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20分钟前

蜜雪冰城跨界啤酒,2.97 亿收购福鹿家背后的“酒局”野心

文 | 财能圈

一杯奶茶不过几元的蜜雪冰城,如今正式踏入了啤酒江湖,计划用同样的低价逻辑让年轻人 " 微醺 "。

10 月 1 日,蜜雪集团发布公告,宣布以 2.97 亿元获得鲜啤福鹿家 53% 股权,将业务版图从茶饮、咖啡正式扩展至现打鲜啤。

这也是蜜雪冰城在今年 3 月上市后的首次重大收购,消息一出,次日 " 蜜雪冰城要卖啤酒了 " 话题迅速冲上热搜。

跨界不是偶然一场早有预谋的协同布局

蜜雪冰城进军啤酒行业并非突发之举,这场跨界早在供应链与品牌层面埋下伏笔。

交易双方并非陌生玩家,鲜啤福鹿家实际控制人田海霞是蜜雪集团 CEO 张红甫的配偶,且两家企业办公地址相同,部分门店曾出现 " 雪王 " 元素的宣传痕迹。这种深度绑定关系,使得此次收购更像是内部资源的战略整合,而非从零开始的跨界冒险。

公告显示,此次收购通过增资 2.856 亿元认购 51% 股权与 1120 万元受让 2% 股权两部分完成。在收购前,田海霞直接持有福鹿家约 60.05% 的股权。蜜雪集团在公告中强调,交易定价已参照独立第三方评估报告,并经过公司内部关联交易委员会审议通过。

福鹿家为何能入蜜雪冰城的法眼?这家成立于 2021 年的鲜啤品牌,堪称精酿界的 " 蜜雪冰城 "。

福鹿家主打现打鲜啤产品,每 500ml 售价仅 6 至 10 元,与蜜雪冰城的茶饮价格区间高度吻合。公开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8 月,福鹿家已在全国 28 个省市拥有约 1200 家门店,采用加盟模式快速扩张。福鹿家的门店多选址于社区餐饮集中区域,以 " 外卖 + 轻堂食 " 模式运营。

在经营业绩方面,福鹿家实现了从亏损到盈利的快速转变。数据显示,2023 年福鹿家亏损 152.77 万元,而 2024 年已实现盈利 107.09 万元。

这笔交易的完成,标志着蜜雪冰城正式跨界进入啤酒赛道,福鹿家将成为蜜雪集团的非全资附属公司,其财务业绩将并入集团报表。

从业务协同性看,双方的契合度堪称天作之合。定价策略上,福鹿家主打 6.6 元 -9.9 元 /500ml 的现打鲜啤,与蜜雪冰城 3-10 元的茶饮价格带高度重叠,共同锚定大众消费市场。

从产品结构上看,福鹿家的 " 金桔普洱啤 "" 微醺小奶啤 " 等 15 款 SKU,将茶味、果味与啤酒融合,天然适配蜜雪擅长的年轻化口味逻辑。

从渠道布局上看,福鹿家 1200 家门店已覆盖 28 个省份,重点深耕下沉市场,与蜜雪 5.3 万家门店的网络形成互补,为后续业态融合提供基础。

蜜雪集团公告明确表示,通过此次交易,产品品类从现制果饮、茶饮、冰淇淋和咖啡延伸至现打鲜啤,完成了从 " 无酒精饮品 " 到 " 低酒精快消品 " 的关键跨越。

战略动机: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蜜雪冰城此次跨界的背后,是茶饮市场增速放缓的现实。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2025 年新茶饮市场规模增速预计将从 2023 年的 44.3% 放缓至 12.4%。

与此同时,精酿啤酒市场正展现出蓬勃生机。据中研普华研究院发布报告信息显示,2025 年中国精酿啤酒市场规模预计将逼近千亿关口,年复合增长率超 30%。

蜜雪冰城跨界啤酒赛道的考量,一方面来自于其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另一方面源于行业周期的转换,再一方面是国际市场的扩张需要。

从供应链方面看,蜜雪集团在公告中明确表示,依托集团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双方可充分发挥在采购、生产、物流、研发、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协同优势,进一步提升福鹿家的产品力与成本优势。

具体而言,蜜雪冰城通过五大生产基地和覆盖全国的快速物流网络,可直接赋能福鹿家。通过集中采购方式,福鹿家的生产成本可以大幅度降低。依托智慧冷链系统,鲜啤运输损耗率有望从行业平均的 8% 降至 3% 以内。

此外,蜜雪冰城遍布全球的 5.3 万余家门店网络与标准化运营体系,可进一步助力福鹿家通过加盟模式实现规模化发展。

从行业周期看,现打鲜啤正处于 " 消费升级与场景重构 " 的双重驱动期。Z 世代对 " 新鲜、健康、社交属性 " 的追求,推动鲜啤从标准化工业产品转向体验式消费。福鹿家 " 即时性 " 的模式与传统的瓶装啤酒形成差异化竞争,这种 " 即时性 " 特质与蜜雪的核心能力高度匹配。

从全球化战略看,啤酒业务可能成为蜜雪海外扩张的新抓手。蜜雪已在海外 12 个市场开设门店,而其中布局的东南亚区域啤酒消费基数尤为庞大。

中信证券分析指出,福鹿家与蜜雪集团基因契合,有望实现较好的供应链、消费者运营、加盟商资源协同效应。从短期看,福鹿家业务的绝对规模对蜜雪集团财务影响较为有限;但从长期视角,国内鲜啤行业前景广阔,公司前瞻性布局 " 茶饮 + 咖啡 + 鲜啤 " 版图,有望打开业务远期增长的想象空间。

跨界暗礁:增长故事背后的重挑战

现打鲜啤赛道看似前景广阔,2025 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 800 亿元,2030 年将达 150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12%-15%。但蜜雪的跨界之路并非坦途,关联交易争议、场景适配难题与竞争加剧风险构成了前进路上的三大挑战。

首先,关联交易的公允性质疑是最直接的市场顾虑。交易前田海霞直接及间接持有福鹿家约 80% 权益,交易完成后持股比例降至 29%,2.97 亿元的定价虽参照第三方评估报告,但仍难完全打消 " 利益输送 " 的猜测。

蜜雪股价在公告次日上涨 2.7% 后又迅速回落,反映出投资者的谨慎态度。尽管蜜雪强调交易经关联交易委员会审议通过,但后续如何平衡关联方利益与中小股东权益,将持续接受市场监督。

其次,场景适配性可能不足以支撑盈利空间。与茶饮 " 全时段消费 " 属性不同,鲜啤消费大多集中在 17 点至 24 点的夜间时段,且对餐饮、夜市等场景依赖性强。

蜜雪试图通过茶饮门店增设鲜啤区破解这一难题,但如何解决白天卖奶茶、晚上卖啤酒的运营切换成本,以及避免酒精饮品对家庭客群的潜在影响,仍是待解之题。

最后,竞争格局的快速恶化可能压缩增长空间。目前现打鲜啤赛道已涌入泰山精酿、失眠企鹅等多个玩家,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等传统巨头也在通过便利店小瓶装、商场鲜啤站等形式渗透市场。

蜜雪的价格优势在下沉市场明显,但随着巨头加大供应链投入,平价策略的可持续性存疑。更关键的是,鲜啤的新鲜度认知依赖本地化运营,当门店规模从 1000 家向 5000 家甚至 1 万家扩张时,如何保证偏远县城门店的产品品质,考验着蜜雪供应链的精细化管理能力。

另外,鲜啤行业净利率普遍低于茶饮,且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更大,可能拉低集团整体盈利水平。

雪王举杯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当 9.9 元的鲜啤与 3 元的冰淇淋出现在同一家门店,蜜雪正在定义一种新的大众消费场景," 无负担的即时愉悦 "。这种定位若能成功,或许不仅能成就鲜啤赛道的新王者,更能为中国快消品行业提供 " 跨品类复制成功 " 的新范本。

但是,如果无法突破场景局限与关联交易的信任壁垒,这场看似完美的跨界,可能只是又一次雷声大雨点小的战略试验。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