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汽势传媒 23分钟前

世界互联网大会汽车夜话 奏响 AI 汽车时代之声

汽势 Auto-First|满真诚

没有什么场景比乌镇的世界互联网大会,谈论 AI 汽车最合适的了。

每年一届,届届如此。

由桐乡市人民政府主办,寰球汽车集团和桐乡市商务局共同承办的第六届 " 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咖荟 · 汽车夜话 " 在浙江乌镇举行。

活动以 " 共赴 AI 汽车新时代 " 为主题,汇聚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汽车企业、科技公司及产业生态伙伴的代表,共话 AI 与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在全球汽车智能化进入关键拐点的当下,嘉宾们围绕技术革新、产业重构与协同共进展开深入探讨,为 "AI 汽车新时代 " 注入新的思考与方向。

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 CEO 吴迎秋表示,AI 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汽车产业格局。" 种种迹象表明,AI 汽车新时代对行业带来的冲击,将比以往任何一次产业变革都更为剧烈。‘ AI+ 汽车’绝不仅是技术叠加,而是对整个新汽车认知框架的重建。"

2025 年,被视为 AI 深度重塑汽车产业的分水岭。AI 引领的智能化浪潮已经不再只是技术的延伸,正在成为产业演进的主轴。从研发到制造,从座舱到出行,AI 以系统性力量重塑着汽车的生产逻辑与价值坐标。它改变的不仅是汽车的 " 形 ",更在于重塑汽车的 " 认知 " ——让一辆车具备学习、判断与进化的能力。比拼的焦点,也从单点技术创新,延展为体系协同、开放共创与责任治理的整体竞争。

李书福:AI 汽车时代用户至上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现场分享时指出,无论身处什么时代,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第一层就是 " 用户至上 ",但 " 用户至上 " 绝不能仅停留在口号层面,其落地需要坚实的支撑,AI 汽车新时代也是如此。

对于吉利而言," 战略引领 " 是关键一环,唯有通过制定并执行正确的企业战略、产品战略、技术战略及一系列配套商业规划,形成系统完备的战略体系,才能为 " 用户至上 " 理念的切实落地提供根本保障,确保这一核心价值观真正转化为服务用户的实际行动。

尹同跃:AI 浪潮推动产业系统性变革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同跃认为,AI 浪潮的到来,正推动汽车产业进入新一轮深层次的变革阶段。

对于企业而言,智能化不是炫技,而是一场关于安全、责任与体系力的系统性变革。在他看来,AI 赋能汽车,不仅要让车辆具备 " 思考与行动 " 的能力,更要同步建立起清晰的安全边界与责任体系。尹同跃表示,奇瑞在智能座舱领域将持续加大创新力度,以年轻用户为核心进行体验创新;而在智能驾驶和自动驾驶领域,仍将坚持安全优先、稳健推进的原则," 宁可慢一点,也要让每一个功能都经得起时间和风险的验证 "。

尹同跃认为,智能化竞争的关键,正在从算法和算力的比拼,转向体系协同与长期治理能力的建设。在谈及企业态度时,尹同跃坦言,奇瑞是一个 " 胆小而执着 " 的公司——谨慎对待每一次技术上车的决策,但在创新投入上绝不保守。"AI 是汽车产业的下一个十字路口,企业既要敢于探索,也要学会敬畏。"

赵非:AI 重塑竞争逻辑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非认为,AI 并非一阵技术风潮,而是汽车产业演进到一定阶段后的内生力量,正在推动汽车从传统的 " 机械机器 " 转向 " 数据与算法驱动的智能系统 "。

在他看来,AI 赋能的核心不在于功能叠加,而在于构建可持续进化的系统能力。赵非介绍,长安汽车正以 " 软件定义汽车、数据驱动创新 " 为方向,建立独立的智能化研发与运营体系,将 AI 能力融入研发、制造、供应链和用户服务等关键环节,推动企业从 " 制造驱动 " 向 " 智能驱动 " 转型。

赵非强调,AI 上车的最大挑战不是智能程度,而是安全边界——当汽车具备决策能力后,安全不再只是制动或转向的问题,而是 " 谁来定义安全 " 的问题。

赵非指出,行业应在算法安全、数据安全与治理责任上形成共识,为 AI 汽车的发展筑牢底线。展望未来,他认为,AI 将重塑汽车产业的竞争逻辑,从单一产品性能的竞争,走向体系能力与协同效率的竞争。

朱江明:AI 非万能没 AI 万万不能

零跑科技创始人、董事长、CEO 朱江明认为,AI 不是万能的,但没有 AI 是万万不能的。

AI 的本质是一种工具,其核心价值在于提升效率与优化体验。它能让研发设计更高效,帮助团队在数据处理、模型训练等环节提升效率与质量。同时,通过在智驾 AI 与座舱 AI 领域持续投入,企业得以显著提升产品的技术先进性与市场竞争力。

在朱江明看来,关键不在于 "AI 能做多少 ",而在于 "AI 做得是否合适 "。企业需要在技术应用与实际需求之间找到平衡,既坚定拥抱、充分利用 AI 的潜能,又要保持清醒与克制,不盲目神化、不脱离实际。在谈及 AI 产业生态时,朱江明还对 IT 企业与汽车企业的差异提出了深入见解。

印奇:未来智驾头部公司不超三家

千里科技董事长印奇在论坛上表示,智能驾驶的全球技术路线正在加速收敛," 特斯拉的端到端模型化方向,几乎成为唯一被验证的正确路径。" 他指出,过去智驾系统依赖人工拆解模块与复杂规则," 那是一套写十万条规则就会彼此打架的系统 ",未来更重要的是让模型自己学习、自己进化。

印奇认为," 右边的黑盒,正成为新的白盒。" 这场从规则到模型的迁移,不只是算法升级,而是智驾范式的根本转向。他坦言,中国智驾的现实路径仍需 " 地图、规则、模型三件套 " 并行演化,既要安全兜底,也要让模型逐步拔桩、成长。" 智驾不是一个 demo,而是一套高安全的社会系统。" 未来的竞争,不是谁更会堆算力,而是谁能让系统在数据和安全之间形成飞轮。

印奇预测,三年内中国智驾格局将高度集中," 头部公司不会超过三家 ",并强调真正的世界级智驾企业,必须同时具备大模型能力、百亿级长期投入与千万级数据积累。" 智驾这件事没有第二,因为它关乎安全。"

饶庆:数据驱动正取代规则驱动

Momenta 全球首席架构师饶庆指出,自动驾驶行业正从 " 示范运行 " 进入 " 可规模化落地 " 的关键阶段。要实现真正的 L4 级别自动驾驶,不仅需要算法突破,更取决于海量真实道路数据的积累与持续迭代。

饶庆认为,行业要达到 " 超越人类 10 倍安全 " 的目标,至少需要上千亿公里的驾驶数据,用以识别和解决现实世界中复杂且罕见的 " 长尾问题 "。数据驱动正取代规则驱动,强化学习将成为下一阶段智能驾驶系统演进的核心路径。随着量产车辆的普及与算法的进化,自动驾驶正从实验性技术迈向具备商业可扩展性的工业体系,这也意味着行业即将进入真正的 " 可规模化智能驾驶 " 时代。

张明霞:从情绪价值走向情感价值

smart 品牌全球公司 CMO 张明霞表示,smart 的全球化已从 " 走出去 " 进入 " 全球共创 "。她强调品牌在各市场保持统一认知的锚点来自 Logo 与设计哲学:"Compact(紧凑于外、宽适于内)" 与 "Forward Thinking(向前)"。在 AI 浪潮中,smart 更关注从 " 情绪价值 " 走向 " 情感价值 "(世界观与价值观的承载),产品上经历了果断切换纯电并将上超级电混,同时两座车型将回归。

张明霞引用 KK《2049》的 " 趣中国 ",认为中国在 AI 时代将更具引领力," 先把销量与利润做扎实,沿着这条路把品牌做得更潮趣 "。

张亮:AI 是赋能不是万能

在上汽乘用车副总经理张亮看来,AI 已成行业主基调。当下不缺场景,而是缺 " 超级场景 " 与 "Super Marketing"。产品定义不会缺位:研发用 AI 提效,产品定义用数据与舆情治理去把握真实用户需求,并以可解释性支撑决策。

下一阶段竞争的关键前提仍是基于用户洞察的产品定义。" 想得太远不如先做起来——干就完了。" 张亮笑言,在进入 AI 新时代的路上,他并不担心被取代,"AI 未来是对我的赋能,只要我有能力,它抢不走我的饭碗。"

刘新宇:东风日产 N7 登陆东京车展

东风日产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新宇,以东风日产 N7 登上日本移动出行展为例,说明合资正转入 " 本土创新—国际化 " 的新链路:产品定义权由中国团队主导,本土智能生态协同(含自动驾驶 / 座舱伙伴),销售从满足中国需求出发再覆盖全球。

东风日产已在进博会设立日产进出口公司(" 十全十美 ":10 亿注册资本、10 万台目标),N6 将于下月上市。同时发布天籁鸿蒙座舱版,以 " 合资新势力 " 姿态说明:无论纯电、插混还是燃油,智能化是彼岸;" 好卖的车 " 建立在洞察需求、超越预期之上。

冯擎峰:不能把市场当成试验场

莲花集团 CEO 冯擎峰认为,AI 时代确实提升了效率,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过去我们依靠大量实验去验证技术的可靠性,而在 AI 到来之后,庞大的数据量成为模型优化的关键。然而,当数据不够时,仍然需要通过大量实验去支撑。也正因为如此,AI 让我们的验证体系变得更复杂,但问题同样有方法解决——那就是持续的数据采集与实验验证。尽管 AI 的到来极大提升了研发与验证效率,但安全依然是不可被加速的底线。

汽车行业不能把市场当成实验场,更不能让用户为数据采集买单。冯擎峰强调,原创是品牌的生命力,车规是安全的共同语言。讨论 " 非车规也能上车 ",本身就是对行业百年积累的否定。效率可以加快,但对安全与原创的坚持,必须慢而稳。

段建军:让 AI 去放大人味

北京梅赛德斯 - 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建军认为, AI 是横渡数据海洋的 " 舟 ",能提升效率,但真正决定品牌温度的仍是人文与价值观。

他指出,智能是豪华的必要条件,却不是充分条件——豪华的核心是传承、真诚与风格恒久。奔驰在智驾上宁可 " 慢一点 ",也不会拿客户做小白鼠。营销要警惕 " 为参数而参数 " 的冷漠技术化,而要用 AI 去放大人味。让车能听懂一句 " 我有点冷 " 的情绪,而不仅是提升 1 ℃,这才是智能的温度。

刘观桥:AI 之桥未来不可或缺

北汽新能源总经理刘观桥形容自己是 " 牛马 ",意在强调 AI 落地要踏实、安全、务实。他认为,AI 的核心价值是让车企与用户之间形成更紧密的联系,从 " 自以为懂用户 " 走向 " 真正洞察用户 "。

过去行业常凭经验堆配置,如今 AI 能让需求洞察更真实、更动态。同时,北汽正在探索技术平权——把高端智能技术向下放,让更多消费者享受普惠智能。面对成千上万 SKU 的复杂生产与销售平衡,AI 也将成为提升效率、减少浪费的重要工具。刘观桥表示,AI 的核心价值,是让车企与用户之间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这座 " 桥梁 " 在未来不可或缺。

陈卓:AI 重塑营销逻辑与形态

阿维塔科技总裁陈卓认为,传统营销像 " 预制菜 ",主题与内容提前定好再推向市场,用户只能被动接受。而 AI 让营销变得更个性化、互动化、千人千面。在同样的团队规模下,可以实现素材自动生成与精准分发,让沟通更细、更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