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第一新声,作者 / 雷晶,校对 /Tina,策划 /Eason
iPhone Air 终于要来了。
10 月 13 日晚,苹果 CEO 蒂姆 · 库克现身抖音的 Apple Store 直播间,官宣了国行 iPhone Air 的发售信息。该款机型将于 10 月 17 日早 9 点开启预订,10 月 22 日正式发售。
这一消息的发布,距离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宣布获得 eSIM 手机运营服务商用试验批复仅数小时。困扰 iPhone Air 国行上市的最后一道障碍被清除,也意味着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正式迈入 eSIM 时代。
01 不止于轻
苹果 9 月就已推出的 iPhone Air 以 5.6 毫米厚度刷新 " 最薄 iPhone" 纪录,165 克重量较 iPhone 17 标准版轻 18%,在轻薄设计上实现了行业突破。
但实现极致轻薄的同时,iPhone Air 带来的不止于轻。
其突破性钛金属边框搭配前后超瓷晶面板,抗刮划能力提升 3 倍,抗弯折强度超越苹果内部严苛标准,同时,可支持 IP68 防水等级,应对 6 米水深浸泡。背部扩展平台采用精密铣削工艺,在容纳摄像头与核心芯片的同时,为电池预留更多空间,从设计层面解决了轻薄机型普遍存在的续航短板问题。
iPhone Air 的核心性能同样带来惊喜。作为首款搭载 A19 Pro 芯片的非 Pro 机型,其配合全新的苹果无线网络芯片 N1 与 C1X 基带,不仅提升了运算效率和通信能力,还带来了更低的能耗表现。
性能之外,iPhone Air 的影像系统也针对实用场景进行了革新。4800 万像素主摄支持 2 倍光学变焦,1800 万像素前置摄像头搭载的 Center Stage 功能,能在视频通话时智能追踪并保持人物居中。
续航表现则打破了轻薄机型续航不足的固有认知。尽管机身纤薄,官方标称 iPhone Air 视频播放最长可达 27 小时,搭配 MagSafe 电池后续航可延长至 40 小时。
最值得注意的是,iPhone Air 是一款完全取消了实体 SIM 卡槽的手机,它的使用依赖于运营商的 eSIM 服务。
对国内消费者而言,iPhone Air 是首款正式在国内上市的纯 eSIM 旗舰机型。用户无需再依赖实体卡,只需通过线上激活即可使用通信服务。
而对苹果来说,这款机型的落地,不仅填补了其在国内轻薄旗舰市场的空白,更借助 eSIM 技术与运营商的协同,巩固了其在高端手机市场的创新话语权,为后续更多无卡化终端进入中国市场铺路。
02 什么是 eSIM
eSIM 究竟是什么呢?
eSIM 即嵌入式 SIM 卡,是由全球移动通信协会制定的新一代 SIM 卡标准。与传统实体 SIM 卡不同,它将通信功能直接集成于设备芯片,无需物理卡槽,通过 " 空中写卡 " 技术即可远程配置运营商信息。这种设计并非全新概念,此前已在智能手表等穿戴设备中成熟应用。
eSIM 的核心吸引力在于可以为用户提供诸多便利。过去换手机需找卡针、剪卡,甚至跑营业厅补卡,而现在只需通过网上申请即可。用户可以批量开通多终端通信服务,灵活变更套餐签约或变更运营商。在 eSIM 时代,身份信息可以主动匹配到不同的设备中,让同一个号码同时登陆手机、手表、汽车等终端,实现 " 一人多终端 " 的场景。此外,无卡槽设计还能提升手机防水等级,或为更大电池、更轻薄机身腾出空间。
eSIM 正在成为一大趋势,不止是苹果,有消息称华为、OPPO 等头部国产品牌已经在海外机型中试水 eSIM,并计划在未来国内高端机型中逐步推出相关功能。
手机厂商的推动也是国内运营商政策加速放开的重要原因。过去,eSIM 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最大门槛是政策和运营商的态度。三大运营商对 eSIM 采取较为谨慎的推进策略,主要应用在物联网设备和智能手表等领域。
但最近半年,三大运营商已在部分城市和机型上开启了面向智能手机的 eSIM 应用试点。而近日,三大运营商已先后官宣,正式获得开展 eSIM 手机运营服务商用试验的批复。
在政策和技术的双重推动下,eSIM 的未来发展路径正愈发清晰。
03 eSIM 普及仍长路漫漫
iPhone Air 的官宣点燃了市场热情。行业预测,未来两年内 eSIM 将成为中高端手机的标准配置。
但从技术落地到全面普及,eSIM 仍需跨越重重门槛。
首先是用户适应问题,部分老年群体或对手机操作不熟悉的用户,对 " 无实体卡 " 的概念仍有顾虑,需要厂商与运营商通过简化操作、线下引导等方式降低学习成本。
其次是服务体系的完善,目前三大运营商的 eSIM 办理仍以线下为主,联通虽开放线上预约,但最终仍需线下核验设备与身份。携号转网、号码变更的流程也需进一步优化,确保便捷性不打折扣。
更关键的挑战在于安全与监管。手机号还关联着实名登记、支付账户、生活服务等核心场景,eSIM 的远程配置功能虽便捷,却也存在被篡改、冒用的风险,可能绕过实名制监管,威胁用户财产安全。
尽管挑战存在,行业对 eSIM 的长期趋势已形成共识。未来,实体 SIM 卡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从插卡到无卡,通信业将完成一次连接方式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