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伯虎财经,作者 | 楷楷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一场关于消费者吃喝玩乐的到店争夺战悄然打响。
高德地图弹出了 " 上海最好吃本帮菜 " 的推送;一位小红书博主正在敲打笔记," 小红卡打九折,姐妹们冲 ";切换到抖音 APP,"0 元心动酒店限时住 " 的广告语也格外显眼。
阿里、美团、抖音、小红书纷纷出招,都试图以 " 榜单 " 重塑消费者的到店心智。高德率先推出 " 扫街榜 ";美团则联合百度地图、携程火速迎战,上线 "AI 去 · 榜中榜 "。
内容平台也在悄然布局。抖音生活服务发布了 " 心动榜 ",覆盖餐饮和酒旅两大领域;小红书则在三城推出 " 小红卡 ",持卡用户可享受 " 精选门店推荐 "、" 全店通用折扣 " 等权益。
外卖大战的硝烟虽然散去,本地生活的战火却没有熄灭,各大平台换上了 " 榜单 " 这层新外衣,将内容生态、优惠折扣、商家团购等本地生活服务入口融入其中,夯实自身在本地市场的优势。这个国庆黄金周,也成为了平台们检验 " 榜单 " 实战能力的最佳试验场。
01 榜单大战,地图派 VS 内容派
9 月 10 日,高德 " 扫街榜 " 高调登场,依托真实的出行数据和阿里的芝麻信用体系,构建起一个 " 用脚投票 " 的榜单,率先打响 " 榜单大战 "。
这份榜单也被认为是阿里向美团点评业务发起进攻的重要武器,其规避了传统点评模式下的刷单、刷分乱象,用更可信的内容吸引用户,有望在点评业务版图中抢占一席之地。
随后,百度地图在没有任何发布会的背景下,在 APP 中上线了 "AI 去 · 榜中榜 ",其整合了美团和携程的核心资源,用户可以实现一键跳转,在百度地图内完成消费决策的全流程。
虽然美团与携程在酒旅赛道是正面交锋的竞争对手,但在竞合的逻辑下,百度地图、美团和携程合作攒局,才能对冲阿里在本地生活的竞争攻势,避免市场份额被进一步挤压。
抖音 " 心动榜 " 将用户的点赞、评价、收藏、消费行为转化为推荐依据;小红书 " 小红卡 " 则将社区内沉淀的海量笔记转化为消费决策的工具,让 " 种草 " 到 " 拔草 " 的过程更顺畅。
如果说高德、百度作为地图工具,主打 " 客观行为数据 ",更像是理科生的话,那么抖音、小红书则揣着文科生的 " 剧本 ",主打 " 带有人味的点评 "。
地图工具切入本地生活,其优势是海量的用户出行行为数据,在这一基础上,平台可以通过 LBS 数据与 AI 能力,构建出一套能够被用户取信的榜单体系,解决点评的真实性问题。
高德地图背靠的是阿里的芝麻信用认证,百度地图则选择以开放联盟破局,引入美团 / 携程的第三方内容,并清晰地显示了开车前往、步行前往店铺的具体人数,弥补自身在信任体系上的短板。
内容平台要打破地图工具这种 " 真实性 ",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因此,抖音和小红书都选择以情感驱动的方式来打造榜单,这种基于用户兴趣所打造出来的榜单,或许不是最 " 真实 " 的,却是经过社区共识过滤的、更能迎合平台用户品味的内容。
国庆期间,小红书用户 " 巨能吃 " 成为了 " 小红卡 " 的首批持卡者,他在笔记中表示持卡到 " 精选门店 " 消费就能获得 9 折优惠,支付过程非常流畅。不过在他看来,这家餐厅体验感拉满,味道却只是中规中矩。
因此,尽管 " 地图派 " 和 " 内容派 " 以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打造榜单,但二者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互补长短," 榜单 " 的出现恰好能够破解传统点评模式的痛点:
在缺乏真实数据支撑与完善信任体系的背景下,点评体系很容易陷入内容失真的困境;若过度强调社区原生内容的引导,又可能会让商家被内容流量所绑架。
" 榜单 " 的价值则正在于此,它能够在信任体系与转化效率之间取得平衡,既保障了信息的可信度,也为商家提供了更健康的流量导向。
02 到店心智,内容才是 " 里子 "
不过,榜单易建,信任难立。面对着形形色色的榜单,消费者选择相信谁,才是到店心智较量的关键。
首先,站在消费者角度," 榜单 " 的内容质量和信任资产,决定了榜单的话语权分量。" 地图派 " 玩家基于真实用户数据所构建的榜单,有望成为到店榜单的核心阵营。
一则,以高德、百度为代表的 " 地图派 ",牢牢占据了地图导航这一高频刚需的流量入口。根据 iiMedia Research 调研,去年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合计占据约 83% 的市场份额,基于 " 真实行动不会骗人 " 的核心逻辑,这些可追溯的真实行为数据,成为了点评榜单的信任基石。
二则," 地图派 " 背靠阿里、美团等大厂,拥有庞大的生态基础,能够打通 " 出行 - 搜索 - 决策 - 交易 - 履约 " 的全场景闭环,实现高频服务与低频消费的高效联动,形成生态内的价值循环。
例如高德 " 扫街榜 " 可以跟淘宝闪购、饿了么、飞猪等 " 大淘宝生态 " 进行联动,除了常规榜单之外,还有逛街路线、亲子遛娃、户外运动等子榜单,在榜单的内容、玩法和场景上有更丰富的变化,能够大大提高用户体验。
其次,站在商家角度,获得用户信任只是第一步,如何为用户决策和商家发展提供真正有效的助力,才是接下来 " 榜单们 " 的竞争焦点,也将决定平台的生态健康与用户粘性。
高德 " 扫街榜 " 作为阿里 " 大消费战略 " 的重要棋子,其核心价值在于帮助阿里在本地生活场景中深度抢占用户心智、精准补齐到店业务的短板。这一优先于短期收益的战略意义,使得 " 扫街榜 " 敢于承诺 " 永不商业化 ",获得比同类产品更高的信任价值。
然而,到店业务的核心不仅在于引流,更在于后续的团购供给和服务体系,这正是美团的基本盘。过去,阿里也曾通过聚划算、口碑发力团购到店,但一直未能建立长期竞争优势,要避免重蹈覆辙,阿里还需要进一步的下沉和投入。
百度地图与美团、携程的联盟看似强强联合,但也面临着稳定性的挑战。联盟内部各平台之间如何实现数据协同,支撑起精准的用户需求匹配与个性化推荐,将直接决定着用户体验。
抖音和小红书则面临着另一种挑战,它们虽然拥有巨大的流量优势,但用户心智更偏向娱乐种草,而非消费决策,小红书就经常被诟病用户只在平台上 " 种草 ",却不在平台上 " 拔草 "。
而且,在内容平台更擅长的 " 小而美 " 赛道,大厂也并没有放任其生长。比如在小红书更擅长的潮流赛道,大众点评推出了挖掘新潮去处的 M Ch á o 频道,美团上线了被称为 " 美团版小红书 " 的鸭觅 App,这意味着内容平台的内容围墙,也并非坚不可摧。
03 流量转化,本地生活的 " 持久战 "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预计到 2025 年,国内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将增至 35.3 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2.6%,线上渗透率将有望增至 30.8%,想象空间巨大。
本地生活服务的 " 蛋糕 " 足够诱人,过去也吸引了不少玩家入局,比如抖音、阿里、视频号、小红书等,但美团的领先地位却始终没有松动。
除了牢固的用户心智之外,丰富的商家数量、到店和外卖结合的生态优势、相对较低的交易价格,共同组成了美团的护城河。
不过,一场突如其来的外卖大战却打破了本地生活市场的平衡,阿里凭借淘宝闪购在到家业务实现持续增长,下一步必然是剑指到店市场,增加平台能力的复用效率。
随着头部玩家的战略聚焦与资源倾斜,新一轮的到店补贴战也正式启动。高德 " 扫街榜 " 通过 " 烟火好店支持计划 " 发放超 10 亿元补贴;抖音对 " 心动榜 " 酒店提供全年 100 亿的流量扶持;小红书则推出 0 抽佣政策。
在国庆黄金周期间,已有平台抢占先机。高德 " 扫街榜 " 为线下餐饮门店带去超过 1 亿的客流,活跃用户数最高达 3.6 亿,创历史峰值;地方菜抖音团购销售额同比增长 76%,住宿增长 50%。
阿里通过生态业务协同,持续巩固 " 扫街榜 " 在消费场景中的入口价值。但要引导用户改变消费路径和选择偏好,其还要将电商基因与本地生活服务深度融合,逐步完善团购交易闭环。
抖音和小红书则从外围 " 包抄 ",聚焦自身更擅长的细分场景深耕,构建起独特的口碑体系,再顺着用户的核心价值需求,尝试搭建与本地生活领域的新型连接。
不过,美团的市场根基仍不容小觑。在阿里针对点评模式的 " 信任漏洞 " 发起攻势后,美团的反应也非常迅速,不仅通过 AI 大模型进一步完善真实内容,还强调 " 大众点评必吃榜不涉及任何商业化目标 ",积极守擂。
只是,当所有到店玩家都试图用自己的方式构建信任体系,美团在到店服务市场长期占据主导的单一格局,也必然会在多元力量的碰撞中逐渐松动。
最终," 榜单大战 " 将会是一场持久战,平台不仅要为用户提供理性参考,发现美好生活,还要助力商家实现持续增长,考验的依然是谁能更精准匹配用户需求与商户价值。
太阳底下无新事,无论是 " 用脚投票 ",还是 " 用手点赞 ",本质都是消费者需求与市场价值的双向奔赴。" 榜单 " 只是本地生活大战的起点,平台们要站稳阵脚,就要深入市场,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