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人工智能公司 OpenAI 正日益显露出社交媒体巨头 Meta 的影子。在一系列旨在推动用户增长和商业变现的战略转向中,OpenAI 不仅引入了大量 Meta 前员工担任要职,其产品路径和盈利模式也开始复刻 Meta 的成功路径,这引发了公司内部对于其研究初心的担忧,也让外界重新审视这家 AI 先驱的未来走向。
最新的动态是,OpenAI 上月推出的文生视频应用 Sora,正以社交网络的形态迅速占领应用商店榜首。然而,这一方向引发了内部员工的普遍忧虑,他们担心公司对于内容审核、平台治理等社交媒体固有的难题准备不足。据两位在职员工透露,在内部会议和 Slack 信息中,员工们对此举是否符合公司发展方向提出了质疑。
与此同时,OpenAI 在商业化路径上正打破过去的禁忌。据三名在职员工称,公司高层对广告业务的态度已明显软化。CEO Sam Altman 最近在播客中表示,他认为某些广告(如 Instagram 的广告)能为用户增加价值。这一表态与他去年将广告称为 " 最后手段 " 的立场形成鲜明对比,标志着 OpenAI 为满足其高昂估值下的营收压力,正认真考虑广告这一最经典的互联网变现模式。
这一系列转变的背后,是 OpenAI 为支撑其数月前达成的半万亿美元估值而产生的巨大商业化压力。这家公司正从一个纯粹的研究实验室,加速向一家成熟的科技巨头转型。对于投资者而言,OpenAII 能否在拥抱商业化的同时,维持其技术创新优势和品牌声誉,将是决定其长期价值的关键。
高管团队 "Meta 化 " 与文化隐忧
OpenAI 战略转向的一个直接驱动力,是其人员构成的显著变化。据 The Information 基于领英数据的分析,OpenAI 约 3000 名员工中,有近 20%(约 630 人)曾供职于 Meta。这股 "Meta 校友 " 力量强大,以至于公司内部的 Slack 中设有一个专门的频道供他们交流。
这批前 Meta 员工在 OpenAI 担任了多个关键领导职位。新任应用部门首席执行官 Fidji Simo 曾在 Meta 工作十年,并升任 Facebook 负责人。此外,应用部门首席技术官 Vijaye Raji、首席营销官 Kate Rouch 以及招聘负责人 Joaquin Qui onero Candela 等高管均有 Meta 背景。尽管 Simo 在上任后的首次全体会议上安抚员工,称不希望复制在 Meta 的经历,但这并未完全打消所有人的疑虑。
据一位在职员工透露,今年初,一个员工工作组曾就公司文化是否 " 过于 Meta 化 " 进行内部调查。部分员工尤其对 Meta 在内容审核、用户隐私和青少年安全方面长达十多年的挣扎感到警惕,不希望 OpenAI 重蹈覆覆。
转向用户增长与 " 参与度 " 指标
在产品战略上,OpenAI 正明确地将重心转向用户增长。据一名前 OpenAI 员工称,曾担任公司首席产品官的前 Meta 高管 Kevin Weil 在 2024 年加入后,曾在一份内部备忘录中提出将 ChatGPT 周活跃用户做到 10 亿,并通过前谷歌 CEO Larry Page 提出的 " 牙刷测试 "(指用户每天都会使用的产品)的目标。这种赤裸裸地强调用户数量而非产品质量的策略,引起了包括时任首席技术官 Mira Murati 在内一些高管的不满。
如今,这一增长理念正被贯彻。在过去一年的公司会议上,Altman 反复强调提升 ChatGPT 用户使用频率的重要性,希望用户从月度使用转向每周甚至每日使用。为此,产品团队推出了一些旨在提高用户粘性的功能,例如让 ChatGPT 在回答结束后主动建议后续任务。据一名前员工透露,为了鼓励日常使用,公司还致力于提升 ChatGPT 在查询股价、体育比分和天气等任务上的准确性。
这种对 " 参与度 " 的追求甚至渗透到了核心研究环节。一位前员工表示,在模型 " 后训练 "(post-training)阶段,团队已开始强调参与度指标,这让一些员工感到不安,担心公司会沦为 " 参与度农民 "(engagement farmers)。
松动的广告红线与商业化压力
最能体现 OpenAI 向 Meta 模式靠拢的,是其对广告业务态度的转变。除了 Altman 的公开表态,应用部门 CEO Simo 也在近期的内部会议上确认,公司正在研究广告及其可能为用户带来的益处。一个有趣的发现是,OpenAI 在用户焦点小组访谈中得知,部分用户已经假设 ChatGPT 的回答是基于赞助排名的,这反而成为一些员工主张引入广告的论据。
具体执行层面,一个名为 " 战略倡议 "(Strategic Initiatives)的团队正在探索广告业务。据一名在职员工称,该团队由曾帮助建立 Meta 负责任 AI 团队的 Irina Kofman 领导,其成员也大多来自 Meta。该团队的一个重点研究领域是,探讨 ChatGPT 是否可以基于其 " 记忆 "(即它记住的关于用户的信息)来展示广告。这与 Meta 基于用户数据进行精准广告投放的核心商业模式高度相似。
在高速增长的压力下,拥抱广告似乎成为必然。OpenAI 在过去两年里员工规模增长了近四倍,从约 800 人增至约 3000 人,今年上半年的营收已飙升至 43 亿美元。面对投资者的期待,OpenAI 需要找到可持续且规模化的收入来源。
内部的制衡与复杂心态
尽管 "Meta 化 " 趋势明显,但 OpenAI 内部并非铁板一块。部分员工欢迎前 Meta 员工带来的商业纪律和对商业模式的关注,认为这对公司快速发展是必要的。同时,公司也在试图设立 " 防火墙 " 以保护其研究文化。Simo 接管大部分业务后,由首席研究官 Mark Chen 领导的核心研究部门仍直接向 Altman 汇报,并将搬入一个独立的旧金山办公室。
即便是追求增长的 Altman,也在推动一些旨在防止用户过度沉迷的功能,例如在用户长时间使用后提示其休息。这反映了公司在追求商业成功与维持健康产品生态之间的复杂心态。然而,从 Sora 的社交化尝试,到对广告业务的开放态度,再到对用户参与度指标的日益重视,OpenAI 无疑正在其商业化的道路上,踩出与早期 Facebook 越来越相似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