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文汇 5分钟前

李伯重:中国学既然是世界的学问,就必须从中国看世界,从世界看中国

传统汉学(Sinology)主要聚焦于古代中国的语言、历史、哲学、文学、宗教等人文学科,强调对经典文本的考据、训诂与翻译,具有浓厚的 " 书斋式 " 学术色彩,研究对象多为 " 文献中的中国 "。现代中国学(Chinese Studies)则突破了这一局限,将研究重心转向当代中国,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法律、外交、科技、环境等广泛领域,强调对中国现实问题的解释与回应,体现出强烈的现实关怀与政策导向。

中国是地球村的重要成员,中华文明是人类主要文明之一。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更加重要。不了解中国,就很难真正了解世界。进行中国学研究,不仅是中国学者的任务,同时也是世界各国学者的共同任务。因此中国学不仅是中国的,而且也是世界的。

中国学既然是世界的学问,就必须从中国看世界,从世界看中国。通过这种双向视角所看到的中国,既有丰富的内涵,又有丰满的外观,这才是一个在人类大家庭中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过去中国学者往往以西欧的历史经历为标准来探寻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但是著名学者查尔斯 · 蒂利(Charles Tilly)为我们提出了另一种视角,即以中国的历史经历为标准来看欧洲,从而表明在世界历史的某一时期中,中国历史发展模式也具有相当的 " 普世性 "。过去在国际学界中,中国历史研究处于一种比较边缘的地位。晚近国际学界对于 " 大分流 " 引起的热烈讨论,把中国学推到了国际学界关注的中心。" 大分流 " 理论的核心,就是强调要从全球史的视野出发看中国历史,从而提出了一种新的人类社会发展观。这就是在文明互鉴中深化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李伯重(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相关标签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