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15分钟前

直播间的红利,终于轮到品牌方了

文 | 听筒 Tech(ID:tingtongtech),作者 | 杨 林,编辑 | 饶 言

曾经,直播间的红利牢牢掌控在头部 KOL 手中,但这一趋势,正在发生转变。

随着各平台进入今年的双 11,很多消费者开始自己的电商路径转移。他们不再像以前一样,蹲守头部主播直播间,也不再等待平台 " 即时开售 ",而是悄悄关注官方品牌直播间。

飞瓜数据亦显示,近一段时间内,可统计的直播间 GMV 的 TOP10 中,品牌官方直播间占据半壁以上的江山。

实际上,从 " 仰视 "KOL 群体,到不断发力,这些年,不同品牌的官方直播间也在不断布局,凭借供应链和平台生态的完善,逐渐凸显了厚积薄发的优势。

某种程度上,兴趣电商仍期待内容生态的百花齐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直播电商正在升级,消费者开始逐渐拥抱品牌的城堡。

褪去冲动,回归理性,经历了长时间的野蛮生长和洗礼,直播电商已经从 " 兴趣 " 走向 " 品质 " 的进阶。

而毋庸置疑的是,即便是在兴趣电商领域,消费者和行业也已经开始更拥护品牌了。

喜欢在 " 官方直播间 " 下单的消费者

今年双 11,曾经作为头部主播直播间的常客,陈姐今年已经没有再刻意蹲守直播间了。

最早,陈姐很喜欢在头部主播直播间下单," 主要价格确实有保障,叠加红包等福利,每年都会在大促期间集中采购。"

但有一段时间里,陈姐曾一度 " 逃离 " 直播电商。尤其是,头两年,诸多消费者喜欢直播带货这种新潮的购物形式,但在遭遇几次严重的 " 货不对板 "、物流问题之后,陈姐感觉自己成了时代洪流中 " 被割的韭菜 "。

但今年,陈姐再次回归了直播间,和此前不同,她主要消费路径," 集中在品牌的官方直播间。"

陈姐是在朋友的安利中,开始频繁从品牌旗舰店直播间中购物," 今年已经在直播电商平台的‘品牌官方直播间’,下单了不少。"

促使陈姐下单的原因很简单," 价格有红利,且品质有保障。"

陈姐表示,以其最新购买的几个品牌的童装为例," 都是官方旗舰店发货,均没有踩雷。且加上平台的补贴,比价后,价格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属于‘有羊毛,谁不薅’系列。"

图:陈姐近期购买的品牌官方直播间来源:陈姐供图

和陈姐一样,00 后小言也坦言,自己也开始喜欢品牌直播间。

此前,小言也是达人主播等的粉丝,但现在,虽然他依然会在直播电商购物,但已经不再依赖头部主播及明星主播了。

在小言看来,最直接的原因是,一些头部主播不断塌房,让他丧失了信任度;而明星带货也很多存在不专业现象,且自我认知和行业认知匮乏,内容没有深度。

小言坦言," 尤其是一些负面新闻和负能量缠身的‘黑红’的网红,我对他们的审美,已经非常疲劳。"

另一方面,品牌直播间确实在悄然兴起,蓄积力量,并吸引一部分消费者下单。

一个事实是,现在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品牌,诸多都形成了官方直播间矩阵,在美妆、服饰、日化、食品等各领域,更具货源保证和价格优势。于消费者而言,这些官方直播间,相对而言,与传统电商平台相比,更具吸引力。

实际上,流连品牌官方直播间,在陈姐和小言看来,道理很简单。

" 去官方直播间,不是冲着某个人物光环去消费,而是看商品的价格有没有更便宜,货品、物流和售后服务,是不是更有保障。一定程度上,官方直播间由品牌做背书,会比部分网红的小黄车值得信任。"

品牌官方直播间迎来红利

曾几何时,直播电商是网红和明星的专属舞台,他们凭借个人魅力与流量优势,创造了无数销售奇迹,成为品牌方又爱又恨的 " 价格屠夫 "。

回顾直播电商的发展历程,行业见证了一个个超级主播的崛起。他们凭借强大的个人 IP,创造了惊人的销售业绩,主播的一句 " 买它 ",就能让产品秒空,一场直播销售额动辄数十亿元。

尽管在那个流量高度集中的时期,品牌方获得了短期销量,却不得不忍受高昂的坑位费、佣金,以及无休止的降价要求。

此前,一位美妆品牌电商负责人曾私下透露," 与超头主播合作,坑位费可能高达 30-40%,扣除各项成本后利润所剩无几,但不合作又怕失去曝光机会。"

然而,近年来,不少明星网红主播频繁翻车,消费者开始回归理性。同时,平台也逐渐意识到依赖头部的风险,开始有意识分流资源,扶持品牌自播。

于是,随着整个直播电商生态的日益完善,品牌官方直播间开始异军突起。

此前,早期的品牌自播由于没有人气和经验,导致观看人数寥寥,转化率低下。然而,随着直播技术的普及和运营经验的积累,情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实际上,从最近的数据来看,品牌方逐渐掌握了直播的节奏和技巧,建立了专业的直播团队,形成了稳定的直播风格。

诸如现在备受年轻人欢迎的户外装备 " 探路者 ",今年 9 月,在探路者珠峰大本营专场,其官方抖音直播间峰值在线人数 2 万 +,4 个小时的直播,单店 GMV(商品交易总额)达到 70 多万,全天销售额破百万。后续几天,每天的交易额仍比专场直播前增长超 50%。

而从线下转战线上,还有的品牌,在官方直播间实现逆袭。

女鞋品牌 " 达芙妮 " 早在 2020 年就入局直播电商,但早期依赖达人带货模式。2021 年 8 月,抖音鼓励品牌开店、自播。达芙妮则调整策略,从依赖达人推广转向强化品牌自播矩阵,鼓励代理商入驻平台,还为入局早的代理商提供扶持政策。

通过官方账号和矩阵账号进行内容分发,加之平台托举,达芙妮在直播电商领域获得了快速发展。公开资料显示,2024 年,达芙妮品牌自播占比达到了 57.6%,单场直播最高卖出 237 万元。而就在 5 年前,达芙妮连续亏损已达 40 亿元。

运动服饰直播负责人廖哥也向《听筒 Tech(ID:tingtongtech)》分享了他的观察," 过去我们依赖达人带货,现在我们已经建立了自播团队,销售额已不仅超过与外部主播合作的总和,且利润更高。"

廖哥认为,更为重要的是,官方直播间赋予了品牌方三个关键优势。比如,内容自主权,品牌可以完整传递产品理念和品牌故事,不再受制于主播的个人风格和认知局限。

而自播也拥有了价格控制权,无需被迫参与价格战,可以维护品牌价格体系和价值定位;另外,在用户沉淀方面,所有流量直接沉淀在品牌自己的流量池,实现可持续运营。

实际上,在廖哥看来,如今,官方直播间已经不再仅仅是销售渠道,更成为品牌建设的重要阵地。

而在消费端,用户对直播购物的认知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从最初追逐低价和明星,逐渐转向追求品质和专业服务,消费者更愿意相信品牌官方直播间的专业讲解和售后服务。

" 我们发现,用户在我们官方直播间提出的问题更加专业,他们关心产品的材质、工艺和使用细节等,而远非价格。" 廖哥表示。

仍有一段路要走

实际上,在廖哥看来,品牌官方直播的兴盛,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直播电商生态的进阶,为品牌掌握红利提供了土壤。

" 现在的情况是,无论是供应链还是平台端,于品牌来说,都能快速搭建专业的直播团队。" 廖哥坦言。

比如,在供应链端,直播代运营公司已经日趋专业。无论是直播间搭建、主播培训,还是运营策划到数据复盘,行业已经形成了一套标准化服务体系。品牌方可以无需从零开始,就能快速搭建专业直播团队。

在平台端,平台也意识到,电商生态的健康不能仅靠头部主播支撑,需要千千万万个品牌商和达人的积极参与。于是,能看到的是,几乎所有电商平台,近年来都纷纷推出了品牌自播扶持计划,提供流量倾斜、工具支持和培训指导。

以抖音电商为例,过去,在抖音电商做生意的商家们,主要在交易池争取流量,虽然交易转化率高,但竞争激烈。

新的流量机制下,电商内容将在 " 内容 " 和 " 交易 " 两个流量池同时分发,商家投入资源打造的优质内容,可以去内容池去争取更大的流量,突破增长的天花板。

去年 9 月,抖音升级流量机制," 回归内容本质 " 成为重要业务策略,明确 " 好内容 " 是商家生意增长的第一生产力。

而今年 4 月,抖音电商则正式启动 " 电商好看计划 ",凡符合电商优质内容标准的视频,均会自动获得 " 电商好内容 " 标识,并享受额外的流量激励,这也助力一部分品牌的异军突起。

不过,尽管红利在前,也并非所有品牌都能顺利接住。

对此,廖哥就表示,要想在新时代的直播竞争中胜出,品牌方仍需要在几方面进行耕耘。

诸如,品牌方需要告别粗糙的直播场景,打造专业化直播间;培养懂产品、懂品牌、懂用户的品牌专属主播,加强品牌与用户之间的信任。同时,直播内容形式也需要创新,突破 " 讲解 - 上架 - 促销 " 的传统模式,结合品牌特点开发新颖内容。

随着技术的迭代和消费者习惯的变迁,内容与商业的边界将进一步模糊,品牌直播还将继续演进。更重要的是,品牌需要考虑,如何通过直播构建自己的用户资产,通过自身优势形成稳定的私域流量池,降低对外部流量的依赖。

从消费者本身而言,陈姐就坦言,复购的关键仍是商品本身," 即便是兴趣电商,仍然建立在零售逻辑(供需关系)和供应链基础之上(包括货品、运力和售后等方面)。"

小言也表示,从达人主播向品牌转移,这标志着行业进入了更加成熟、规范的发展阶段。不过,他仍期待直播电商市场 " 百花齐放 "," 不管是达人,还是品牌,都让消费渠道升级,也让消费市场更具竞争力,但前提是,这些博主要输出的应该是真正有品质的内容或商品。"

某种意义上,这一次直播间里的战争,主角换成了品牌自己。品牌凭借自身货品、内容构建及平台托举等优势,正在改变达人主播一家独大的局面,进一步促进了直播生态的繁荣、合理和健康发展。

不过,在廖哥看来,只有那些有准备、有实力、有远见的品牌,才能真正享受到这份时代的馈赠。

" 能否构建属于自己的直播阵地,这不仅是商业模式的转变,更是品牌成长路径的革新。不过,于各品牌而言,这是一个全新的举措,没有经验可复制,未来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廖哥坦言。

(文中均为化名)

(头图和部分内文配图由 AI 生成。)

(声明:本文仅作为信息交流,不构成任何投资参考建议。)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