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作为西北消费龙头城市的影响力愈发显现。据赢商大数据不完全统计,2025 年 1-9 月,西安市共引入各类品牌首店 236 家。尤其是 2025 年第三季度,共引进品牌首店 155 家,环比上季度增长超 2 倍。
这些数据背后,突显出西安不仅是陕西消费城市的核心,也是周边省份甘肃、宁夏、青海、山西、内蒙消费者追逐的消费城市,这一点从西安强大的消费韧性就可以看出,尤其是中高端消费品已经充分虹吸了周边省份的高端消费人群。
01
三季度引进品牌首店 155 家
环比增长超 2 倍
据赢商大数据不完全统计,2025 年 1-9 月,西安市共引入各类品牌首店 236 家,其中全国首店 2 家、区域首店 117 家、省份首店 8 家、城市首店 109 家;举办首发活动 136 场,其中全国首发 13 场、区域首发 29 场、城市首发 94 场。


国际品牌构成基本盘。本季度,国际品牌首店占比为 12%,成功引入了如法国 ANN ANDELMAN、日本 MUJI 城市旗舰店、德国 BIRKENSTOCK 等品牌,为西安市场的品牌矩阵提供了必要的国际化和多样性元素。
当然,本季度引入的国际品牌仍以已进入中国市场、在本土进行区域性拓展的品牌为主,缺乏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顶级品牌或真正的 " 中国首店 "。这表明西安在吸引最高能级的国际品牌资源上,仍与北上广深等国内一线城市有较大的差距,其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能级尚有提升空间
此外,本季度,西安首店业态结构呈现关键性转变。
餐饮业态虽以 78 家(占比 50.3%)稳住基本盘,但其份额环比下滑 15% 的现象,揭示了该赛道已从增量竞争进入存量博弈的精耕细作时代。激烈的 " 内卷 " 正倒逼品牌寻求差异化破局。
与之相对,零售业态以 59 家(占比 38.1%)、份额大幅提升 10.3% 的态势强势回归。这或许预示着,在经历体验消费热潮后,市场显现出向个性化实物消费回摆的迹象,消费者开始重新审视商品的持久价值与身份表达属性。

赛格国际购物中心在本季度以引入 42 家首店的业绩,展现了 " 超级 MALL" 的统治级能量。其策略核心在于 " 全品类、海量级 " 的饱和式攻击。
第二梯队以差异化来占据市场、吸引消费,比如以西安大悦城、老城根 Gpark 为代表,其招商高度聚焦于青年文化与潮流领域,通过引入大量服饰集合店、IP 主题店与设计师品牌,构建起对年轻客群极具吸引力的潮流内容生态。西安万象城与西安 SKP 招商策略则侧重于国际品牌与高端女装等品类,致力于强化其作为城市时尚标杆的品牌形象。

西安消费生态和商业能级
不断 " 虹吸 " 周边强力消费群
在社会整体消费趋缓的大背景下,西安今年前三季度共引入各类品牌首店 236 家,而且在第三季度还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这背后的原因何在?
在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看来,西安首店数量的不断增加,可能是政策、市场与商业载体三方共振的结果。
近期,《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到 " 首发经济 ",西安顺势推出离境退税街区、首发活动补贴等组合拳。在市场端,西安的旅游客流,加上 1300 万本地常住人口,以及西北五省首站消费地的 " 三重流量 ",让品牌方愿意用 " 区域首店 " 或 " 城市首店 " 做尝试。

首店有望新增社会零售收入,带动就业,为社零增速做出更多贡献。
此外,促进文旅商融合,促进产业发展。比如,带动策展、舞美、快闪搭建、跨境物流、直播基地等配套企业注册量增长,首发经济正从 " 消费 " 延伸到 " 生产性服务业 "。
" 这说明西安具有强大的商业消费生态,这种生态和氛围不断将周边省份的中高端消费者吸引过来。" 财经分析人士屈放认为,西安首店的引进确实能够吸引用户流量,尤其对于知名品牌来说,在消费较弱的背景之下,带来更多的销量。从陕西省内来看,以榆林为代表的陕北中高端消费人群的消费往往在西安,而宝鸡、咸阳、渭南的中高端消费人群也在西安购物。从周边来看,西安商业生态的虹吸效应不断加强,甘肃、青海、宁夏、山西、内蒙,甚至豫西的中高端人群更愿意到西安消费,而这种状况已经愈演愈烈。

西安首店经济表现强势,得益于整体商业生态的丰富。未来来看,在西安商业虹吸力和人口虹吸力的不断加强之下,这种趋势还会持续。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首店都能适应西北的消费者,城市商业能级给到的是一个大环境,最终还需要首店们去迎合消费者的消费场景。
来源 / 东市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