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品: 电动星球
作者:思为
今天凌晨,大洋彼岸的特斯拉,正式开启了一场高达万亿美元的对赌游戏。
在台下股东「Elon!Elon!Elon!」的欢呼声,以及马斯克和 Optimus 的律动中,有超 75% 的股东,按下了马斯克万亿薪酬方案的赞同键。

按照今天的汇率,8780 亿美元,就是 6.26 万亿人民币。
以「万亿」为单位的个人薪酬数字足够惊人,以我国 2024 年各大省份 GDP 排名为参考,6.25 万亿人民币这个数字,仅低于排名第六的河南省,其当年 GDP 数字为 6.36 万亿人民币。
对于这个结果,马斯克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关于特斯拉的未来,这是一本全新的书,这是一个精彩的故事」。
这份万亿薪酬方案不管通过与否,都是一场豪赌。
马斯克要在十年时间内,要实现的目标可大致分为四个部分:
1. 特斯拉市值从目前的 1 万亿美元,逐步提升至 8.5 万亿美元;
2. 交付 2000 万台车;
3. 交付 100 万个人工智能机器人;
4.FSD 订阅量达到 1000 万。
马斯克最终能实现数个,甚至是全部目标自然皆大欢喜,但若未能实现 CEO 激励与股东利益的冲突,将迎来态度的大反弹;若未能通过,马斯克也有毅然下课的可能性。
那么万亿薪酬方案通过之后,马斯克要如何向着目标一步步前进?投赞成与反对票的股东,有何表态?
本周福利:对话框回复【欧中】
可以参与现金红包的抽奖活动。
三个承诺
狂欢之后,马斯克的雄心需要坚实的现实计划支撑。
因此,他在股东大会上并未空谈愿景,而是给出了数个关键承诺。
这些承诺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是芯片相关
为了确保自研芯片的生产,特斯拉将继续和台积电、三星以及存在可能性的英特尔合作,但这还不够,马斯克认为特斯拉可能还需要自建一个「大型芯片工厂」用于生产来产更平价、节能的芯片。
作为这个工厂的主要生产对象,特斯拉还透露了 AI5 芯片的信息。
股东大会上的图片信息显示,AI5 的原始算力将提升 10 倍、量化与 softmax 效率将提升 5 倍、内存容量提升 9 倍,综合下来,相较于 AI4,AI5 芯片的综合性能将提升 50 倍。
这给 AI5 带来的,是马斯克口中,在性能相当的情况下,AI5 的功耗仅是英伟达 Blackwell 的 1/3、成本则不到 1/10。

在现实场景的体现,就是在处理复杂度、响应速度、场景覆盖能力上实现飞跃。
它能够支持更精细的城市道路场景推理、模型迭代效率也将进一步提升,全方位升级的 AI5,任务是推动辅助驾驶向完全自动驾驶的目标前进。
按照此前披露的计划,特斯拉 AI5 芯片样品预计将在 2026 年推出,2027 年开始大规模量产,AI6 芯片则计划在 2028 年推出,性能是 AI5 的 2 倍。
马斯克希望可以在 AI5 开始生产的一年时间内,在同一工厂内过渡到 AI6 的生产,并将所有性能指标翻番。
尽管马斯克并未明确说明这一转换会不会在特斯拉自建的芯片工厂内发生,但可以预见的是,这个工厂的建设或许将是马斯克任务列表中的重要角色。
不仅是因为自研自产芯片,对于特斯拉降低成本并大规模铺开 FSD、Optimus 等产品起到关键作用,也在于兴趣爱好众多的马斯克,对这件事十分上心。
他在股东大会上表示,他对芯片的兴趣已经到了魂牵梦绕的程度了:「我现在对芯片非常着迷,你们可能已经看出来了。我满脑子都是芯片。我做梦都梦到芯片。」
其次,是新车与 FSD 的时间表
马斯克少见地给出了较为详尽的时间表。
特斯拉拥护者期待了数年的 Roadster,终于要在 2026 年 4 月 1 日揭开神秘面纱了,而生产将在亮相后的 12-18 个月内,也就是 2027 年中后期开始。
新款半挂卡车也将在 2026 年推出,新款 Semi 和将在 2026 年 4 月开始生产的 Cybercab,都将使用 4680 电池。

Roadster 从 2017 年 11 月 17 日,官方首次宣布「发布会计划」承认这款车的存在并给出 2020 年开始销售的计划表,到 2026 年再次亮相,中间隔了 10 年的时间。
如果说,2020 年这个时间节点,是特斯拉彻底腾飞的起点,那么即将到来的 2026 年,则有机会成为特斯拉开启第二次浪潮的原点。
所以我们能够看到,股东大会上等待了 Roadster 近十年时间的股东,会颤抖着声音向马斯克要一张 Roadster 亮相发布会的门票。
马斯克并未透露 Roadster 的预计产能目标,但给出 Semi 和 Cybercab 的详细生产计划。
和 Semi 年产 5 万台的预计产能不同,马斯克对 Cybercab 的产能十分乐观,在他的预想之中,Cybercab 的生产预计能够实现 5-10 秒生产一台,年产能可迅速从 50 万台提升至 200-500 万台。
而在整体产能上,马斯克预计 2026 年年产能将达到 260-270 万台,2027 年底为 400 万台,2028 年底则为 500 万台,作为参考,2024 年特斯拉共生产了 177.34 万台新车。
而这产能提升的前置条件,是 FSD 能力的提升。
一份官方图表显示,FSD 使得减少了 85% 碰撞事故、3.5 万起致命事故、200 万起受伤事故,使用 FSD 的车主每行驶 492 万英里发生一次事故。
而美国平均水平为每行驶 70 万英里发生一次事故,展现出 FSD 的安全能力。

人们最为关心的 FSD 在欧洲与中国市场的监管批准,马斯克也有所提及。
和预想中的一样,目前 FSD 在欧洲尚未获得监管批准,但较为意外的,是他表示,中国市场的全面批准,有希望能够在明年 2 月或 3 月实现。
若马斯克按照马斯克的说法进行,届时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或许又将掀起一阵对比潮,而庞大的中国市场,也是马斯克达成 FSD 订阅数 1000 万份的核心助力之一。
最后是 Optimus
在薪酬方案期内,Optimus 要达成每年 100 万台的交付目标。
会上,马斯克带来了一个关键信息:Optimus 的成本将控制在 2 万美元以内。这个价格极大地提升了 Optimus 的商业化潜力,预示其将从实验室迅速走向工厂、家庭等广阔场景。
Optimus V3 原型机预计在 2026 年初亮相,并计划在 2025 年生产 5 万台,为 2030 年达到 100 万台的交付目标铺路。
但马斯克的目标不止于此,他之后将在得克萨斯州建设年产 1000 万台的产线。

他认为,未来人形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达到数十亿台,个人机器人与工业用途机器人的比例大概在 1:3 到 1:5,存在大量的应用空间的。
而这份乐观,又来自对特斯拉 Optimus 技术的自信。
马斯克称,人形机器人技术的难点在于前臂和机械手灵活性的保障、物理世界 AI,以及批量生产,「这些通常是其他公司所缺乏的一个或多个要素。而特斯拉是唯一同时具备这三个要素的公司。」
但这个 only Tesla can do 的唯一性,在前两天小鹏因过于拟人而陷入争议的第二代 IRON,以及宇树科技等企业对人形机器人业务的推进背景下,要花上问号。
不管外界对马斯克这份时间表的可信度高低判断如何,已经与特斯拉签下万亿薪酬的马斯克,将会有更大的动力推动这份计划的实施。
权力让渡?
这份万亿薪酬方案的通过,几乎没有悬念。
即便在会前,挪威主权财富基金、CalPERS 等大股东以及专业机构,明确表示了自己会投出反对票,以 ISS 为代表的权威代理顾问也发出了风险警告,但与之相对的,是个人股东展现出对马斯克的大力支持。
万亿薪资的投票结果与现场氛围,都在人们的预料之中。
多项机构会前对特斯拉个人股东的投票意向调查中,投赞成票的比例超 75%,与今天凌晨的最终结果几乎一致,而大股东分裂的态度,也助推了这份薪酬方案的达成。
专业机构用模型和经验,计算出的股权稀释情况与治理风险可能性,在马斯克的个人魅力面前没有抵抗能力,个人股东对马斯克的信任与崇拜彻底占了上风。

诚然,就像马斯克所说的,「特斯拉的成功一直建立在大胆、可衡量的计划上」,而这一切的核心是马斯克本人。
这次投票始终围绕着一个深层逻辑:无论赞成与否,大部分股东想要的,是确保这位 CEO 将他最宝贵的资源——时间与专注力——长期投入到特斯拉。
万亿薪酬方案,买的是特斯拉的光辉前景,更是对马斯克未来至少 7 年半时间的独占契约。
特斯拉之外,马斯克的精力,同时被 SpaceX、xAI 等多个宏伟项目所争夺,而这份万亿薪酬,就是买断这位 CEO 注意力的「优先权」。
我们不妨再回看一下这份万亿薪酬方案,预想达成的效果。
目前拥有特斯拉 13% 股权的马斯克,在未来十年每完成 12 项市值与运营目标中的一项,即可获得特斯拉 1% 市值的股票,最终马斯克手上预计将拥有特斯拉 29% 的股权。
这份薪酬方案的逻辑围绕市值目标展开,若特斯拉的最终市值不到 2 万亿美元,马斯克将无法获得报酬,同时在 7 年半内,马斯克无法将这些股份变现。

譬如,会上的提案部分,纽约州审计长的提案中提到,「新章程允许特斯拉阻止几乎所有投资者提起派生诉讼,除非他们持有公司 3% 的股票」。
在新的门槛之下,除非持有 3% 的股票,否则,只有马斯克和少数几家大型华尔街基金有能力提起派生诉讼。
但纽约州审计长的提案内容播放完毕后,立即收获了现场大部分股东的嘘声。
股东们在通过薪酬方案的同时,还投票同意继续维持「三分之二超多数」才能通过重大决议的章程,并否决了要求进行可持续发展与童工审计的提案。
在外界看来,前者让股东集体反抗管理层变得几乎不可能;后者则主动放弃了对公司 ESG 风险的监督权。
机会与风险并存,特斯拉的股东群体,以特斯拉的下一个十年为赌注,选择让马斯克的远见与能力,战胜传统制度挑战。
这一次,马斯克能继续赢下去吗?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