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译 | 王涵
编辑 | 漠影
智东西 11 月 4 日消息,昨日晚间,OpenAI 与亚马逊宣布已达成合作,OpenAI 将在未来 7 年内向亚马逊采购价值 380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2704.6 亿元)的云计算服务。

公告中称,亚马逊云科技(AWS)将为 OpenAI 提供亚马逊弹性计算云(Amazon EC2)超级服务器,预计将在明年年底前部署完毕。

在此之前 OpenAI 已经与芯片制造商英伟达、超威半导体及云计算公司甲骨文签署过数千亿美元的算力采购协议。
2019 到 2023 年,OpenAI 与微软的合同要求其算力必须全部从微软采购,仅获批后才可选用其他服务商。过去一年半,因 OpenAI 多次抱怨微软算力不足,双方协商后,OpenAI 获许与其他云服务商独立签约。上周,双方再次协商条款,OpenAI 现已无需微软批准即可选用外部算力。
短短数日后,OpenAI 就与亚马逊达成 380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2704.6 亿元)的交易,这正是这家 AI 公司为扩充其本已庞大的算力资源而全速推进的举措之一。
除此之外,OpenAI 正在与甲骨文、日本软银、阿联酋等各方合作建设新型计算机数据中心。为资助数据中心的建设,该公司还与英伟达、超威半导体及博通等芯片制造商签署了一系列复杂协议。
过去一年间,亚马逊、谷歌、Meta 和微软向 OpenAI 共同承诺的资本支出总额已超过 3600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2.56 万亿元)。
外媒报道称,随着 OpenAI 与这些科技巨头持续加大投入,部分金融分析师和科技史学家开始担忧科技行业正滑向危险的泡沫。他们认为,AI 仍是未经充分验证且成本高昂的技术,其成熟可能需时数年。
结语:AI 算力资源争夺进入白热化
此次与亚马逊的合作,是 OpenAI 在算力资源布局上的又一步。从深度绑定微软,到如今积极引入亚马逊、甲骨文等多方供应商,其策略已转变为构建一个多元、灵活的算力供应链。
这一动向也反映了当前 AI 行业的竞争态势:算力已成为稀缺的战略资源。各大厂商一方面通过巨额投入确保自身算力供给,另一方面也在通过合作与投资,争夺产业链上下游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