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商业消费主笔 黄青春
题图|现场拍摄
小红书主动出击,又纵身跳入一个万亿 " 大坑 "(第三方预测,2025 年国内本地生活市场规模或达 35.3 万亿元)。
9 月 26 日至 10 月 12 日,小红书马路生活节期间," 小红卡 " 在上海、杭州、广州同步推出,低调进行线下渗透——作为一款到店会员产品,其年费 168 元,用户可在数千家精选本地门店享受全年全店 9 折优惠,同时还能获得 " 精选门店推荐 "、" 专属活动参与权 " 等附加权益。
这并非小红书第一次觊觎本地生活,却是最坚决的一次。据虎嗅了解," 小红卡 " 首批选择上海、杭州、广州试点,核心原因在于三城 " 消费活跃度高 + 小红书范特色门店多 + 用户匹配度高 ";下一步,业务暂不考虑多城同开扩规模。
值得一提的是," 小红卡精选门店 " 有套 " 双保险 " 筛选逻辑:先靠 AI 整合社区笔记、评论里的 " 口味 "、" 环境 " 口碑,再由人工逐店实地验证,确保选出来的是真 " 小红书范 " 好店——这些门店会在小红书 APP 的门店主页、地图页面及笔记门店链接统一打上 " 小红卡 " 精选标识,让用户刷 APP 时随时发现、种草、消费 " 值得去的店 "。
从回应来看," 小红卡 " 颇像一个 " 投石问路 " 的项目,向市场试水温可能是业务最直接的诉求。
从行业背景来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绑定会员模式的平台层出不穷,这背后是年轻一代消费理念的重塑——00 后、05 后自出生便处于会员经济时代,早已习惯通过会员完成线下消费与精神消费,甚至将付费服务视为一种生活方式。
从入局时机来看,高德 " 扫街榜 " 刚把市场预期捂热,小红书顺势力推 " 小红卡 " 确实搭了注意力 " 便车 "。
对此,小红书副总裁许磊有不同看法,他认为," 历史上小红书整个业务的发展路径和脉络,基本上都是找到差异化的定位、找到自己和世界的连接方式,而不是去追风口追上了。"
即便如此," 小红卡 " 在上海、杭州、广州三城同步试水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小红书本地业务已从暗线转明线,并进入全面提速阶段。
" 小红卡 " 伏击本地
据虎嗅了解,小红书对 " 小红卡 " 的规划始于 2025 年 6 月,当时团队围绕本地生活业务启动产品讨论;7 月,小红书联合有赞启动招商,有赞主要负责商户后台搭建、交易结算技术支持及商户培训服务;9 月 15 日," 小红卡 " 正式发售,产品定位为 " 精选吃喝玩乐一卡通 "。
小红书交易产品负责人、本地产品负责人莱昂,复盘了 " 小红卡 " 从无到有的立项逻辑,核心可概括为两点。
首先,是立项初心。小红书马路生活节自 2023 年起已举办三届:
首届于 2023 年 8 月开启,涵盖音乐会、艺术展、摄影展、潮流运动、纳凉集市、逛吃之旅等活动,合作商家超百家;
第二届于 2024 年 8 月登陆上海街头,推出 " 鸭马路 " 专属标识,吹吹风市集、落日音乐会、小马路逛吃玩之旅等活动持续 10 天,合作商家同比翻番,吸引约 60 万人参与;
到了第三届筹备阶段,商家对流量转化的诉求日益明显,为实现 " 从带人气到带交易 " 的升级," 小红卡 " 应运而生。
" 今年 6 月筹备第三届马路生活节时,商家一些反馈很具体。" 莱昂回忆,有店铺老板吐槽活动期间人挤人,可算账流水没涨多少,这时候我们才发现——光带人气不够,得有产品帮商家把 " 热闹 " 变成 " 生意 "。
莱昂表示," 一直以来,小红书作为生活社区,为用户提供了大量基于真实体验的生活指南;这些指南来自普通用户的分享,可信度高——因此,社区的核心价值是‘用户帮用户推荐好选择’,而把上海的好店筛选出来,正是‘种草到拔草’的完美过渡。"
" 小红卡的推出,一方面是为用户推荐好店并打包优质权益——此前这些信息散落在各类笔记中,现在平台将其整合呈现;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商家带来更多生意增长。" 莱昂解释道。
事实上,内容社区推出年卡并非新鲜事,B 站、知乎均有针对精品内容的年卡机制,本质是搭建会员经济生态,核心是 " 卖特权、卖服务 " ——比如,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会员的 " 去贴片广告 "、" 看独家花絮 "、" 超前点映 " 等,都是方便会员可以比其他人更早看到内容、跳过广告直接看内容、有权限看更多独家 / 优质内容。
不过,内容向消费转化本就存在门槛,叠加 " 消费到会员制 " 的转化,进一步提高了用户决策成本。若非山姆、胖东来这类拥有拳头自营产品与强大供应链的平台,用户很难心甘情愿付费,甚至可能引发情绪反扑。
对此,接近小红书的人士向虎嗅分析,平台推出 " 小红卡 " 的核心目标是 " 聚集最懂本地吃喝玩乐的用户,激发更多高质量本地生活内容创作 " ——基于这一目标,小红书为开卡用户设置了三大核心权益:
开卡即赠周边礼盒;
可参与上百场专属活动,包括城市探店日、节假日主题派对、会员专属试吃会等;
在千家合作门店享受全年 9 折优惠,涵盖(网红餐厅、本地特色馆子等)餐饮类、(咖啡馆、桌游馆等)休闲娱乐类、(美甲店、书店等)生活服务类,基本覆盖用户日常吃喝玩乐场景。
" 从广受欢迎的热门好店,到只有本地人知道的宝藏小馆,再到街头巷尾的新门面,我们会持续筛选用户推荐的好去处,让‘小红卡’成为用户发现城市新玩法、探索生活新方式的钥匙,同时让线上种草到线下体验的连接更高效。" 上述人士补充道。
莱昂则进一步明确了 " 小红卡 " 的战略考量," 无论是电商还是如今的本地生活,交易的复杂性在于,服务用户的全过程无法仅靠平台单方面完成,需要联合多方力量;而小红书的文化与使命是‘ inspire lives ’(启发生活),因此做本地生活是必然选择——因为小红书本质是一本‘生活方式指南’,而生活方式的核心正是吃喝玩乐。"
值得关注的是,与小红书前几次本地业务试水不同,此次 " 小红卡 " 支持在 APP 内直接结算——至于为何从 " 信息推荐 " 跨越到 " 交易通道 "?虎嗅与小红书业务团队沟通后了解到,吃喝玩乐需先 " 走到线下 ",而消费、支付是线下体验的关键环节,只有联合商家提供一站式服务,才能完成体验闭环。
顺着这一逻辑," 小红卡 " 以 " 线下最小消费场景 " 为切入点,连接 " 社区口碑 " 与 " 线下消费 ",让用户从 " 看内容 " 到 " 去体验 " 的路径更顺畅。
" 小红卡 " 含金量几何?
诚然,小红书的 " 精选 " 机制能以平台信誉为用户交易决策背书,而对商家而言,其核心竞争力本就应是 " 提供优质服务 ",而非 " 以订单换流量 "。
具体到落地层面,美团靠 " 全品类 + 免费代金券 " 占了半壁江山,抖音靠 " 短视频种草 + 即时团购 " 抢流量," 小红卡 " 反而把 " 精选 " 当成了王牌。
与美团、大众点评的 " 口味、环境、服务 " 结构化评分不同," 小红卡 " 的精选逻辑更侧重场景化体验 ——依托小红书 UGC 内容池的独特性,筛选 " 适合拍照打卡 "、" 宠物友好 "、" 深夜营业 " 等个性化标签的门店,更契合年轻用户对小众特色店的需求。
与此同时," 地域分发 " 与 " 场景分发 " 已初步落地:小红书会根据用户定位优先推送 5-10 公里内的 " 小红卡 " 门店;晚间 21:00-22:00 用户活跃度高峰时段,首页信息流会增加 " 夜宵店 "、" 清吧 " 等场景的门店推荐。
即便如此,用户选择同一家门店时,仍会将 " 小红卡 " 与美团、抖音的折扣进行对比,且美团、抖音的代金券、套餐多为免费领取," 小红卡 " 在价格吸引力与供给丰富度上均无明显优势——毕竟,对商家而言,线上化运营投入虽愈发重要,但有限的营销预算需兼顾 " 精准转化 ",多渠道运营会增加运维成本与管理成本,而小红书尚未形成 " 替代美团 " 的场景心智。
" 要为用户提供‘好店精选’的价值,首先需要让社区内的用户信息充分流通——此前这些信息缺乏统一的组织方式。如今我们做的,一是将社区内用户热议的好口碑店整合起来,二是将近期优质的生活方式内容集中推送给用户,让用户不仅能到店点餐,还能在一整天的吃喝玩乐中都享受到权益。" 莱昂说道。
其实小红书曾多次试水本地生活,2021 年先加了 " 门店 POI"(即地图兴趣点,指地图上标注的门店位置信息),还能订酒店民宿;2023 年又上线咖啡、茶饮团购;这次 " 小红卡 " 奇袭,已经是第三次发力了——一系列试错与迭代,本质是业务在进行差异化卡位。
正如小红书副总裁许磊所说,平台从不追风口,而是依托 " 生活社区 " 基因寻找独特的连接方式——在当前本地生活 " 低价内卷 " 的格局中,市场恰好缺乏一款聚焦 " 品质到店 " 的产品," 小红卡 " 的 " 精选门店 + 会员权益 " 模式,正是对这一空白的填补。
对此,莱昂明确表示,当前 " 小红卡 " 处于模式探索与用户价值验证期," 业务第一目标不是追求 GMV,而是聚焦用户认可度指标,包括买卡率、到店消费率、体验评价分数,以及用户对不同生活场景(如餐饮、休闲)的付费意愿,核心是验证‘用户需求’与‘商家价值’的匹配度。"
不过,小红书试图通过社区共识筛选好店联盟、构建 " 线上种草 - 线下消费 - 分享体验 " 本地闭环的目标,并非一张会员卡就能迅速实现。
" 小红卡 " 若想在本地生活站稳脚跟,面前正摆着三道绕不开的坎:
第一道是 " 巨头压境 " ——在流量引领潮水走向的叙事惯性中,本地生活赛道正处于抖音、快手等新贵与美团、阿里等老玩家短兵相接的 " 集火期 ",小红书虽能凭借流量在巨头夹缝中占据一席之地,但美团有百万商家,抖音有十亿月活,小红卡目前仅在三城试点,门店也就千家,可挖掘的市场份额十分有限。
第三道是 " 运营太重 " ——本地生活不是 " 搭个平台就完了 ",要一家家审核门店、跟商家谈权益,还要做用户运营,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又长;但商家要的是 " 马上能看到的收益 ",要是小红卡带不来转化,合作很难长久——所以,对小红书而言,怎么控制成本、提高效率是个非常棘手的难题。
这三道坎将直接决定 " 小红卡 " 是一场奇袭还是又跳入了一个 " 大坑 "。
# 虎嗅商业消费主笔黄青春、黄青春频道出品人,关注文娱社交、游戏影音等多个领域,行业人士交流加微信:724051399,新闻线索亦可邮件至 huangqingchun@hux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