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文汇 31分钟前

千年“道”韵传新声:宁波市道文化研究中心在宁波大学揭牌成立

"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 ",在很多中国人心目中," 道 " 无疑是所有汉字中,最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特色的字之一。

10 月 26 日上午,宁波市道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 " 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实践 " 学术研讨会在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拉开帷幕。来自国内外道家哲学、中国古典学、翻译传播等领域的顶尖学者齐聚甬城,共同见证这一文化研究新平台的诞生,围绕道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国际传播展开深度对话。

宁波大学副校长戴世勋在致辞中指出,道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根脉,其 " 道法自然 "" 天人合一 " 等思想,不仅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更为全球性问题提供了东方智慧。他表示,宁波大学作为扎根地方的国家 " 双一流 " 高校,始终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为己任,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学校古典文化研究迈入 " 专业化、平台化、国际化 " 的新阶段。

" ‘道’不仅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概念,更是当代世界理解中国智慧的重要窗口 "。宁波市社科联主席傅晓在致辞中强调。他提出,研究中心应立足 " 四个定位 ":打造中国学深度研究的 " 地方阵地 "、文明互鉴的 " 国际窗口 "、传统创新的 " 实践平台 ",以及传统文化研究的 " 传播高地 ",推动道文化从宁波走向世界。

作为中心主要依托单位,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翁华星表示,学院将充分发挥多语种、跨文化研究优势,建设 " 道文化多语种数字传播平台 ",组建翻译与传播专项团队,推动道文化经典的国际译介与传播,让 " 道法自然 " 的智慧被更多国际受众理解和认同。

在随后进行的主旨报告环节,八位海内外知名学者围绕道文化的哲学内涵、地域特色与全球意义展开深入探讨。北京大学陈鼓应教授指出,儒释道三种文化共同构建了中国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与人道情怀;华东师范大学方勇教授系统阐释了浙东文化在近现代的精神气质;美国学者邰谧侠(Misha Tadd)则从全球视野出发,指出道家文化已成为理解中国与世界文明关系的关键纽带。

此外,龚缨晏、姜秋霞、陈霞、何益鑫、郭美星等学者,分别从宁波地域文化中的道文化印记、敦煌多元思想融合、道家智慧的国际传播、儒家人性论演变、老子 " 德 " 论等角度展开多维解读,展现出道文化研究的时代活力与学术深度。

据悉,该中心是第二批宁波市重点文化研究基地,未来将整合校内外学术力量,围绕道文化与浙东学派、阳明心学等地方文化脉络开展系统研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 " 宁波智慧 "。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