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10 月 9 日讯(记者 林坚)长鑫科技发布辅导进展第一期公告。公告末尾来自保荐机构的辅导人员密密实实的签字,很是令人吃惊——中金公司、中信建投联合担任辅导机构这单项目,共有 34 人签字。
不得不说,在多位资深投行人士眼中,如此庞大的阵容都是比较罕见的情形。
今年 7 月 7 日,长鑫存储启动上市辅导,目前为期两个月的第一期辅导已经结束,辅导小组成员情况如下:
中金公司辅导小组成员:吴迪、刘飞峙、魏先勇、刘剑峰、胡璇、田桂宁、熊峰、余朝辉、叶建冬、杨妍、李开洲、刘馨蔚、吴家腾、于宁、杨箭宇、杨森、张文、赵善军,共 18 人。其中,杨森、张文、赵善军为新增辅导人员。
为什么配置这么多辅导人员,投行人士分析,主要有两方面因素:
一方面是受项目本身的规模与复杂度影响。若企业属于明星企业,上市核查涉及的业务链条长、风险触点多,核查工作量极为繁重;加之企业客户分布广泛、分子公司数量众多,从客户走访、分子公司专项核查,到各环节资料的细致梳理与验证,都需要大量人员分工协作。
另一方面则是考虑了人员变动因素。签字保荐代表人须具备辅导参与经历,但辅导周期内人员存在不确定性(如可能出现人员跳槽、遭遇监管处罚等情况)。为避免后期因签字人员变动,出现 " 签字保代未参与辅导 " 的问题,进而影响申报进程,部分项目会提前将更多人员纳入辅导团队,待申报阶段再最终确定签字人员,以此为申报的合规性与顺畅性提前预留空间。
未来是否会出现更多 " 超规格待遇 " 的辅导项目?业内人士预测,这类现象出现在科创企业概率比较大。2025 年科创板重启第五套上市标准,允许未盈利硬科技企业通过市值 + 研发成果上市,这直接刺激了高投入、长周期项目的申报热情,而这类企业的辅导也往往涉及工作量大,需要更多人手。
在刚过去的 9 月,科创板 IPO 审核进程提速,共有 34 家企业取得新进展。其中,超八成企业集中分布于计算机、通信、半导体、生物医药等硬科技领域,尤其是摩尔线程从受理至过会最短仅耗时 88 天。
辅导小组新增成员曾被 " 资格罚 "
在新增的辅导小组人员中,赵善军受到关注。赵善军曾因上海思尔芯 IPO 项目被纳入 D 类保代队列。思尔芯案是新《证券法》实施以来,首例在申报阶段即被查处的欺诈发行案件。
公开信息所示,中金公司在为思尔芯科创板 IPO 提供保荐服务过程中未勤勉尽责,出具的发行保荐书等文件存在虚假记载,赵善军为签字保代,受到处罚。中金公司被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保荐业务收入 200 万元,并处以 600 万元罚款。同时,赵善军被给予警告,并处以 150 万元罚款。截至目前,赵善军 D 类保代这一身份还在中证协官网公示。
D 类展示的是资格罚,采取动态更新机制,非固定名单,资格罚毕就会离开榜单,主要与保代被具体采取的监管措施以及其期限挂钩有关。后续,赵善军或将离开这一公示信息名单中。
2024 年 9 月 20 日,中证协发布《关于修订〈证券公司保荐业务规则〉的决定》,完善保荐代表人负面评价公示机制,强化对保荐代表人的声誉约束。其中对 A 类名单进一步完善,增加撤否信息;并在 A、B、C 三类名单基础上新增一项 D 类(暂停业务类)名单,旨在进一步压实投行 " 看门人 " 责任,强化对保荐代表人的声誉约束。
值得一提的是,赵善军目前已不是保代,资格转为一般证券业务,但从过往经验来看,他拥有超过十年的投行从业经验。赵善军执业生涯中多次参与科创板项目,专注于科技创新企业的资本运作,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主要集中在广发证券与中金公司。在中金公司期间,赵善军担任投行部副总经理,负责科创板及主板 IPO 项目,曾担任新相微电子、东微半导体、电科芯片等企业的保代。
长鑫科技辅导团队中 D 类保代赵善军的出现,也让投行业务的合规内控问题再次引发关注。业内人士认为,投行业务的竞争不仅是承销能力的比拼,更是合规内控水平的较量。
对于思尔芯科创板 IPO 项目被罚,中金公司已有过表态并采取措施。公司称诚恳接受处罚,切实以案为鉴,强化全面整改,坚持以投资者为本,不断强化执业质量管控,把好资本市场 " 入口 " 关,夯实 " 看门人 " 责任,更好地服务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长鑫科技股东数量多达 49 家
辅导人数达到 34 人,这单 IPO 是何来头?作为中国内存类的明星企业,长鑫科技被押宝是 " 存储芯片第一股 ",投行能够在这样的项目上留下一笔,是极具含金量的。
公开信息显示,长鑫科技创立于 2016 年,长鑫存储总部位于安徽合肥,在国内外拥有多个研发中心和分支机构。长鑫存储的技术团队拥有丰富的技术研发经验和创新能力,已推出多款 DRAM 商用产品,广泛应用于移动终端、电脑、服务器、虚拟现实和物联网等领域。公司拥有 " 独角兽企业 "(2024)、" 瞪羚企业 "(2024)等资质认证,2024 年完成 108 亿元战略融资。
实际上,关于长鑫科技上市的传闻由来已久,早在 2023 年上半年,就有消息称,该公司已启动上市筹备工作,最初目标估值将不低于 1000 亿元,如今公司已经进入辅导备案后续阶段。截至目前,公司估值超过 1400 亿元。
34 人辅导团队的配置,本质上源于长鑫科技在存储芯片领域的 " 稀缺性 ",估值也是来自企业的基本面。作为长鑫科技的全资附属子公司,长鑫存储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唯一实现大规模量产通用型 DRAM 的 IDM(垂直整合制造)企业。
从股权结构来看,公司无控股股东,第一大股东合肥清辉集电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直接持有公司 21.67% 股份。辅导文件显示,长鑫科技注册资本达 601.9 亿元,无控股股东。第一大股东为合肥清辉集电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直接持有公司 21.67% 股份。
据天眼查信息,长鑫科技自 2018 年启动天使轮融资以来,累计完成了 7 轮融资,当前公司股东总数达到 49 位。其中,国资背景股东占比显著,包括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持股约 9.8%)在内,第二大股东合肥市国资委旗下的合肥长鑫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直接持股 12.43%,安徽省国资委控股的国有企业安徽省投资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也持股 8.87610%,位列第五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