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入主派林生物(000403)到退出,陕西省属国资的投资逻辑,正在愈发清晰。
近日,派林生物发布公告称,中国生物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受让陕煤集团旗下胜帮英豪持有的派林生物 21.03% 的股份,共计 19987.87 万股。本次权益变动的成交金额为 46.99 亿元,较之 2023 年 3 月胜帮英豪 38 亿元的收购价,浮盈约 9 亿元。
获利退出,是当前最好的路径。
01
上市公司多次易主
尽管是外行入局,但胜帮控股入主派林的两年多来,派林的业绩表现尚处佳境。
2023 年,派林生物营收 23.29 亿元,虽较上年的 24.05 亿元略有下降,但净利润提升至 6.12 亿元,同比增长 4.5%。2024 年,派林生物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创下新高,营收 26.55 亿元,净利润 7.453 亿元。
然而,2025 年上半年血液制品板块整体业绩承压,派林生物同期营收与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 13.18% 和 27.89%。
派林生物前身为宜春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5 年,1996 年于深交所上市。公司先后经历多次控制权变更:1998 年控股股东转为三九企业集团,2007 年山西振兴集团入主,更名为 " 振兴生化 "。同年因经营问题暂停上市,2013 年虽恢复上市但仍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 生化)。2017 年,浙民投天弘通过收购成为第一大股东,推动公司剥离不良资产,2018 年成功 " 摘帽 "。2021 年公司更名为 " 派林生物 ",并完成对哈尔滨派斯菲科的并购,形成 " 广东双林 + 哈尔滨派斯菲科 " 南北双基地布局。
不过,多次资产重组后,派林生物本身无实际经营活动,上市公司全部营收均依赖上述两家子公司。
更关键的是,浙民投虽奠定双基地格局,却始终难以掌控公司:2021 年并购后,派斯菲科负责人付绍兰进入董事会并任派林生物董事长。此后浙民投推动设立投资基金以拓展业务时,遭到了派斯菲科系的抵制,导致相关议案虽通过却无法执行。
2023 年浙民投退出,陕煤集团旗下胜帮英豪 38 亿元接盘。胜帮接盘并非仅为投资,更意在深度参与经营,因此面临和浙民投相同的困境:此后半年间与派斯菲科方陷入控制权博弈,甚至诉诸司法。
面对这一现象,许多公众媒体都进行过报道。站在区域观察者的立场上,我们的判断是:资本市场关于控制权之争的案例非常多,几乎年年都在上演,亦是一桩寻常事。
02
陕煤资本市场掘金
近年来,陕煤集团屡次现身二级市场。
经典一役,当属其对隆基绿能(601012)的投资。早在 2017 年,陕西煤业(601225)便通过朱雀信托计划,斥资近 26 亿元购入隆基绿能 4.99% 的股份。时隔三年,至 2020 年 9 月,朱雀信托将其所持隆基绿能股权全部减持,最终套现超 50 亿元。
事实上,陕煤对隆基绿能的投资远不止于信托。2022 年 5 月,陕煤一则关于对隆基绿能会计核算方法变更的公告,揭示了直接持股的惊人回报——增加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 65.26 亿元。至此,市场才清晰看到其长期直接持有的 2.05 亿股(截至 2022 年中市值约为 136 亿元)的巨大价值。相较于约 25 亿元的初始成本,该笔投资浮盈超 110 亿元,回报率惊人。
除了陕西煤业,陕煤集团旗下的投资平台也活跃在二级市场。我们曾经报道过《98 亿!陕煤金融大整合》,其中最为活跃的,无疑是 " 胜帮系 "。
我们梳理了 " 胜帮系 " 近年来在二级市场的投资,其表现并不亚于被称为 " 股神 " 的陕西煤业。具体来看,有以下几个特征:
其一是投资频次密集:胜帮展现出了强劲的资金实力和积极的扩张态势,且投资并非简单的财务入股,而是追求成为重要股东,例如对尤夫股份(25.02%)和派林生物(20.99%)的投资均达到了 20% 以上的持股比例,意在获取董事会席位并施加重大影响,体现出明显的产业控制和战略协同意图。
其三是突出化工领域:从投资标的来看,其布局具有清晰的行业逻辑。新凤鸣、恒逸石化、东华能源等均属化工化纤产业链,这与 " 胜帮系 " 背靠陕煤集团的产业背景高度契合,显示出其围绕主业进行产业链整合与延伸的战略。
显然,在这些投资中,派林生物作为血液制品的公司,略微显得有点另类,故此亦有了今日获利退出的大动作。
03
坚定突出回归主业
此次陕煤出手派林生物,向市场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省属国有资本的投资逻辑,日益向主责主业坚定靠拢。
最显著的指挥棒是:就在胜帮收购派林生物的半年后,陕西省国资委印发了《陕西省省属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详见《陕西岁末信号(上)》)
除了对数量有所要求,此次调整更核心的信号是监管转向:遴选标准已从 " 营收排位 " 切换为 " 质量导向 "。这背后是 " 主责主业 " 的战略聚焦与 " 一利五率 " 的精细考核在共同发力,驱动国资真正投向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长领域。而陕煤集团也在 2024 年年报中明确 " 压降非主业资产占比至 15% 以下 "。
我们猜测此次退出派林生物,即是为《管理办法》的积极响应,但同时我们也认为并购之路不会停止,因为围绕主责主业的选择还有很多,历史上也出现过非常成功的案例。
代表是恒神股份(832397)。
2019 年,陕煤集团通过陕西化工以约 20 亿股的认购规模,将这家估值曾达 10 亿美元却连续亏损的 " 独角兽 " 纳入麾下。对于当时自身才 " 刚喘过气 " 的陕煤而言,无疑是一场颇具魄力的逆势投资。但陕煤集团介入新材料的努力没有落空,行至 2021 年,即收购完成三年后,恒神股份的经营终于迎来转折,一举实现营收 9.06 亿元、净利润 1.49 亿元,结束了长达八年的亏损,并在此后两年保持了盈利态势。
就在收购完成半年后,恒神股份出资 5 亿元设立了全资子公司 " 榆林恒神新材料 "。2024 年 7 月总投资 47 亿元、规划年产能 2 万吨的高性能碳纤维生产基地在榆林正式破土动工。
面对 " 陕西一号国企 " 在资本市场上的本次调整,我们关注到陕煤集团已于 2024 年提出了全新的经营理念(用紧日子过好日子、用赚钱思维去花钱、用乙方思维做甲方、用营销思维抓生产)。
这种基于实体经济的新理念,加上此前对陕煤金融大板块的整合,说明集团已经坚定 " 一切金融要素都要围绕实体经济展开 ",我们亦猜测:远离核心主业的跨界并购大概率不会再出现。
来源 / 金融棒棒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