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新大炮兵主义 ,作者潞洲节度
乌克兰对外宣称要采购 100 架 JAS-39" 鹰狮 " 战机,不论这笔军贸大单最后能否成功交易,都让沉寂多年的瑞典航空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同时,也让人再次想起,这个地处北欧的小国曾经也是一个军工大国和强国。

但任谁也想不到,当时间进入 21 世纪之后,瑞典的军工发展就陷入了后继乏力的境地。瑞典的航空军工产业似乎已经进入瓶颈," 鹰狮 " 战机虽然在国际军火市场上还算抢手货,但是缺乏大额订单,更多的是销往第三世界国家。陆军装备 " 弓弩手 " 自行火炮和 CV-90 还在勉强维持瑞典军工的颜面,主战坦克的研制几乎已经被彻底放弃,未来主要技术装备很可能进入 " 买买买 " 的阶段。
如果说,空军和陆军还能勉励支撑的话,那么瑞典军工在海军领域几乎是全线崩溃。

其次,就是曾经引领了整个常规潜艇发展趋势的瑞典,居然进入到了青黄不接的阶段。在 1996 年 A-19" 哥特兰 " 级就已经服役的情况下,直到 2015 年才以 84 亿瑞典克朗(约 10 亿欧元)再次订购了 2 艘 A-26" 布莱金厄 " 级潜艇。按照原计划,这两艘 A-26 型潜艇应该在 2022 年至 2024 年间交付,但结果是 2022 年 A-26 型潜艇才正式开工建造。所以交付时间也从最初预想的 2021 年被调整到了 2027 年以后。而到了 2025 年潜艇的交付时间则再一次被调整,推迟到 2031 年至 2033 年间交付。

出现这种状况是让人无法想象的,要知道从 A-19 潜艇到 A-26 级,吨位仅仅增加了不到 300 吨,技术上也没有出现革命性的变化,不像从美国航母 " 尼米兹 " 级到 " 福特 " 级运用了超过 60% 以上的新技术。更何况,在 A-26 之前瑞典人还论证过 " 维京人 " 级潜艇,并升级过 " 哥特兰 " 级潜艇,可以说并没有出现巨大的技术真空。结果,在 A-26 的制造中出现如此巨大的拖延,确实让人无法想象。

如今已经加入北约的瑞典,其国防独立性或许会进一步遭到破坏,毕竟直接采购要比耗时费心的研制更加简单。或许到那个时候,只能在历史的记忆中寻找瑞典军工曾经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