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经济观察网 21小时前

挪威主权财富基金反对马斯克万亿美元薪酬方案,股东大会投票将成特斯拉“生死关”

经济观察网 当地时间 11 月 5 日,挪威主权财富基金(Norges Bank Investment Management,简称 NBIM)宣布,将在特斯拉(Tesla)即将举行的年度股东大会上投票反对首席执行官埃隆 · 马斯克(Elon Musk)提出的 1 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7 万亿元)薪酬方案。这一决定犹如一记重拳,砸向了本已剑拔弩张的特斯拉公司治理战场。作为全球最大主权财富基金、管理着约 2 万亿美元资产的 NBIM,是特斯拉第六大外部投资者,持有公司 1.12% 的股份,其反对立场不仅直接挑战马斯克的 " 天价激励 ",还可能引发更多机构投资者倒戈,导致 11 月 7 日股东投票的结果扑朔迷离。

NBIM 在声明中直言不讳地指出,该薪酬方案 " 规模过大、稀释股东权益,且未有效缓解关键人物风险 "。基金还将反对特斯拉两位董事会成员的连任——薪酬委员会成员凯瑟琳 · 威尔逊 - 汤普森(Kathleen Wilson-Thompson)和伊拉 · 埃伦普雷斯(Ira Ehrenpreis),并否决公司整体股票激励计划。该基金强调,尽管认可绩效导向的结构,但这些问题 " 不可忽视 ",凸显了欧洲投资者在环境、社会与治理(ESG)原则下的严格的底线。

这一反对立即引发市场震动。特斯拉股价在公告发布后迅速下跌,投资者担忧欧洲基金的连锁反应。代理咨询机构 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 Services(ISS)和 Glass Lewis 已率先呼吁股东否决方案,称其 " 过度庞大 ",即使马斯克仅达成部分里程碑,也能获巨额回报。与此同时,支持阵营也迅速集结:施瓦布资产管理(Schwab Asset Management)等机构表示将投赞成票,认为方案能 " 将管理层利益与股东紧密绑定 "。马斯克本人在社交平台上回应称," 股东将决定一切 ",并强调如果市值不增长,他将 " 一无所获 "。

挪威基金的这一举动并非突发,而是对马斯克薪酬方案长期争议的最新回应。它不仅放大特斯拉内部的分歧,还可能重塑全球高管激励的规则。挪威作为电动汽车渗透率最高的国家(超过 80% 的汽车销量为电动车),其基金的反对还夹杂着对马斯克政治立场的不满——后者曾全力支持美国总统特朗普,这在欧洲投资者中引发不满,导致特斯拉在挪威销量一度下滑 50%。

马斯克凭什么要万亿美元薪酬

马斯克的薪酬方案一向以大胆著称,自 2010 年他担任特斯拉 CEO 以来,便与公司市值和业绩深度绑定,旨在激励他将一家濒临破产的初创车企打造成全球电动汽车霸主。这一设计虽屡屡奏效,但也屡屡引发股东与监管机构的质疑。

追溯源头,2012 年是关键起点。那一年,特斯拉董事会批准了马斯克的首个绩效股票期权计划:每当公司市值增长 40 亿美元,马斯克即可解锁相应期权。这一机制迅速见效——在接下来的五年里,特斯拉推出 Model S、Model X 等多款车型,并大规模生产 Model 3,市值从不到 30 亿美元暴涨至超过 500 亿美元。马斯克的领导力让特斯拉从死亡边缘崛起,成为行业颠覆者,他的薪酬也随之膨胀。

2018 年,争议升级。董事会推出更激进的方案,包括 12 个里程碑,涵盖市值、营收和 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等指标。如果全部达成,马斯克可获价值约 560 亿美元的股票期权。尽管当年股东大会批准了该方案,但批评声浪不断:反对者认为这不仅是激励,更是 " 过度慷慨 ",尤其马斯克同时掌控 SpaceX、Neuralink 等多家公司,可能分散精力。

转折发生在 2024 年初,特拉华州法院裁定 2018 年方案无效,理由是董事会与马斯克关系过于密切,缺乏独立性,对股东不公。这一判决如晴天霹雳,特斯拉股价应声下跌。马斯克火速反击,将公司总部迁至得克萨斯州,并推动股东重新投票。2024 年 6 月,股东大会以压倒性多数确认方案,马斯克称之为 " 股东意志的胜利 "。然而,上诉持续,法院最终维持原判,迫使董事会重新设计。

进入 2025 年,特斯拉面临更大压力。公司市值一度突破 1 万亿美元,但受全球电动汽车竞争加剧、Cybertruck 多次召回以及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影响,股价剧烈波动。9 月,董事会推出新方案:马斯克的奖励与市值挂钩,如果特斯拉从当时的约 1.4 万亿美元增长至 8.5 万亿美元,他可获最高 1 万亿美元股票。该方案被戏称为 " 火星射击 "(Mars-shot),但董事会主席罗宾 · 登霍姆警告,若被否决,马斯克可能离职,转向其他项目。

挪威主权财富基金作为长期价值投资者,曾在 2018 年反对类似方案。此次重申立场,强调 ESG 原则,凸显欧洲与美国公司治理文化的碰撞。挪威基金持有特斯拉股份价值数十亿美元,其决策往往影响全球市场。

通过概率高,但马斯克还未高枕无忧

展望未来,11 月 7 日的股东投票将成为特斯拉的 " 生死关 "。基于当前态势,方案通过的概率较高:马斯克个人持有特斯拉约 15.3% 的投票权(包括限制性股票),加上散户股东的狂热支持,以及部分机构如 Baron Capital 的赞同,反对阵营难以逆转。类似 2018 年和 2024 年的先例显示,方案会在争议中过关。

然而,不确定性不可小觑。如果黑石(BlackRock)或先锋(Vanguard)等巨头效仿 NBIM,反对票可能飙升至 30% 以上,迫使特斯拉董事会妥协修改方案。这将放大 " 关键人物风险 " ——马斯克若表达不满或威胁离职,短期内可能导致股价进一步崩盘,影响自动驾驶、Robotaxi 和 Optimus 机器人等核心项目。

更进一步,这一事件的后果可能大大超出对特斯拉一家公司的影响,而对全球投资者生态产生连锁效应。NBIM 的反对可能激励更多 ESG 导向基金施压,推动高管薪酬改革。在美国,CEO 薪酬中位数超 2000 万美元,马斯克的万亿方案加剧收入不平等辩论;在地缘政治层面,马斯克的政治倾向或进一步疏远欧洲市场,加速特斯拉在挪威等地的销量下滑。

更深层分析,这场冲突本质上是创新与治理的博弈。马斯克的方案虽风险高企,但若成功,将证明绩效激励的威力,推动特斯拉向更高市值进军。反之,若失败,可能引发董事会重组,甚至马斯克减少投入,转战 xAI 或 SpaceX。长期而言,这或将重塑全球公司治理规范,强调独立性和股东权益平衡。专家预测,无论结果如何,特斯拉股价短期波动在所难免,但若马斯克实现市值目标,其贡献将远超争议。(综编)

相关标签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