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 " 支付宝 " 已经杀入 AI 医疗赛道了吧……
还是马云赐的名—— AQ。
反正之前为啥做 AI 医疗,我是没理解马云的战略思考,但直到前两天随手用了用蚂蚁 AQ,这才明白——
蚂蚁这回不是在做什么医疗 AI,而是拿 " 看病 " 这个需求,用 AI 能力完成了场景闭环…之前什么医保、支付、本地配送,全都被闭环了。
有点技能在身上了…
最近加班有点头秃,随手拍了张发缝 " 写真 ",AI 就把脱发程度给 run 了出来,别说这小西兰花还挺形象~
我又丢了份心电图上去,它也能看得门儿清,连心率异常和 QT 间期延长都能识别出来:
说实话,这产品有点意思~
独测测不如众测测,咱实测开扒——看看这 AQ 到底啥水平。
能看病,也能顺带挂号买药
先说说整体用下来的感觉吧,优缺点都比较明显:
问诊流程 ok、诊断结果也算比较准、能通过图片识别病例报告和表层病症。
甚至有些功能还能和支付宝联动,比如直接买药、查医保,一整个闭环悄悄就打上了,蛮惊喜的~
但也有几个明显槽点,比如它有些功能,其实市面上别的 AI Agent 也能做。
而且感觉一些诊断结果根本用不着多模态分析,光靠用户填的那些文字信息就能推出来了……实用性存疑!!!
再比如 CT 片子这类硬核影像,似乎识别不了…… .
蚂蚁 AQ 这套问诊流程,和咱平时去医院看病的流程差不多——
先来一波初步判断,再问你具体症状,最后给出诊断建议~
作为一个常年 " 战痘 " 的选手,我直接狠狠甩出一张皮肤照片!!!
诊断结果也是挺准的,和我去三甲医院看出的结论几乎一模一样,这波属实有点超预期。
值得提一嘴的还有它自动弹出的一个叫AQ 智库的页面,页面有点像百度百科:
而且还都标了专家署名,意思是告诉你我们这结论经过了专业医生的三审三校,看得出内容不是糊弄人的。
但也不是没有问题,AI 给出的诊断结果比较笼统,太泛了——
就像是在看病,但又不完全是给你 " 本人 " 看的。
更像是在听一个路过的老中医讲 " 你们年轻人都是火气大 " ……(doge)
除了看病这些基础功能,蚂蚁 AQ 也把科普 & 急症等问答问题补得也挺到位:
对了,看病还能直接挂号买药,跳转支付宝一条龙服务安排上了:
识图这块也看得出门道
蚂蚁 AQ 不光支持文字问诊,它还能通过图片进行病情诊断。
先看看测下来最有意思的功能,AI 智能皮肤检测——
不光能测肤质,还能看舌象和发量,通过皮肤诊断出肤龄、水油度、肤色、敏感度、光滑度、衰老度的得分???
这是把老中医和美容机构的活儿也包了,太会集大成了……
直接按着 AI 的标记去清洁黑头,涂痘痘药就好了~
除了能识别皮肤图片,蚂蚁 AQ 还能化身检验科大夫分析病例报告。
我喂了张血常规报告 + 心电图上去,它能抓出异常指标,顺带配上一段解释说明,看起来专业度还可以。
比如我上传了一张 CT 片,半天只回了一句 " 无法解读 ":
不过识别药品这块,它又能接住了。
拍个药盒,它能识别药名、适应症、注意事项,对中老年人来说,这种 " 拍一下就知道是啥药 " 的功能还是蛮实用的:
测到这儿,蚂蚁 AQ 这一整套看病流程,也差不多摸出套路了——
从识图问诊到购药挂号,蚂蚁 AQ 把 " 看病 " 拆成了一个个小动作,然后悄悄嵌进了你熟悉的 App 使用习惯里。
整个功能链路的确打得很顺:
看病的是蚂蚁 AQ,挂号、买药、查医保的也大多是自己人。
一套流程下来,闭环闭得稳,体验也挑不出大毛病。
当然了,生态打通了对商家肯定是好事儿,但对用户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比如有网友就提出了隐私相关的担忧:
1. 日常小毛病可以问问,像感冒、长痘、血常规分析还挺靠谱。(但涉及影像检测的还是去专业医院。)
2. 挂号、查医保、识别药盒这些功能挺顺手,能省不少事。
3. 晚上突发小状况、不方便就医时,也可以用 AQ 先参考一下应对建议~
4. 遇到不方便输入的情况,比如家里老人使用,可以试试 AQ 的 " 打电话 " 功能,支持语音交流。
但重点还是:真要是身体不舒服,还是建议老老实实去医院看医生。 ( 重点)
祝大家健健康康~
一键三连「点赞」「转发」「小心心」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 完 —
我们正在招聘一名眼疾手快、关注 AI 的学术编辑实习生
感兴趣的小伙伴欢迎关注 了解详情
科技前沿进展每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