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18分钟前

玻色量子完成数亿元 A++ 轮融资,预计 2035 年全球量子技术规模超 6900 亿

10 月 15 日,量子计算公司 " 玻色量子 " 宣布完成数亿元 A++ 轮融资。

本轮融资由华德科创、南山战新投联合领投,广发信德、湖南财信产业基金、纬德信息(688171)等知名机构和上市公司跟投,老股东啟赋资本持续加码。

玻色量子方面表示,资金将持续用于公司四个方向:1、" 专用 " 相干光量子计算机与 " 通用 " 光量子计算机的研发;2、量子计算芯片工艺能力建设;3、在深圳南山区建设国内首个规模化专用光量子计算机制造工厂并投产运行;4、拓展 " 量子计算 +AI" 融合应用的商业生态。

这是玻色量子成立近五年来对外公布的第六次融资消息。

玻色量子创始人文凯、马寅共同表示,本轮融资后,玻色量子将继续深化在 " 量子计算 +AI" 领域的技术布局与生态建设。基于量子玻尔兹曼机,玻色量子不仅引领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药物发现行业向精准、高效的研发范式加速迈进,开启 AI 制药新范式,还将全面推进实用化量子计算在各行各业的场景落地。

据悉,玻色量子 2020 年底在北京市朝阳区成立,是北京市唯一一家研发光量子计算设备的硬科技公司,主要专注于专用光量子计算机路径,曾推出 100 和 550 计算量子比特的相干光量子计算机、五岳光量子计算云平台、量子计算开发套件 " 开物 SDK"、光量子测控一体机量枢、光量子计算专用光纤恒温控制设备量晷等全系列产品与服务,还上线国内首个实用化量子计算开发者社区,助力企业利用量子计算在商业场景中进行探索和应用。

硬件层面,近期玻色量子发布了自主可控的 1000 专用量子比特相干光量子计算机,提供从问题映射、资源调度、量子态演化全链条的开发工具和服务验证平台,并基于 PyTorch 生态开源多个量子原生 AI 训练套件,降低了量子计算的应用门槛、扩展了量子应用的开发者生态,让更多行业和研究机构能够体验和利用量子计算的优势,加速科研成果向产业应用的高效转化。

玻色量子透露,公司现阶段聚焦于 " 专用 " 光量子计算实用化与产业化突破。

软件层面,数据显示,自公司的 100 计算量子比特云服务上线以来,随着广大政企、科研工作者、量子算法开发者不断增加,玻色量子 100 计算量子比特云平台调用求解次数累计超过 6800 万次,覆盖院校超过 900 所,参与研发的开发者人数超过 10000 人。

融资层面,玻色量子已累计完成六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北京中移数字新经济产业基金、华控基金、点亮资本、元和资本、朝科创等。在此之前,2024 年 10 月 15 日,玻色量子宣布完成数亿元 A 轮融资,由启赋资本领投,阿米巴资本、元和资本及盈富泰克等跟投。

商业化层面,玻色量子在 AI、金融、云计算、教育、AI for Science(AI4S)等场景中提供解决方案。

截至目前,客户基于玻色量子的相干光量子计算机训练的玻尔兹曼机 - 变分自编码器(QBM-VAE)已应用于多肽生成、小分子生成、单细胞聚类、mRNA 疫苗设计优化、蛋白质多组学分析等多个场景,被证实可有效缩短药物研发周期、提升基因组学研究准确率,或降低药物研发成本。

在生态合作上,玻色量子还与广州国家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药学院、北京肿瘤医院、清华长庚医院等在蛋白质结构预测、分子相似性筛选、多肽对接、变构位点预测等场景展开实用化量子计算应用探索。此外,玻色量子构建了 " 药企 - 高校 - 医院 - 国家实验室 " 四位一体合作体系,未来与顶级高校、医院及药企携手开展深度合作,推动生态共建,共享量子算力与数据资源,加速推进药物开发和临床验证的进程。

目前,量子科技相关概念持续引发关注。2025 年 10 月 7 日,2025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约翰 · 克拉克(John Clarke)、米歇尔 · H · 德沃雷特(Michel H. Devoret)与约翰 · M · 马蒂尼斯(John M. Martinis),主要源于三位发现宏观量子力学隧穿效应以及电路中的能量量子化现象,让大众重燃对量子计算的关注。

当前量子计算机路线主要包括低温超导、离子阱、中性原子、光量子以及硅半导体等。其中,超导技术和离子阱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实现通用量子计算机的重要路径,因为以稳定长相干时间和高计算精度的特点被行业认同,实用性较强、商业化路径较为清晰。

如果做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量子计算机,需要满足三个性能指标——比特数理论计算达 200 个、量子门保真度达 99.9%、以及相干时间在几十微秒内。如果这些指标都满足,将能够让量子计算实现药物分子筛选、化工分析模拟等,并且比经典计算机算得更快。

英伟达创始人兼 CEO 黄仁勋曾提到,逻辑量子比特的数量将像摩尔定律一样,5 年增加 10 倍,10 年增加 100 倍。今年以来,英伟达系统性投资光量子路线的 PsiQuantum、中性原子路线的 QuEra 和离子阱路线的 Quantinuum 等多家量子计算公司,对该前沿技术领域进行布局。

然而,量旋科技创始人兼 CEO 项金根却认为,这个预测还是保守了一些,按照 " 量子摩尔定律 ",量子体积每年至少翻一番,那么 10 年会增长到 1000 倍。即便是逻辑量子比特,10 年后也会达到千级逻辑量子比特。

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量子计算发展态势研究报告(2025 年)》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8 月,全球量子计算企业已超过 400 家,其中超过 300 家企业是在 2014 年之后成立的。从地区分布来看,美国以总计 107 家量子计算企业领先,中国共有 42 家,中美两国企业数量及活跃度在全球处于领先位置,已成为推动量子计算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2025 年上半年,量子计算领域就获得投融资金额超过 20 亿美元,其中 1 亿美元以上的投融资事件有 7 起,预计今年有望达到新的高峰。

据麦肯锡统计,2025 年,全球量子计算营收规模超过 10 亿美元;到 2035 年,全球量子技术市场规模将达到 970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6900 亿),其中,量子计算的市场规模可能达到 280 亿美元至 720 亿美元;到 2040 年,量子科技市场规模将超过 1900 亿美元。

笔者了解到,预计到 2035 年左右,行业将实现百万级量子比特的容错通用量子计算机,投入规模要超过 10 亿元人民币。(本文作者|林志佳)

更多对全球市场、跨国公司和中国经济的深度分析与独家洞察,欢迎访问 Barron's 巴伦中文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