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什么场景比乌镇的世界互联网大会,谈论 AI 汽车最合适的了。
每年一届,届届如此。
由桐乡市人民政府主办,寰球汽车集团和桐乡市商务局共同承办的第六届 " 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咖荟 · 汽车夜话 " 在浙江乌镇举行。


2025 年,被视为 AI 深度重塑汽车产业的分水岭。AI 引领的智能化浪潮已经不再只是技术的延伸,正在成为产业演进的主轴。从研发到制造,从座舱到出行,AI 以系统性力量重塑着汽车的生产逻辑与价值坐标。它改变的不仅是汽车的 " 形 ",更在于重塑汽车的 " 认知 " ——让一辆车具备学习、判断与进化的能力。比拼的焦点,也从单点技术创新,延展为体系协同、开放共创与责任治理的整体竞争。
李书福:AI 汽车时代用户至上

对于吉利而言," 战略引领 " 是关键一环,唯有通过制定并执行正确的企业战略、产品战略、技术战略及一系列配套商业规划,形成系统完备的战略体系,才能为 " 用户至上 " 理念的切实落地提供根本保障,确保这一核心价值观真正转化为服务用户的实际行动。
尹同跃:AI 浪潮推动产业系统性变革

对于企业而言,智能化不是炫技,而是一场关于安全、责任与体系力的系统性变革。在他看来,AI 赋能汽车,不仅要让车辆具备 " 思考与行动 " 的能力,更要同步建立起清晰的安全边界与责任体系。尹同跃表示,奇瑞在智能座舱领域将持续加大创新力度,以年轻用户为核心进行体验创新;而在智能驾驶和自动驾驶领域,仍将坚持安全优先、稳健推进的原则," 宁可慢一点,也要让每一个功能都经得起时间和风险的验证 "。
尹同跃认为,智能化竞争的关键,正在从算法和算力的比拼,转向体系协同与长期治理能力的建设。在谈及企业态度时,尹同跃坦言,奇瑞是一个 " 胆小而执着 " 的公司——谨慎对待每一次技术上车的决策,但在创新投入上绝不保守。"AI 是汽车产业的下一个十字路口,企业既要敢于探索,也要学会敬畏。"
赵非:AI 重塑竞争逻辑

在他看来,AI 赋能的核心不在于功能叠加,而在于构建可持续进化的系统能力。赵非介绍,长安汽车正以 " 软件定义汽车、数据驱动创新 " 为方向,建立独立的智能化研发与运营体系,将 AI 能力融入研发、制造、供应链和用户服务等关键环节,推动企业从 " 制造驱动 " 向 " 智能驱动 " 转型。
赵非强调,AI 上车的最大挑战不是智能程度,而是安全边界——当汽车具备决策能力后,安全不再只是制动或转向的问题,而是 " 谁来定义安全 " 的问题。
赵非指出,行业应在算法安全、数据安全与治理责任上形成共识,为 AI 汽车的发展筑牢底线。展望未来,他认为,AI 将重塑汽车产业的竞争逻辑,从单一产品性能的竞争,走向体系能力与协同效率的竞争。
朱江明:AI 非万能没 AI 万万不能

AI 的本质是一种工具,其核心价值在于提升效率与优化体验。它能让研发设计更高效,帮助团队在数据处理、模型训练等环节提升效率与质量。同时,通过在智驾 AI 与座舱 AI 领域持续投入,企业得以显著提升产品的技术先进性与市场竞争力。
在朱江明看来,关键不在于 "AI 能做多少 ",而在于 "AI 做得是否合适 "。企业需要在技术应用与实际需求之间找到平衡,既坚定拥抱、充分利用 AI 的潜能,又要保持清醒与克制,不盲目神化、不脱离实际。在谈及 AI 产业生态时,朱江明还对 IT 企业与汽车企业的差异提出了深入见解。
印奇:未来智驾头部公司不超三家

印奇认为," 右边的黑盒,正成为新的白盒。" 这场从规则到模型的迁移,不只是算法升级,而是智驾范式的根本转向。他坦言,中国智驾的现实路径仍需 " 地图、规则、模型三件套 " 并行演化,既要安全兜底,也要让模型逐步拔桩、成长。" 智驾不是一个 demo,而是一套高安全的社会系统。" 未来的竞争,不是谁更会堆算力,而是谁能让系统在数据和安全之间形成飞轮。
印奇预测,三年内中国智驾格局将高度集中," 头部公司不会超过三家 ",并强调真正的世界级智驾企业,必须同时具备大模型能力、百亿级长期投入与千万级数据积累。" 智驾这件事没有第二,因为它关乎安全。"
饶庆:数据驱动正取代规则驱动

饶庆认为,行业要达到 " 超越人类 10 倍安全 " 的目标,至少需要上千亿公里的驾驶数据,用以识别和解决现实世界中复杂且罕见的 " 长尾问题 "。数据驱动正取代规则驱动,强化学习将成为下一阶段智能驾驶系统演进的核心路径。随着量产车辆的普及与算法的进化,自动驾驶正从实验性技术迈向具备商业可扩展性的工业体系,这也意味着行业即将进入真正的 " 可规模化智能驾驶 " 时代。
张明霞:从情绪价值走向情感价值

张明霞引用 KK《2049》的 " 趣中国 ",认为中国在 AI 时代将更具引领力," 先把销量与利润做扎实,沿着这条路把品牌做得更潮趣 "。
张亮:AI 是赋能不是万能

下一阶段竞争的关键前提仍是基于用户洞察的产品定义。" 想得太远不如先做起来——干就完了。" 张亮笑言,在进入 AI 新时代的路上,他并不担心被取代,"AI 未来是对我的赋能,只要我有能力,它抢不走我的饭碗。"
刘新宇:东风日产 N7 登陆东京车展

东风日产已在进博会设立日产进出口公司(" 十全十美 ":10 亿注册资本、10 万台目标),N6 将于下月上市。同时发布天籁鸿蒙座舱版,以 " 合资新势力 " 姿态说明:无论纯电、插混还是燃油,智能化是彼岸;" 好卖的车 " 建立在洞察需求、超越预期之上。
冯擎峰:不能把市场当成试验场

汽车行业不能把市场当成实验场,更不能让用户为数据采集买单。冯擎峰强调,原创是品牌的生命力,车规是安全的共同语言。讨论 " 非车规也能上车 ",本身就是对行业百年积累的否定。效率可以加快,但对安全与原创的坚持,必须慢而稳。
段建军:让 AI 去放大人味

他指出,智能是豪华的必要条件,却不是充分条件——豪华的核心是传承、真诚与风格恒久。奔驰在智驾上宁可 " 慢一点 ",也不会拿客户做小白鼠。营销要警惕 " 为参数而参数 " 的冷漠技术化,而要用 AI 去放大人味。让车能听懂一句 " 我有点冷 " 的情绪,而不仅是提升 1 ℃,这才是智能的温度。
刘观桥:AI 之桥未来不可或缺

过去行业常凭经验堆配置,如今 AI 能让需求洞察更真实、更动态。同时,北汽正在探索技术平权——把高端智能技术向下放,让更多消费者享受普惠智能。面对成千上万 SKU 的复杂生产与销售平衡,AI 也将成为提升效率、减少浪费的重要工具。刘观桥表示,AI 的核心价值,是让车企与用户之间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这座 " 桥梁 " 在未来不可或缺。
陈卓:AI 重塑营销逻辑与形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