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15分钟前

滴普科技通过聆讯,驶入企业级 AI 蓝海暗流

文 | 港股研究社

随着港交所 18C 章上市规则为处于初步商业化阶段的特专科技公司开辟 " 快车道 ",一批聚焦前沿技术的企业冲刺资本市场的进程明显提速。

特别是在全球人工智能浪潮席卷之下,拥有核心技术的 AI 企业更是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10 月 12 日,香港交易所披露显示,滴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滴普科技 ")已更新聆讯后资料集,意味着其已成功通过港交所聆讯,离正式上市再进一步。

资料显示,滴普科技是一家由华为、阿里前员工创办的企业级实时数据智能服务商,也是中国首批完成 AI-Ready 数据平台与大模型深度融合的数据智能独角兽,至今已斩获了高瓴、IDG 等顶级机构投资,估值更是曾达 10 亿美元。

该公司在去年 6 月便首次赴港递表,今年 4 月再度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历经 6 个月的努力推进,成功通过聆讯。若成功上市,滴普科技有望成为港股 " 企业级大模型 AI 应用第一股 "。

阶梯式增长,滴普验证企业级 AI 商业潜力

资料显示,滴普科技主要专注于为企业提供前沿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大规模高效整合数据、决策和运营。

透过港交所披露的聆讯后资料集可清晰发现,其营收呈现出强劲的 " 阶梯式增长 " 态势。

官方数据显示,其收入从 2022 年的人民币 1.01 亿元,增长至 2023 年的 1.29 亿元,并进一步跃升至 2024 年的 2.43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55.5%。

进入 2025 年,增长动能愈发强劲,上半年实现收入 1.32 亿元,同比增速达到 118.4%,较 2024 年全年的 88.3% 进一步提升。

营收高速增长的背后,是客户基础的持续扩大和单客户价值的提升。2022 年至 2024 年,滴普科技的客户总数从 129 家扩展至 245 家。其中,大客户(年均收入贡献超过人民币 150 万元)数量达到 117 家。

更为关键的是客户黏性的增强,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其累计服务的中大型企业客户数增至 283 家,复购客户数量为 94 家,复购率为 33.2%,较 2024 年的 33.1% 略有提升。同时,每名大客户的年均收入从 2022 年的 380 万元增加至 2024 年的 480 万元,直接印证了其解决方案为客户带来的经济效益获得了认可。

进一步细究发现,其更深层次的变化在于收入结构性的转型,这清晰地反映了公司的战略方向。2025 年上半年,其传统优势业务 FastData 企业级数据智能解决方案贡献营收 0.59 亿元,占总营收的 44.7%;而代表未来方向的 FastAGI 企业级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业务营收则达到 0.73 亿元,占比升至 55.3%,成功超越传统业务,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这一转变反馈出滴普科技已从一家数据智能服务商,成功升级为以 AI 应用为核心的解决方案提供商的信号。

"Data+AI" 双轮驱动下的核心竞争力

滴普科技商业模式的进阶,既缘于生成式 AI 技术掀起的不可逆的全球产业数字化浪潮,也根植于自身构建的技术壁垒。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4 年中国企业级大模型 AI 应用市场规模达 386 亿元,预计 2029 年将突破 2394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44%,显示该产业长期巨大的增长潜力。

同一资料源还显示,滴普科技是中国首批构建 AI-Ready 数据融合平台的大模型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专业提供商。

这一市场地位的背后,滴普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通过 "FastData Foil 数据融合平台 " 和 "Deepexi 企业级大模型平台 " 两大基础设施,将数据(Data)与人工智能(AI)能力深度融合,并成功逐步构建起两大核心产品,即 FastData 企业级数据智能解决方案与 FastAGI 企业级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通过 FastData 企业级数据智能解决方案与 FastAGI 企业级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滴普科技可以精准匹配人工智能时代下,企业希望提升运营决策效果与生产力提升的需求,通过 Data+AI 能力切实解决业务痛点。而这种对企业需求的精准响应与业务难题的有效突破,并非依赖单一技术能力,更多源于其对 " 技术服务商业 " 的深度践行。

具体来说,在数据工程层面,滴普科技基于多年积累的数据湖仓架构,实现对多模态数据的统一治理,为高质量行业大模型的训练奠定基础;

在模型工程层面,滴普科技通过强化学习与模型微调等技术,打造具备 " 知识-推理 " 双引擎的 Deepexi 企业级大模型平台,并借助自研的动态批量数据处理与 KV Cache 优化能力,显著提升推理性能与经济性,实现异构算力的高效利用。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其自研的 Deepexi 企业级大模型是业界首个完成深度合成算法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双重监管备案的通用企业运营决策大模型,显示权威机构对其产品技术的认可;

在应用工程层面,滴普科技推出了运营、生产力与工作流执行三类 AI 智能体(Agent),为企业提供端到端的智能支持。

随着业务规模的持续释放,这些技术优势直接成功作用在经营效率优化中。招股资料显示,其毛利率从 2022 年的 29.4% 显著提升至 2024 年的 54.4%,并在 2025 年上半年进一步达到 55.0%。这背后是髙毛利业务,尤其是结合了数据平台和大模型能力的解决方案占比的提升,从 2021 年的 51% 增至 2023 年的 74%。同时,经调整净亏损率也同步收窄,显示出盈利结构的持续改善。

市场的认可度也从第三方数据中得到佐证。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按 2024 年收入计,滴普科技在中国企业级大模型 AI 应用解决方案市场中排名第五,市场份额为 4.2%,预计 2025 年将微升至 4.4%。在一个正在塑造且极度分散的市场中,至少这说明公司在高速增长的市场中已占据一席之地。

企业级 AI 蓝海下的暗流:高投入、强竞争、商业培育

当然想要完全在这片有前途的蓝海中站稳脚跟,滴普科技免不了面临更多挑战,首当其冲的便是巨额研产投入带来的资金需求。

任何具备优越的技术实力的科技企业,都必然离不开持续大量的研发投入。数据显示,2022 年 -2024 年,滴普科技研发费用分别为 9420 万元、8230 万元、8140 万元,这样的研发投入总量放到整个行业来说,并不多,甚至明显处于巨大的中尾部。

但按照企业自身的业绩规模来说,这一占比已经很高了。2024 年得益于企业收入规模的大幅增长,滴普科技的研发投入比成功在保持总量大体不变的情况下从过去两年的 93.7%、63.8% 降至 33.5%,依旧不低。

而与此同时,由于股份支付开支和附有优先权的股份公允价值变动等因素扰动,2024 年其年度亏损从过去两年 6.55 亿元、5.03 亿元翻倍激增至 12.50 亿元,远超当年总收入体量。

虽然公司强调剔除这些非现金项目,其经调整后的净亏损率已呈现收窄趋势,但亏损总额的放大明显加剧了企业的资金紧缺问题。

尤其是此时正值产业技术大战之际,后续研发投入需求只会更多,而不该减少。对此,滴普科技明确表示,未来计划投入大额资金建设算力平台,并预期在可预见未来将继续产生亏损。

截至 2024 年末,滴普科技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金额为 2.08 亿元。伴随为数不多的资金储备快速被消耗,上市融资补充 " 弹药 " 变得尤为紧迫。招股书显示,IPO 募集资金将用于提升研发能力、扩大在中国的销售网络及客户群、海外业务扩张、潜在投资和并购机会等。

此外,站在行业层面,市场竞争格局极其激烈。在通用大模型层面,滴普科技面临百度、阿里、腾讯、华为等巨头的生态压制;在垂直应用领域,亦有第四范式、星环科技等强劲对手。

尽管滴普科技凭借 " 行业大模型 +Agent 应用 " 模式试图建立差异化壁垒,但技术迭代压力巨大。此外,麦肯锡的调研指出,尽管大多数企业计划增加 AI 投资,但 AI 贡献利润超过 20% 的企业目前寥寥无几,这意味着下游客户的实际付费意愿和规模仍需时间培育,短期对滴普科技这类中上游供应商的商业化进程构成挑战。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