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BusinessCars 22分钟前

马上十一年了,也该重新认识蔚来了

无论过去你如何定义它,现在,是时候重估蔚来了。

在所有新势力当中,蔚来或许是被误解最多的一家。

从 "2019 年最惨的人 ",到 " 万辆瓶颈论 ",再到每个季度的盈利拷问,外界的质疑从未停止。创始人李斌总是以长期主义的姿态回应,让大家耐心一点,再给蔚来一些时间。

终于,2025 年的这个秋天,时间给出阶段性答案——沉淀多年的蔚来等到了属于他们的丰收季。

10 月,蔚来公司连续三周单周销量破万,全月交付新车 40,397 辆,首次站上月销 4 万的平台,同比增长 92.6%。其中,蔚来品牌交付新车 17,143 台辆;乐道品牌交付新车 17,342 辆;firefly 萤火虫品牌交付新车 5,912 辆。

整个公司距离累计百万销量的里程碑,仅一步之遥,有望在今年年底达成。曾经的质疑归于沉默。哪怕是再看衰不过的人,如今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这家公司过去的信念与坚持,以及未来的前途与命运。

无论过去你如何定义它,现在,是时候重估蔚来了。

蔚来,归位

就在今年年初,蔚来的月销量还在 1 万到 2 万辆之间徘徊;而仅仅用了三个月,蔚来重新迈上 2 万辆大关;又过四个月,再次突破 3 万辆,重回去年 12 月的高位;再到 10 月,历史性突破 4 万。

蔚来用 300 天,演绎了一出惊心动魄的翻盘。

更重要的是,蔚来魔术般的上量,并非某个爆款带来的短暂高光,而是三大品牌的全线爆发。

10 月,蔚来品牌交付 17,143 辆,乐道交付 17,342 辆,firefly 萤火虫交付 5,912 辆。三大品牌,在不同消费人群、不同细分市场齐头并进,真正走出一个均衡发力、互相支撑的健康格局。

这盘大棋,终于走到了收获的季节。

几款拳头产品更是让这份销量的含金量再上一个台阶。在当前愈演愈烈的价格战下,蔚来并不是简单的以价换量,更不是靠推出减配置的廉价车型扩大市场。

在蔚来的销量占比中,全新 ES8、乐道 L90 等几款旗舰大车成为主力,进一步拉高品牌均价,而且 " 高价值、高毛利 " 的产品特点不仅为公司注入更强的盈利能力,同时也对旗下其他产品有着极强的拉动潜力。

10 月,全新 ES8 在正式交付 41 天后,达成一万辆新车交付,创造了 40 万元以上纯电 SUV 最快破万纪录。

乐道 L90 上市 86 天,交付突破三万台交付,仍在持续刷新纯电大型 SUV 最快交付速度。从 8 月 1 日开启交付至今,乐道 L90 连续三个月交付破万,连续三个月位居纯电大型 SUV 销量第一。

在乐道 L90 上市之后,纯电大三排车型密集上市,截止 9 月底纯电大三排 SUV 销量已经超过增程、燃油、插混车型,只用了三个月时间。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蔚来用全新 ES8 和乐道 L90 两款产品推动国内大三排 SUV 细分市场走进纯电时代。这也是蔚来真正意义上第一次用产品定义市场。

需要强调的是,与几年前依靠冰箱彩电大沙发开创出的新兴市场不同,在蔚来的技术逻辑下,他们所给出产品定义有着极强的特异性和排他性。

比如乐道 L90 的前备箱容积做到国内市场之最,全新 ES8 则依靠一整套的底盘技术让大三排 SUV 从此告别 " 开船 "。更加重要的是,那一套曾经被屡屡诟病的换电体系,如今不仅展现出巨大的补能优势,更深挖出一条其他品牌再也无法逾越的价格护城河。

外界习惯用 " 守得云开见云明 " 来形容这样的逆风翻盘,但显然,背后所付出的努力绝不仅仅是简单的 " 坚守 "。

过去几年,蔚来总是被来自四面八方的对手压着走,而从今年开始,他们好像突然打通了任督二脉,不仅仅是学会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占得先机,更有几分攻守易型的成熟与果决。

无论是乐道 L90 还是全新 ES8 的上市,蔚来都是与几款竞品贴脸硬碰。以乐道 L90 的上市为例,从传播节奏、展车到店、预备产能、前期价格体系的预期管理再到后期的生产逻辑,在 " 研、产、供、销 " 的各个方面,都走在了对手的前面,以至于外界有这样声音:" 蔚来终于有点新势力的样子了。"

蔚来不再愿意只做那个风花雪月、大谈情怀信仰的理想主义者,在残酷的竞争下,他们多了几分锋芒,也多了几分智慧和狡黠。

吃过的亏,终是成为成长的力量。

被实力证明的长期主义

时间拨回到今年第一季度,彼时的蔚来刚刚经历过月销 3 万辆的高光时刻,又迅速被打回低谷。大起大落间,乐道 L60 因产能不足口碑受挫,老款 5566 车型不温不火,firefly 萤火虫一经亮相因设计被群嘲……

蔚来早已习惯逆风而行,但 2025 年被视作必须交出答案的一年。面对 " 长期主义何时兑现商业回报 " 的质疑,蔚来选择自我革命,曾经被批评粗放管理的蔚来,开始向精细化运营要效益。

过去一年,公司以 CBU(基本经营单元)机制重构运营逻辑,将公司业务划分为 12 个核心经营单元,覆盖研发、市场、生产等关键领域,每个单元设定明确经营目标与可量化投入回报,确保资源最优配置。

在研发制造端,构建 " 车型产品线 " 的横向组织,实现车型从研发、生产到销售、售后的全生命周期经营闭环,车型产品线总经理对完整经营结果负责。以单车为 CBU 的经营模型,将研发、生产、销售等业务纳入 " 一个账本 ",以精细算账驱动产销协同,提升决策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损耗。

或许外界只记住李斌那句 " 让每一分钱都听得到响 ",以钱为口子,蔚来真正开启的是一场效率导向的深度变革。

据蔚来内部员工透露,CBU 机制推行后,产研部门年初提报的 500 多个项目,仅约半数立项成功,无明显 ROI 的项目被果断砍掉," 效率优先 " 成为蔚来内部的隐形标语。

下半年,乐道 L90 以及全新 ES8 相继上市,则是这场效率改革后的成果。

除了这场关乎体系实力的变革外,蔚来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也让今年的销量爆发有迹可循。过去十年,蔚来始终以长期主义和用户企业文化自居,但是由于缺乏兑现,很多时候外界都把长期主义看作是实力不足的遮羞布。

所幸,蔚来的这十年足够让量变引起质变。

十年来,蔚来坚定不移地走了一条纯电的技术路线。与大多数从增程走向纯电,亦或是先纯电再迫于压力兼顾增程的造车新势力不同,蔚来是正儿八经经历了三代纯电产品,尽管在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义上交过学费,也以此收获了丰厚的宝贵经验。

车企在纯电领域的探索涉及核心三电技术、智能制造工艺、整体系统架构、持续研发投入乃至供应链重塑的复杂体系。这需要汽车厂商坚定的决心、不懈的积累以及长期的投入。技术路线的差异背后本质上是短期机会主义与长期理想主义的对决。

以蔚来的 NT 平台为例,这套专为提升车辆性能、智能化水平及用户体验而研发的技术平台,十年时间经历了 NT1.0、NT2.0 和 NT3.0 多个版本的迭代。

最新的 NT3.0 平台作为第三代智能电动汽车技术底座,其技术储备不仅定义了行业新标准,更以全域 900V 高压架构、5nm 自研芯片、天行底盘系统及能源生态革新为核心,构建了 " 硬件重构 - 软件定义 - 能源升维 " 的三阶进化体系。

这场关于纯电的进化论,蔚来无疑走在了前面。可以说,蔚来纯电技术发展时间最久、投入最大、产品历经市场检验也最多,是综合纯电能力最强、产品最成熟的公司。

打开蔚来 APP 的 " 换电地图 ",3555 座换电站如星辰般点缀神州大地。从海拔 5200 米的珠峰大本营到零下 30 ℃的漠河北极村,从日均车流量超 10 万辆的京沪高速服务区到城市核心商圈。

其中,由 1002 座高速换电站构成的 " 五纵三横四大都市圈 " 网络,已实现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 " 高速换电 15 分钟圈 "。

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扩张,更是对传统补能模式的降维打击。在补能焦虑仍困扰大多数电动车用户的今天,这种投入逐渐转化为巨大的差异化优势。特别是在大三排 SUV 进入纯电时代后,蔚来十年布局,终尝硕果。

此外,10 年超过 600 亿的研发投入也在今年集中爆发,长期投入的技术体系正逐渐显现价值。

今年上海车展上蔚来首次提出了智能电动汽车的 " 新三大件 " ——智驾芯片、整车全域操作系统和智能底盘。

作为全球首颗量产的 5nm 车规级智驾芯片,蔚来神玑 NX9031 在今年已陆续上车。蔚来历时四年研发的整车全域操作系统「SkyOS · 天枢」,以及全球首个将线控转向、后轮转向与全主动悬架三者合一的智能底盘系统「SkyRide · 天行」,也悉数落地。

不管是对于换电站的设想和践行,对直营体系的坚持,还是那一套细致入微的服务体系,蔚来都在不遗余力地堆叠出一个更清晰的关于长期主义的轮廓。

过去十年,蔚来用宏大叙事讲了一个的商业故事;沉淀和积累十年后,这个故事终于等到了依靠体系实力、展现兑现能力的高潮。

是时候重估蔚来了

马上蔚来要迎来属于自己的第十一个年头,回看过去种种,此时的蔚来终能长舒一气," 轻舟已过万重山 "。

在唯销量论的中国汽车市场,成王败寇的标准总是让蔚来这样的长期主义玩家处境艰难;在销量爆发后,蔚来过去的所做的一切,似乎有了出口,并像一柄回旋镖一样击中质疑者的脑门。

蔚来不再是那个 " 亮点与争议并存 " 的复杂体,而是正在成长为一家战略清晰、战术明确、体系竞争力强,并已进入投入收获期的成熟企业。

李斌曾说:" 蔚来的优势是什么,就是从愿景到行动,我们有机会去重新构建一个面向未来的整体体系,一个全新的体系和商业模式。我们毫无牵挂,我们没有包袱。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当蔚来在产品大年、技术落地大年、销量爆发式增长的多重 Buff 加持下,曾经那些被低估和误判的市场地位和商业价值,也都将在此刻被重估。

遍布全国的充换电站在规模效应下,已然成为蔚来补能体系的护城河以及 BaaS 模式中带来价格优势的有力支撑。曾经被外界指摘的重资产运营通过开放合伙人模式和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变得从从容容游刃有余。

600 亿研发投入的 A 面放出的是外界千亿亏损的质疑声,当碟面反转,这一刻所有的误读都将烟消云散,自研芯片、世界模型、整车全域操作系统、智能底盘系统……依靠一系列的黑科技,蔚来不仅拼下了纯电大三排 SUV 市场的话语权,在今后的产品定义里,蔚来稳坐 C 位。

对于蔚来的重新认知,不仅仅在终端市场上。11 月 3 日,高盛发表报告,将蔚来 2026 至 2030 年销售量预测上调 6% 至 11%。并预测蔚来 2028 年将实现全年非公认会计原则 EBIT 盈亏平衡,较先前报告提前一年。

与此同时,高盛还将蔚来美股目标价由 4.3 美元上调至 7 美元,H 股目标价由 33.3 港元上调至 55 港元。

" 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在漫长的试炼之后,蔚来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潮向。

在几天前的一场用户座谈会上,李斌半开玩笑地说," ‘蔚来什么时候倒闭’,老这样被人问也挺烦的。" 这句话听起来不再无奈,而是带着一丝轻松的底气。

第四季度,蔚来做好了扭亏的准备。从今以后,他们不想、也不会再让自己经历这样的烦恼。

相关标签
BusinessCars

BusinessCars

玩味汽车,解码商业!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