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之家 11 月 8 日消息,美国生物学家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因与人共同发现 DNA 双螺旋结构而奠定现代遗传学基础,于当地时间 11 月 6 日在纽约长岛东诺斯波特逝世,享年 97 岁。他曾多次到访中国,称赞中国人科研能力突出。
其子邓肯(Duncan)称,詹姆斯沃森此前因感染入院治疗,本周被转至临终关怀机构后去世。
1953 年,年仅 24 岁的沃森与剑桥大学研究员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共同提出了脱氧核糖核酸(DNA)的 " 双螺旋 " 结构模型,被誉为 "DNA 之父 "。这一结构解释了遗传信息在生物体间的传递机制,被视为继达尔文进化论之后生命科学的又一重大突破。
DNA 被发现为一种由糖 - 磷酸骨架和含氮碱基 " 梯级 " 组成的扭曲双链分子,这一成果使得后来的科学家得以操控基因、追踪遗传疾病并通过基因分析破案。沃森揭示了 DNA 的四种碱基 —— 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和胞嘧啶(C)—— 如何配对形成分子结构,并实现自我复制。
这项发现推动了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DNA 测序技术使美国生物学家克雷格文特尔(J. Craig Venter)团队于 2010 年成功复制完整细菌基因组,并移植入另一种细菌中,为疫苗和生物燃料等研究开辟新方向。
1962 年,沃森与克里克及莫里斯威尔金斯(Maurice Wilkins)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奖词中写道:" 几乎所有生命科学领域都深受这项发现的影响。" 威尔金斯提供了利用 X 射线衍射技术的实验证据,而伦敦国王学院生物物理学家罗莎琳德富兰克林(Rosalind Franklin)的研究成果虽为两人所借鉴,但她早在 1958 年就因病去世故未能获奖。

公开资料显示,沃森于 1928 年 4 月 6 日出生于芝加哥,19 岁时获芝加哥大学动物学学士学位,三年后在印第安纳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53 年,他在那不勒斯的一场会议上看到威尔金斯的 DNA 晶体 X 射线照片后,开始专注研究核酸结构,并与克里克在剑桥卡文迪许实验室共同解决了 DNA 结构难题。
1953 年 2 月 28 日,克里克在剑桥的一家酒吧中宣布他们 " 找到了生命的秘密 "。两人随后在《自然》刊文称:" 该结构具有若干新特征,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这一谨慎表述后来被视为科学史上最著名的 " 轻描淡写 " 之一。
沃森于 1961 年成为哈佛大学生物学教授,1976 年离职,出任纽约冷泉港实验室(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主任,并于 1994 年至 2003 年任该机构主席,之后担任名誉校长。1989 年至 1992 年,他曾担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下属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主任,领导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初期工作。
沃森于 1977 年获颁美国总统自由勋章,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并拥有十余所大学的名誉学位。他与妻子伊丽莎白刘易斯(Elizabeth Lewis)育有两子 —— 鲁弗斯(Rufus)与邓肯(Dun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