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11分钟前

EFQM 七钻认证背后:五粮液用千年“和美”哲学,在欧洲讲述“可持续的卓越”

(图源:五粮液,下同)

赓续 " 和美 " 叙事,五粮液走进西班牙。

当地时间 10 月 14 日至 16 日,五粮液在西班牙接连绽放卓越光芒。在塔拉戈纳举行的 EFQM 可持续绩效大会暨 2025 全球颁奖盛典上,五粮液以中国企业创奖以来最高分荣获 EFQM 全球奖(七钻)最高等级认定,并摘得 "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践行与企业绩效卓越奖 " 单项奖,彰显了其在经济、环境与社会等维度协同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卓越表现。

当地时间 10 月 15 日,五粮液同步主办了 " 和美 · 风土:酿造可持续的卓越 " 主题论坛与交流酒会。活动以 " 和美 " 哲学对话 " 风土 " 文化,生动传递东方酿造智慧,并发布《和美风土》倡议,积极推动东西方在可持续发展与卓越绩效领域的理念交融与互鉴。

获奖前夕,当地中海暮色初临," 和美全球行 " 西班牙站已于巴塞罗那维尔港正式启航。在一场别开生面的海上游轮派对中,五粮液为全球质量专家及西班牙本地美食、艺术与意见领袖嘉宾打造了 " 五粮液 · 巴塞罗那奇妙夜 ",融汇东西方美学,以一场文化盛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白酒的品质高度、品牌魅力与文化深度。

实际上,作为中国最早走出国门的民族品牌之一,五粮液持续以 " 和美 " 文化 " 走出去 " 之创新表达,既展现其出海决心,也在国际舞台上贡献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

天人共酿的美酒典范

酒者,天之美禄也。天人共酿,道法自然。溯于先秦、始于唐、兴于宋、成于元、精于明、得名于清,传承千余载的五粮液,即是 " 天人合一 " 的典范。

正如五粮液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曾从钦在 " 和美 · 风土:酿造可持续的卓越 " 主题论坛视频致辞中所言:" 我们坚持中国白酒独有的纯粮固态发酵,严格恪守‘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构建了一套与自然协同共生的生命循环体系。"

独具特色的五粮配方,创造营养物质的和谐。五粮液以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五种粮食为原料,融合世界农耕文明发源地的物产精华,通过神妙配比与精湛工艺,汇聚多种粮食营养和风味于一体,实现各味谐调、恰到好处、酒味全面。这一配方使酒体检测出 3000 多种香味化合物,彰显中国浓香型白酒的极致水平,体现原料与风味的深层和谐。

顺应自然的酿酒节律,成就微生态的和谐。五粮液的固态发酵遵循自然节律,依托半开放窖池与环境中庞杂的微生物群落,不人为干预温度、菌种、压力等发酵过程,而是顺应节气变化,通过配合微生物的生化反应,让粮食被自然分解为风味物质。西方用橡木桶增香,五粮液的风味源于自然发酵。持续使用 700 余年的元明古窖池群与宜宾风土相互成就,形成独特的微生态环境,达成五粮液酿造过程与天时、地产、微生物的和谐共生。

陶坛陈化的时光艺术,淬炼酒体成熟的和谐。原酒入特制陶坛,通过坛壁微孔与自然环境进行氧气交换,历经 3-5 年存放,发生缓慢复杂的陈化反应,酒体充分老熟。这一过程使窖香更浓郁、陈香更幽雅,口感臻至醇厚丰满、细腻圆润,展现时间与风味转化的自然和谐。

勾调技艺的中和智慧,升华多味一体的和谐。" 勾调 " 作为中国酿酒智慧的精髓,将不同批次、年份、风味的基酒进行艺术组合,追求香与味、口感与体感的全面协调。通过刚柔并济的调和,最终使酒体达到结构的平衡稳定与风味的完美和谐。

" 风土 " 孕育可持续价值

所谓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 风土(terroir)" 是欧洲高端酒类市场认知中的 " 圣杯 ",代表了西方对自然、传统和品质的尊重;" 风土 " 不仅是单纯的自然生态概念,其价值更在于体现了人、社区、经济活动的和谐共生,是自然资本管理的具体呈现,也是酒企的卓越品质之源。

这意味着,放眼欧洲,从勃艮第的葡萄园到香槟区的山坡,亦是当地的阳光、土壤与世代相传的酿造技艺,共同孕育了一款款经典佳酿。

而在中国长江的起点,金沙江与岷江交汇之处,亚热带季风带来温润的气候,肥沃土壤培植着最适宜酿酒的农作物,源自高原冰川的纯净水源和空气中数以亿计、无法复制的古老微生物种群,共同构成了宜宾的独特风土,被联合国教科文及粮农组织誉为 " 在地球同纬度上最适合酿造优质纯正蒸馏白酒的地区 ",孕育出了中国白酒的典型代表五粮液。

换句话说,从西班牙闻名遐迩的葡萄园,到长江之头生生不息的古窖池,每一瓶美酒都是时间、风土与匠心的三重交响," 风土 " 是跨越欧亚大陆的共同语言。

曾从钦也谈到,跨越肤色、种族与国界,每一瓶美酒都表达了同样的叙事——坚持不懈追求卓越,为人类社会创造更为恒久的价值。这条可持续发展路径,与全球卓越绩效模型所倡导的、为所有关键利益相关方创造可持续价值的核心理念深度融通,也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UNSDGs)的底层逻辑高度契合。

EFQM 是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非营利组织,成立于 1989 年。EFQM 全球奖(原欧洲质量奖)采用全球公认的卓越绩效管理框架,旨在帮助企业高效管理变革并实现持续绩效提升,是世界三大质量奖之一。截至目前,我国已有华为、华晨宝马等 10 家企业获不同等级奖项认证。

自 EFQM 卓越模型于 1991 年首次发布以来,经历了七次修订,从单纯的评估工具逐渐发展为一套完整的卓越理论体系,在助力各类组织更好地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的同时,致力于持续提升自身竞争力和促进企业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绩效。

回溯来看,五粮液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型长达 25 年,完整构建了 " 从一粒种子到一滴美酒 " 全产业链一体化质量管理体系,以对完美酿造的极致追求,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在中国历次名酒评比中,五粮液数次夺魁,成为中国白酒行业中获得国家最高质量荣誉最多的企业。

EFQM 首席执行官 Russell Longmuir 认为,五粮液是一家在创新和研发方面表现出色的公司,其 " 和美 " 文化,是人与社会和谐相融的东方智慧。五粮液在可持续和循环经济上的大规模实践,展现了非凡的创新力。

中国质量协会培训咨询中心总经理黄少兵也表示,五粮液之所以独特而耀眼,不仅得益于自然禀赋与风土,更在于坚守传统工艺与对质量的不懈追求。" 我们有理由相信,五粮液将带着中国宜宾独特的风土、中国四川人民的热情、中国文化的和美,走向更广大的世界舞台。"

持续创新白酒出海新表达

如黄少兵所言,作为顺应国际化浪潮,积极出海的中国品牌典范,近年来,五粮液深度参与世博会、APEC 峰会、博鳌亚洲论坛、进博会等国内外重大交流活动,以品质为基,以艺术、设计、时尚及餐饮等多元形式为载体,创新赋能五粮液 " 和美全球行 "IP 活动,讲好中国品牌出海新叙事。

自 2023 年首站启动以来,五粮液 " 和美全球行 " 活动已走过法国、新西兰、智利、巴西、丹麦、日本、新加坡等 17 个国家和地区,足迹覆盖亚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非洲。此次走进西班牙,标志着五粮液的全球化旅程再添新篇。

巴塞罗那被誉为地中海明珠,其多元、开放、包容的文化气质,与五粮液所倡导的 " 和美 " 理念异曲同工。

当地时间 14 日晚间的 " 五粮液 · 巴塞罗那奇妙夜 " 活动现场,维尔港的中式主题游艇被打造成一座流动的艺术空间:桅杆上 " 和美全球行 " 彩旗高悬,船舷处五粮液英文标识点亮夜空,后舱甲板化作迷你颠球场,呼应着足球这项巴塞罗那的城市信仰。主舱品鉴中心里,来自东方的浓郁酒香四溢,芬芳扑鼻;二层甲板设为乐队演出区,由巴塞罗那本地知名乐队带来风格多元的音乐演绎。

伴随着悠扬的萨克斯旋律," 五粮液 · 巴塞罗那奇妙夜 " 正式启动,璀璨的光束划破夜空,象征着中国白酒的文化之光,从 " 中国酒都 " 宜宾启程,跨越山海,点亮地中海,也标志着 2025 年五粮液 " 和美全球行 " 西班牙站正式拉开帷幕。

此次活动上,五粮液低度化、时尚化战略新品 "29 ° 五粮液 · 一见倾心 " 迎来欧洲首秀,其既保留了五粮液典型的谐调风味和醇厚基底,又积极回应年轻消费者对柔和、顺滑、轻盈、易饮的偏好,精准契合现代饮酒偏好,在品鉴中收获了众多称赞。

与会嘉宾在深度品鉴 29 ° 五粮液 · 一见倾心后,又以 " 观、闻、品、悟、感 " 的五步品酒法,体验 52 度第八代五粮液的醇厚甘美,感悟中国传统酒文化的传奇与魅力。

另外,活动现场还通过 " 颠球挑战赛 " 等互动玩法,提前为全球的下一次绿茵狂欢奏响序曲,向世界球迷发出了一份来自五粮液的 " 和美 " 派对邀约。据悉,即将推出 2026FIFA 世界杯官方联名产品,引人期待。

在随后的 " 和美 · 风土:酿造可持续的卓越 " 主题论坛活动期间,五粮液通过第一至第八代五粮液、经典五粮液系列、29 ° 五粮液 · 一见倾心、五粮液 · 九龙坛、五粮液 · 和美四川、五粮液熊猫造型酒等产品的展陈,全面展示 " 大国浓香 " 之和美风采。同时,融合环保与可循环设计理念,并荣获 iF 设计奖、红点奖等国际奖项的创新实践产品也悉数亮相,呈现五粮液 " 精益求精、追求极致 " 的工匠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论坛现场,五粮液《和美风土》摄影展同步启幕。16 幅影像作品以 " 源起——风土之基因 "" 匠造——和美之密码 " 为脉络展开,不仅定格宜宾独特的水、土、气、窖与微生态,更揭秘了这些自然禀赋如何借五粮液代代相传的古法酿造技艺,被精准转化为杯中风味。观者于东方美学的意蕴间,直观感受到五粮液独有的风土优势与 " 和美 " 文化。

面向未来,五粮液将继续秉持 " 和合共生,美美与共 " 的价值理念,以 " 和美全球行 " 为纽带,以风土为根基,以卓越为准则,在守护风土、酿造生态之美的同时,讲好兼具文化自信与品质自信的中国品牌故事,与全球伙伴共酿可持续的和美未来。(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