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车云网 44分钟前

理想 i6,不只是爆款这么简单

原创|路知遥 编辑|Cong

时隔许久,理想终于迎来了新的爆款。在 MEGA 和 i8 都没有收获预期之后,理想 i6 成为了他们纯电战略下的第一个爆款。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再列举诸如「x 分钟大订 x 万」、「x 小时大订 x 万」的数字,之前太多文章已经把这些数字说烂了。

其实,这样的成绩并不让人意外,只是理想近两年诸事不顺,加上纯电时代连续两款车型上市都没有收获到和预期匹配的成绩,这让市场产生了理想在滑坡的固有印象。更客观的看,理想本来就有这个实力。

这一点不是事后诸葛亮,回头分析一下它们之前那两款上市失败的车型就明白了。

理想 i8 在夏天上市之后,连续遭遇了一系列营销争议、订单量保密和上市初期紧急修订 SKU,再加上同期上市的乐道 L90 卖爆等一系列原因,虽然并没有明确论调,但大多数声音都还是觉得 i8 的上市成绩不够理想。但如果现在再去看看销售数据,理想 i8 在 9 月的销量:5716 辆。

把它放到理想体系内对比,同为「8 系列」的理想 L8,今年最高单月销量是 5 月份的 5312 辆,9 月销量则是 2436 辆。

截图自「车主之家」

横向竞品里对比,9 月中大型 SUV 销量中理想 i8 排第 10。前 10 名中,起步价在 30 万以上的车型只有 3 款,另外两款分别是排名第 9 的宝马 X5、排名第 7 的理想 L7。

理想 i8 的销量突破了 L8 的上限,推动「8 系列」销量上升到了 8000+,是同级别销量前 10 中价格第二高的车型,而销量最高的也只是宝马 X5,而 X5 的销量也只是比 i8 高了 100 多台。

截图自「汽车之家」

理想 MEGA 的曲线更有趣。上海车展发布新款之后,如今月销已经来到 3000+,在全市场 MPV 中排名第 9,在销量前 10 的车型中,其 50 万以上的起步价断档最高,比起步价第二高的岚图梦想家高出 20 万,还是唯一的纯电车型。

截图自「汽车之家」

而且,MEGA 和 i8 这两款车还都在产能爬坡期,销量潜力仍未挖透,后续不排除还有持续上涨的可能性。事后去看,快速看衰 i8 和 MEGA,似乎还是有点心急,而如今有些人甚至觉得这两台车的表现已经成功逆袭:它们只是走了点弯路,犯了一些定价、营销上面的小错误,经过一段时间,这两台车的表现已经扭转回来了。

MEGA 是因为上市时价格远远超出消费者和市场的预期(55 万以上),同时在定位上对家庭场景又不像之前的 L 系列那么专注;i8 则是因为过度迷恋话题性的上市营销(对撞卡车),从而引发了超出能力之外的舆论危机。当然,还有两者共同的问题:过于激进造型设计,以及品牌巅峰期时李想高调的公众形象而引来的两极口碑。

所以,MEGA 和 i8 都很慢热,MEGA 上市 1 年后才通过新款取得应有的表现,i8 调整过车型配置才让人看到实际上不错的销量。但市场恰恰从来都是「一眼万年」的,第一印象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定调。

所以到现在再看说 i6 的爆款,它承担的意义不只是爆款这么简单。

一方面,它是理想的拨乱反正。理想纯电时代的前两款车型事实上不错,至少符合预期,却因上市期内的短期表现而陷入舆论漩涡,i6 是一杯浓缩咖啡,让市场看到了理想真实的高度。

另一方面,它承压巨大。MEGA 和 i8 的案例证明,李想过往高调人设招致的舆论对立仍没有被大家完全消化,所以 i6 的上市必须万分小心,半点闪失都可能导致问题的出现。

于是才有了这一系列「知错就改」的完全策略:仅单一配置、标配即顶配直接上市;李想接近隐身的姿态,将舆论风险压到最低;以及最重要的,收回之前「不找代言人」的宣言,找到易烊千玺为高调 i6 代言。

截图自理想官方宣传视频

高调宣布易烊千玺代言,最重要的作用有两个。首先是引导 i6 上市舆论重心到代言人的策略选择上,躲避可能的风险。而另一层面的作用,意义更为巨大。

「以前是男性顾客带着老婆来看车,在 i6 发布之后,有不少女性用户带着男性顾客来看车、买车。」这是 i6 上市后,《每日经济新闻》采访理想的一线销售得到的反馈。

易烊千玺的价值在于信息传递。一是传递的信息本身:过去的理想是家庭用车,但这款 i6 是给年轻人准备的日常用车;二是信息传递的对象,过去的理想用户是男性,是「奶爸」,而 i6 将女性用户纳入到了目标用户范围。

理想的成功起步于聚焦,聚焦奶爸用户、聚焦大家庭场景、聚焦单一车型标配即顶配。伴随 i6 上市,理想成功进入了品牌扩大用户群的下一阶段。

更加直观的角度是,理想成功通过 i6 的上市以及易烊千玺的代言,打开了年轻用户、女性用户、全场景用途这个规模远超「大家庭奶爸车」的市场。

i6 打开了理想的市场局限?更恰当的说法是,i6 把理想带入到真正的无差别全覆盖的汽车市场。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理想 i6 还是做出了不少的调整,才现在达成以退为进的爆款效果。

调整之一,是单一配置车型上市。

从之前 i8、MEGA 上海车展上市的焕新版以及 L 系列车型来看,理想是有计划逐步放弃单一配置策略的。聚焦会更高效地打开市场,而 Pro、Max 和 Ultra 的多配置上市会有更大范围的价格覆盖,更有助于挖掘。然而理想在之前 MEGA 和 i8 的上市接连不顺,使得 i6 不容有失,因此选择暂缓潜力的挖掘,首先聚焦于潜力的实现。

调整之二,是价格与品牌定位,这一点从 i8 就已经开始了。

回顾 MEGA 的最初上市与焕新版上市,能够看到理想最初很可能有极为激进的品牌升级计划。

在那个计划里,MEGA 售价达到 55 万 +,而且希望可以收获 8000 以上的月销。可以想象,如果 MEGA 以那种价格达成了那个目标,i8 以及 i6 的价格肯定不会是今天的价格,至少要在同数字级别的 L 系列以上,拉开至少万元的距离。

然而,因为 2024 年价格战以远超想象的烈度展开并持续了一年多,而李想并未警觉当时作为「微博之王」,在收获了铁粉的同时,其实也有相当规模的人对他颇有微词。

这使得理想通过 L 系列所建立的、并未稳固的生态位,受到了瞬间重击,因此品牌转瞬从进取姿态转向防御姿态,进而来到了今年的销量下滑,利润收窄。

作为挫折之后的价值回归,i6 放缓了理想品牌升级的步伐,好在它也用爆款开局证明了品牌仍然充分的影响力,以及品牌在广域市场的可复制性。

截图自理想官网

放缓节奏对理想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这本就不是一个直奔主题的品牌。理想一直以来的策略都是循序渐进。

从增程的 L 系列,到纯电的 i 系列,理想的整体计划就已经清晰呈现了循序渐进的脉络:首先是通过增程建立新能源认知与习惯,推进到高压平台纯电产品进入市场;其次是 L 系列在高价位市场用高性价比打开突破口,推进到纯电产品完成品牌真正的高端化。

通过 MEGA 与 i8 慢热、i6 爆款,从增程推进到纯电的计划可以说进展得还比较顺利。

至于高端化的节奏放缓,其实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MEGA 去年 3 月最初发布的时候,几乎没有人预想到价格战会演化到后来那么惨烈的程度。而恰恰因为跨度一年多的价格战中,L 系列跟牌动作寥寥,理想因为市场价格自发下调、以一种近乎被动的姿态升级了品牌。

现在再看 L 系列,已远不及最初上市时有那么突出的性价比优势,而是呈现出高端品牌的观感。这未尝不是因品牌重心转移至纯电 i 系列上市以及 AI 开发,L 系列索性以不变应万变的结果。

也就是说,理想的品牌升级其实也可以说在顺利推进中。只是它们若想要快速回归曾经的销量规模,L 系列寻求主动降低姿态的动作也不可少。

那也就意味着理想必须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要告别 2024 年之前顺风顺水的姿态。更重要的是,要告别那段时间近乎美梦般的利润率。那毕竟只是个市场发展途中的窗口期。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新能源市场,那样的窗口期注定只能转瞬即逝。

很多事情没必要大惊小怪,事实是理想十分幸运,它们的确享受到了那个窗口期的红利,并且收获了可观的现金流。成果就是今天的理想有充分的资本推出 i6 这个爆款,以及不久前推送市场、竞争力不俗的 VLA 模型辅助驾驶功能。

如今只是过了市场红利窗口期的窗口期,从 i6 开始,理想还要开始新一轮积累。

我就知道你 " 在看 "

相关标签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