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发布的《中国移动 5G 手机产品白皮书(2026 年版)》中提到,中国移动目前已经累计建设开通超过 265 万 5G 基站,覆盖了 96% 的人口、93% 以上的行政村,服务 5G 用户超过 5.99 亿。除了成绩外,也带来了对移动 5G 业务的一些新要求,其中就提到了几个跟我们日常生活关联度较大的内容。
一是对手机支持北斗短信功能的要求。白皮书中以明年 7 月 1 日为节点,4000 元以下产品推荐支持原生北斗短信功能,而 4000 元及以上 5G 手机将必选支持原生北斗短信功能,以及每个品牌至少要有一款支持北斗短信 + 北斗定位通导融合功能的手机,且该型号要实现规模出货。此外,从明年 1 月起,手机若支持天通卫星通信功能,还要同步必选支持中国移动天通卫星通信功能。
从这个定价来看,未来中高端手机基本上都要上北斗短信了。那么问题来了,国外的大品牌是不是也要符合要求才能入网?那这样某水果手机在中国就有救了。
二是对 eSIM 的要求,每台 eSIM 终端所内嵌 eSIM 卡芯片最多 1 个(每个芯片支持 2 个号码),且 eSIM 卡需要封装至终端内部不可拆卸,且具备 " 机卡锁定 " 的能力。这样如果手机被拆机换 eSIM 芯片的话,eSIM 就会直接躺平;而手机识别到内嵌 eSIM 卡被换,也会禁止启用这张卡。
此外,移动终端还要有根据当前位置限制用户下载境内境外卡数据的能力,比如在大陆时禁止港澳台运营商的 eSIM 配置,而在境外时则禁止下载国内运营商的 eSIM 配置,进一步规范了使用规则。
在白皮书中还展望了 2026 年的任务,包含进一步牵引 5G-A 终端的新频段拓展与上行能力提升,推进 2G 升级、支持 IMS DC 新通话分层分级定制化 UE logo 的终端规模发展与方案优化,持续提升 5G-A 终端的北斗、天通卫星通信能力,开展 eSIM 手机的商用试验等等,为下一个阶段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