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资本市场的浪潮中,首次公开募股(IPO)一直备受瞩目,它是企业发展的关键里程碑,也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自 2025 年 3 月开始,由《科创板日报》出品的创投日报正式开启 "IPO 直通车 " 栏目,我们将对话企业创始人、天使创投人,为您全方位呈现 IPO 的台前幕后;我们将搭乘 " 直通车 ",深入企业、奔赴路演现场,第一时间为您带来最鲜活的 IPO 进展、最专业的解读分析。 不管您是企业家、投资者,还是资本市场的关注者,"IPO 直通车 " 将是您洞悉 IPO 市场的重要窗口,共同见证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 。
《科创板日报》11 月 5 日(徐赐豪)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鲟龙科技 ")日前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登陆香港主板,由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鲟龙科技号称是 " 全球最大的鱼子酱企业 "。但在过去十余年里,它却经历了三次 A 股上市折戟。而此番冲刺港股若成功,鲟龙科技将成为 " 港股鱼子酱第一股 "。
今年上半年净利润率 60%,超贵州茅台
鲟龙科技的创始人为王斌,曾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工作多年,1998 年 4 月他开始担任鲟鱼繁育技术工程中心总经理。
2003 年 4 月,王斌下海创业,在杭州千岛湖创立了鲟龙科技。招股书披露,公司主营业务为鲟鱼全人工选育、生态健康养殖、鱼子酱和鲟鱼及鲟鱼肉的加工和销售,主要产品是鱼子酱、鲟鱼及鲟鱼肉制品。
其中,鱼子酱是核心产品,供应 46 个国家和地区,客户涵盖汉莎航空、新加坡航空、国泰航空等国际航司及米其林餐厅。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鲟龙科技自 2015 年以来连续 10 年实现鱼子酱销量全球第一名。2021 年至 2024 年,鲟龙科技的鱼子酱销量持续占据全球市场的 30% 以上,于 2024 年达到 35.4%,超过第二大企业的 5 倍以上。
财务数据方面,招股书显示,2022 年至 2024 年,鲟龙科技营收从 4.91 亿元增至 6.69 亿元,净利润从 2.33 亿元升至 3.24 亿元。截至 2025 年上半年,实现收入 3.02 亿元。
这家企业更引人注目的,是其超的高利润率。招股书显示,2022-2024 年鲟龙科技经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 2.34 亿元、3.13 亿元和 3.34 亿元,经调整后净利润率分别为 47.7%、54.3% 和 49.9%,
2025 年上半年,鲟龙科技的净利润率为 60.0%。值得一提的事,这一净利润率水平超过了贵州茅台,后者同期的净利润率为 52.6%。
从招股书来看,鲟龙科技大部分收入来自海外。2022-2024 年海外销售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 79.8%、76.7% 和 80.1%。2025 年上半年,鲟龙科技海外营收从 1.91 亿元提升至 2.44 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从去年同期的 74.9% 进一步提升至 80.9%。
中信证券为背后股东,曾三冲 A 股失败
作为鱼子酱领域的代表性企业,鲟龙科技在资本市场上历经了增资扩容与上市折戟的多重转折。
财联社创投通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鲟龙科技科技完成 5 次融资,2009 年赛伯乐投资、浙数文化等四家机构共同参与 A 轮融资;2018 年天邦投资以 1.15 亿元股权转让方式入局;2020 年,沣石投资与中信证券投资先后通过股权融资加码;2023 年获得浙江农发集团的投资。
股权结构方面,创始人王斌直接持股 6.36%,并通过淳安卡露伽人、杭州卡露伽人及杭州鲟龙人间接持股 28.28% 合计持股 34.64%。外部股东中,西子国际董事长陈夏鑫以 12.67% 的持股比例成为最大外部股东,旗下西奥电梯总裁周俊良持股 5.15%;沣石投资、千发集团分别持股 7.93%、5.59%;中信系两家主体各持股 2.09%。
鲟龙科技公司此前曾三次冲击 A 股,但均未如愿。2011 年 10 月,鲟龙科技向证监会提交创业板 IPO 申请,但最终失败而归。据此次港股招股书披露,鲟龙科技表示第一次 IPO 未获批准的原因是关联交易。
《科创板日报》记者查询公开资料发现,上述关联方交易主要是指鲟龙科技和股东湖南省资兴市良美鲟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资兴良美 ")之间的交易。
2010 年 10 月,资兴良美增资入股,以 1189.5 万元认购鲟龙科技 4.99% 股权。与此同时,双方签订合同。历史招股书显示,当年的采购金额为 3362.52 万元,占同类交易金额的比例为 76.61%。同时,资兴良美跃居第一大供应商,占总采购金额的比例为 51.39%。这笔交易横跨两个年度,从 2010 年 10 月开始至 2011 年 3 月结束。
2014 年 9 月,第二次冲击创业板,次年被证监会受理。但直到 2018 年发审委才对公司的上市申请进行审阅,但由于公司海外销售、存货水平等因素未获批准。
2022 年 12 月,鲟龙科技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于深交所主板上市的第三次申请。但自提交上市申请以来,公司并未收到中国证监会的受理通知,亦无收到深交所或中国证监会就公司上市申请程序的任何意见或反馈。
2024 年 3 月,鲟龙科技转而挂牌新三板,但仅一年多后就在 2025 年 8 月摘牌。
香港中小上市公司协会常务理事、中善资本董事长梁啸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高端食材的全球化,背后是供应链工业化与品牌化的长期复利。鲟龙科技处在 " 供给稀缺 × 品牌溢价 " 的黄金交叉口,若募资精准落地,扩产与全球渠道的复合拉力,有望将 " 黑黄金 " 故事写得更长。
不过,他同时指出,养殖生物资产风险、食品安全与监管、汇率与海外合规、奢侈 / 高端消费周期波动,都是鲟龙科技面临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