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商业消费主笔 黄青春
题图|视觉中国
"《盛夏芬德拉》上线 17 天播放破 30 亿次,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它以爆火的姿态验证了短剧新创作范式。" 一位短剧编剧团队负责人向虎嗅表示,从业者看短剧的发展远比外界看到的要迅速——如今,内娱观众开始入场,用户喜好和审美飞速迭代,短剧正从两人 CP 向长剧叙事演化,不再靠噱头、猎奇,而将故事内核从情绪消费向情感表达升级,二刷、三刷并不少见。
事实上,《盛夏芬德拉》大爆只是短剧行业烈火烹油的缩影——作为这两年文娱行业最受瞩目的新赛道,CNNIC 报告显示,2024 年微短剧用户规模达 6.62 亿,网民使用率为 59.7%;另据第三方机构调研,2024 年短剧市场规模突破 505 亿元,首次超过全国电影票房总量;2025 年上半年,短剧市场规模同比增长 34.4% 达 677.9 亿元,用户日均观看时长从 25 分钟增至 38 分钟。
受益于此,2025 年上半年短剧概念股涨幅均值超 40%,字节跳动旗下短剧 APP 红果亦乘风而上—— QuestMobile 最新报告显示,截至 2025 年 9 月,红果 MAU(月活用户数)同比增长 94% 达 2.36 亿,坐稳短剧赛道头把交椅。

有从业者向虎嗅表示,尽管短剧正向精品化、正剧化方向发展,但行业基本盘仍处于 " 拧发条 " 式的紧绷状态。" 快、再快一些,用户对即时冲击的阈值越来越高——这源于短剧自诞生起就是高阈值、堆爽点的产品,无论情节密度、情绪强度还是故事猎奇感,供给侧从输出新奇特到大起伏的剧情,都在营造一种视觉奇观。"
另一位影视公司剧本监制则有不同看法:" 短剧有市场验证的内容基本盘,在融入生活流(包括圈层话题、网络热梗、社会议题等)呈现后非常吃香,接地气、活人感的短剧也更受欢迎。"
随着抖音集团(红果、抖音、番茄的运营主体)、阅文等巨头深度介入生产端,不乏长剧团队、网文作家跨界转型,短剧也走到野蛮生长向精品化转型的阵痛期。本文将拆解短剧内卷的底层逻辑,剖析平台、创作、商业的变革路径,并探寻漫剧等新赛道的破局可能。
越品越上头的 " 精神保健品 "
短剧能在短短三年内实现爆炸式发展,得益于短视频浪潮的推动——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平台崛起后," 快餐式 " 内容重塑用户心智,持续拉升用户粘性:
一方面,低线市场与城镇用户的视听需求长期游离于互联网主流题材之外,既处于精英视角的盲区,也是影视剧创作的 " 新大陆 ";而抖音、快手流量大、内容消费门槛低,适配碎片化时间,用户愿意牺牲部分体验换取更便捷的娱乐方式。
另一方面,早期短剧以二三线用户为核心受众,主打 " 战神归来 "、" 赘婿翻身 " 等套路化题材,通过密集打脸、高潮反转精准匹配碎片化场景,既解压又上头;用户沉迷即时爽感,使得短视频用户渗透率节节攀高。

以去年爆火的老年短剧为例,3 个月内便有超百部同类作品上线,投流成本水涨船高,分成比例却因同质化内卷不升反降,部分中小团队陷入 " 追拍一部亏一部 " 的困境。
更致命的是,速生速死的赛道周期仍在缩短。某短剧制作团队负责人透露,2023 年 " 赘婿题材 " 生命周期以月为单位,2024 年同题材用户审美疲劳降温以周为参照——背后逻辑是,一旦投流数据不达预期,资金会迅速撤离,导致整个市场 " 冷热不均 "。
传导至供给端,内卷导致创作 " 变形 ",制作周期被极限压缩。一位头部爆款剧本监制向虎嗅介绍了创作流程:
首先,确立核心模型。团队敲定老年闪婚短剧方向后,会在一周内拉片学习国产老剧及经典老年剧,召开剧本定位会明确卖点、用户、核心方向及优先级。
其次,确定剧情、人物设计、人物逻辑及大故事线,补充拉齐核心用户画像——例如,老年剧投流付费定位需与观看用户高度一致(40-60 岁,男性占比超 60%),这些工作需在第一天剧本定位会上敲定。
最后,定位会后编剧组分头找素材、写分集初稿,从初稿到定稿仅需一个月。

此外,为降低市场风险,不少制作团队还借助大数据模型预判观众 " 口味 ":通过分析热门题材、受欢迎 CP 及流行元素,并结合上线平台、目标受众痛点、市场卖点做详细测算后,再投资立项。
一位正剧编剧向虎嗅直言,前两年短剧基本就是空架子——有影视元素、强冲突,却无娓娓道来的故事,只是在强悬念下反复横跳。行业甚至总结出爆款 " 速成公式 ":30 秒内对话反转、1 分钟内剧情冲突、5 集内角色升维,这种机械的创作逻辑,使作品沦为单纯的 " 情绪酒精 "。
不过,今年短剧行业一个明显趋势,叙事从网文套路向长剧化结构转型——早期,短剧基本盘是 " 网文快节奏 ",主打双人 CP、爽点堆积;如今,头部作品开始借鉴长剧叙事,构建复杂故事线与立体群像。
例如,红果爆款《盛夏芬德拉》上线首日热度值、播放量双双破亿,17 天播放量突破 30 亿,连续多日霸占平台热播总榜 TOP1。一位从业者分析其爆点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内核不再局限于复仇、霸总的传统套路,转而以女性成长为核心,融入职场、家庭等现实元素,二是,单集时长从 1 分钟延长至 3 分钟,允许慢镜头、细节刻画,提升内容质感。

他认为,创作者不再局限于讨好下沉用户,而是兼顾不同圈层需求:女性关注的情感细腻度、男性偏好的英雄主义、年轻用户喜爱的脑洞创意都在短剧有所体现——《好孕甜妻》的多重反转、《这个保镖太无敌了》的硬币杀人名场面,都是精准匹配用户需求的典型案例。
深耕长剧 30 年的林国华做出过点击量破 120 亿的《老九门》,他转型短剧后将长剧制作标准融入创作,推动短剧场景搭建、服化道、镜头语言全面升级,场景数量从 10 个左右提升至 40 个,累计与阅文合作 50 余部作品,《誓要休夫》成为平台热门。
同时,短剧正从网文思维向视觉化表达精进。阅文白金作家横扫天涯总结核心差异:网文是 " 灌溉思维 ",需 100 万字铺伏笔;短剧是 " 爆破思维 ",只需黄金 3 秒抓住用户。例如,网文描写 " 斗尊气场 " 可写 " 眼神一冷,周围气压骤降 ",但短剧需转化为 " 眼睛特写 + 嗡鸣音效 + 一拳断树 " 的视觉画面。
短剧编剧星痕打造《这个保镖太无敌了》时,围绕 " 硬币杀人 "、" 丝袜弹弓 " 等核心爽点设计剧情,每集结尾精准设置付费钩子;《小港湾》以现实主义笔触讲述深圳创业故事,融入申奥、入世等时代背景,实现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的共鸣——这种精准定位 + 细节打磨的模式,成为爆款诞生的关键。
甚至,为避开同质化,部分短剧团队开始探索小众垂类。红果短剧《山河回响》邀请《亮剑》原班人马参演,实景拍摄河口战役遗址、杜比声还原枪炮声,上线话题即破 3 亿;漫剧《傩戏》融入非遗元素,通过 " 傩神守护文化 " 剧情结合神秘舞蹈,播放量迅速破 8000 万,填补 " 非遗 + 奇幻 " 题材空白。
" 平台大盘是会筛爆款模型,大爆类型,但也有人挖掘新蓝海,只要剧的内容好,老年剧、非遗剧也能成为爆款。" 一位平台剧集发行负责人表示。
红果卷爆款,阅文卷 IP
面对日益内卷的短剧行业,抖音集团、阅文等巨头通过介入生产端重构商业链条,走出了差异化的发展路径。
先说字节,它无疑是这波短剧浪潮的最大红利收割者——依托抖音集团的流量红利,红果精准匹配市场需求,在主流影视题材外 " 开荒 ",用户规模也呈爆发式增长:QuestMobile 数据显示,红果短剧今年 9 月 MAU 同比暴增近 94% 达 2.36 亿,超过 B 站、优酷,位列短剧应用排行榜第一——而这距离其正式上线不过两年时间。

接着,10 月上线 " 红果短剧创作服务平台 ",新升级的剧本合作政策提高了最高保底金额和分成比例——剧本最高保底 20 万元、分成比例 40%(全生命周期分账),吸引超 500 个创作团队入驻。
在平台赋能之外,红果还在布局电商协同入口。今年 10 月内测 " 短剧带货 " 功能,用户暂停观看时会自动弹出 " 搜同款 " 提示,如《盛夏芬德拉》中的腕表、连衣裙、睡衣等,点击即可跳转红果站内抖音品牌旗舰店完成购买,无需跨平台跳转。

阅文则践行短剧 + IP 的模式,其破局逻辑是以 IP 为核心,用 AI 提升效率,构建从网文到声漫影游的 IP 全链路生态,从而避开平台间的 " 流量肉搏 ",聚焦内容价值。正如阅文集团 CEO 兼总裁侯晓楠所言:"IP 是灵魂,AI 是技术引擎和放大器,这是我们对 IP+AI 的理解和战略定位。"
在 IP 改编方面,阅文开放超 2000 部优质网文 IP,如《许你万丈光芒好》《我真没想重生啊》等均经过读者付费验证,自带用户画像与故事框架,改编风险远低于原创。
此外,阅文还在 10 月发布三款 AI 应用,包括作家助手升级的 " 妙笔通鉴 " 功能(千万字级别网文深度理解)、" 版权助手 "(IP 匹配)、" 漫剧助手 "(全流程漫剧创作)。
以实际应用为例,《离家后我带着女儿涅槃重生》大火后," 版权助手 " 在 3 秒内匹配推荐风格相似的《巧媳妇好日子》,并生成包含故事梗概、人物小传的 " 设定集 ",将 IP 筛选时间从 1 个月缩短至 1 天。
阅文的另一张底牌是漫剧(由动态漫画、表情包动画、AI 动画剧构成的动态故事剧),其 " 轻、快、广 " 的特点十分契合当下快节奏的娱乐消费习惯——剧集无需真人演员,成本更低;制作周期可压缩至日为单位,效率非常高;扎根短视频平台,可触达垂直受众,覆盖面更广。
此外,漫剧适配通勤、午休等碎片化场景,二次元风格契合 18-25 岁用户对视觉化叙事的需求(漫剧用户中 Z 世代占比达 70%,且 ARPU 值比短剧高 20%、付费意愿更强),填补了传统动漫与短剧之间的市场空白,形成 " 网文 IP →漫剧→影视 / 游戏 " 的衍生链路。
阅文数据显示,漫剧业务仅探索 1 个季度便产出 30 部播放破千万作品,《大明贤婿》《刷爆无敌模拟系统》《诡异命纹:开局铭刻十大阎罗》等头部作品播放量均破亿,多次登顶平台榜单。
在创作者生态构建上,阅文力推网文作家向短剧 / 漫剧编剧跨界,公子衍、微扬、百香蜜、横扫天涯等作家实现 " 双栖发展 ",酱油动漫创始人亲自改编的《魅魔叛主》单平台播放 1.5 亿,某头部编剧全周期分账更是达到 200 万元。
可以说,漫剧爆发的本质是 AIGC 技术解决了科幻、修仙题材视觉化的行业痛点——传统真人短剧拍摄这类题材,特效成本单剧超 50 万元,还有点 " 五毛味 ";而漫剧可通过 AI 低成本生成 " 飞升成仙 "、" 法术对决 " 等画面,且视觉风格统一。
以阅文漫剧《刷爆无敌模拟系统》为例,其用 AI 辅助生成系统界面、打怪特效,单集制作成本大幅降低,播放量破 1.2 亿。

漫剧的另一价值,是成为中腰部 IP 的视觉化炼金石——阅文拥有超千万部网文库,今年开放 10 万部精品 IP,但大量中腰部 IP 因改编风险高被搁置;而漫剧成本低、周期极短,可快速验证 IP 市场潜力。
而且,IP 的核心价值在于多业态衍生。阅文漫剧《这个地下城长蘑菇了》的 " 蘑菇 " 已实现形象授权,未来精品漫剧的价值甚至可延伸至游戏、周边产品,实现 IP 逐级开发;短剧《我家娘子,不对劲》上线后,原著阅读量暴涨,还带动纸质书出版——这种全链路开发能最大化 IP 价值,降低单一业态风险。
有鉴于此,快手、爱奇艺等平台也在相继布局漫剧及 IP 翻拍——快手打造全球首部 AI 单元剧《新世界加载中》,播放量突破 1.97 亿次;爱奇艺联合欢乐时光影业推出 " 百部港片微剧计划 ",翻拍《纵横四海》《英雄本色》等经典 IP,探索 IP 改编新路径。
不过,漫剧也面临同质化与故事缺位的困境。
当前市场上超 60% 的漫剧仍集中于 " 都市霸总 "、" 穿越重生 "、" 系统流 " 题材,剧情套路化(如 " 主角获得金手指→打怪升级 "),用户新鲜感会快速流失;不乏团队为追求效率,直接用 AI 搬运网文剧情,缺乏视觉化重构,导致作品像动态小说而非剧集。
"漫剧的核心还是故事,AI 能解决画面问题,但不能弥补创意缺位。" 阅文漫剧负责人雪夜坦言。
短剧终成平台佃农?
短剧流量汹涌,但变现效率仍有待提升,核心困境集中在三方面:
一是,平台主导流量分配逻辑:字节、快手、阅文等平台掌握流量入口,通过 " 赛马机制 " 筛选内容——播放量、点击率、付费率等数据直接决定作品曝光,而制作方需承担高额制作成本与投流成本(占总成本的 40%-60%)。

二是,植入转化效果参差不齐。短剧植入的品牌切片曝光数据虽高,但不同品类转化差异明显——服装、首饰等视觉导向品类转化率尚可,而食品、家电等品类非常低,且品牌预算越发向头部剧集中,超 80% 预算投向播放破 5 亿的短剧。
三是,分账模式挤压利润。一位腰部短剧制作市场负责人向虎嗅算了一笔账:一部投流成本 200 万元、播放破 3 亿的短剧,平台分账约 150 万元,扣除几十万制作成本后处于亏损状态;只有播放破 10 亿、20 亿的头部剧,才能实现 " 投流 200 万、分账 500 万 " 的佳话," 头部通吃 " 的格局越发挤压中小团队的生存环境。
更严峻的是,行业分成越发向平台倾斜。多数中小团队实际分成不足三分之一(需扣除投流成本、平台服务费),而制作成本却逐年上升:服道化从初期的几万元 / 部升至十几万、几十万元 / 部,演员片酬上涨数倍,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不过,短剧与漫剧的商业化路径已从单一的投流付费转向多元生态化盈利,形成 " 内容付费 + 品牌植入 / 定制 + 电商带货 + IP 衍生 " 的全链条变现体系。

IP 衍生亦为平台撬开了长期盈利空间。比如,阅文构建 " 漫剧→动漫→影视→游戏→衍生品 " 全链路开发体系,《这个地下城长蘑菇了》已启动形象授权;开心麻花将《羞羞的铁拳》改编为短剧,实现 IP 价值二次激活。
短剧在海外同样 " 杀疯了 " ——《经济学人》曾报道,中国微短剧应用 2024 年在海外累计下载量接近 5500 万次,海外收入达 1.7 亿美元;多款微短剧 APP 进入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手机应用商店榜单前列。

短剧盗版渠道主要有两类:一是 APP/ 浏览器盗播及云端播放,二是网盘规模化售卖——此前,某头部短剧上线当日,网上便有 10 余个网盘链接传播盗版,导致付费率下降近三成。
一位法律人士向虎嗅解释,盗版猖獗的核心原因是维权难度大、成本高。" 现在互联网上盗版量级很大,平台处理周期较长;而且,盗版方擅长打游击,通过改剧名、换账号规避打击,加大了维权难度。此外,片方维权成本高昂,单剧维权需投入数万,甚至十几万元,那么多剧集加一块就超出了中小团队的承受范围。"
为此,2025 年 5 月抖音集团成立 " 短剧版权中心 ",对新上线短剧实行 " 先审后播 ",红果已累计下架 1193 部违规短剧。
综上,短剧与漫剧一路高歌猛进,既在技术革新与用户需求变化中享受到了时代红利,也在速生速死的快钱周期中饱受争议,边发展边治理成为从业者逐渐适应的新常态。
# 虎嗅商业消费主笔黄青春、黄青春频道出品人,关注文娱社交、游戏影音等多个领域,行业人士交流加微信:724051399,新闻线索亦可邮件至 huangqingchun@hux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