽车、金融、教育等具有 " 线上获客 + 线下转化 " 共性的业务并入生活服务事业部,旨在深耕相似商业模式,放大平台撮合价值,进而在链条上吃到更多 " 蛋糕 "。
# 虎嗅商业消费主笔黄青春、黄青春频道出品人,关注文娱社交、游戏影音等多个领域,行业人士交流加微信:724051399,新闻线索亦可邮件至 huangqingchun@hux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