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黄大路
设计 / 慕 衍
还记得特斯拉那个美好的 " 三步走 " 战略蓝图吗?
第一步,造一辆昂贵的电动跑车(Roadster),证明电动可行;第二步,用这笔钱造一辆更便宜的车(Model S/X),扩大影响;第三步,用赚来的钱,造一辆真正意义上的 " 平民电动汽车 ",彻底改变世界。
多年来,特斯拉的车迷们都在等待第三步那辆终极神车的降临。
它被车迷们亲切地称为 "Model 2",一个传说中售价仅需 2.5 万美元,能让特斯拉进入寻常百姓家的革命性产品。
就在 10 月 7 日,它来了。但是,它并不是那辆万众期待的 "Model 2",甚至算不上是一辆新车,而是基于现有产品动的一次 " 减法手术 "。
Model Y 标准版与 Model 3 标准版同步登场,起售价分别为 39990 美元(约合人民币 28.9 万元)和 36990 美元(约合人民币 26.8 万元)。
而这直白的市场信号,也让一个核心问题浮出水面:平价版特斯拉,究竟是特斯拉送给大众市场的诚意之作,还是其在增长焦虑与战略摇摆之下的无奈妥协?
当平价的标签贴在 Model 3 与 Model Y 标准版上时,消费者最先追问的是:它们究竟能提供什么?
打开特斯拉官网配置页,答案藏在一份清晰的 " 配置清单 " 里。
可以看出,平价版特斯拉既有保留的核心体验,也有不得不接受的功能取舍。
从核心配置来看,平价版特斯拉保留了 Model 3 的溜背造型和 Model Y 的跨界车身设计,配备 15 英寸触控屏、基础 Autopilot(TACC 自动跟车)和 321 英里(516 公里)续航。
然而,为了实现品牌最低价,特斯拉的 " 删减游戏 " 同样明显,且多集中在用户高频使用的配置上。最受关注的当属自动驾驶功能的 " 缩水 "。
Autopilot 核心功能,车道居中辅助(Autosteer)被移除,车辆无法自动保持车道中心,遇弯道需驾驶员手动转向,回归传统自适应巡航水平。
多年来,几乎每辆在美国销售的特斯拉汽车都配备了完整的 Autopilot 自动驾驶系统,这意味着新款特斯拉的感觉会很像 2012 年的特斯拉。
原标配的仿皮座椅换成了织物材质;Model Y 的全景玻璃车顶虽得以保留,但车内也新增了一层织物内衬,覆盖了原本通透的玻璃视野。
前排座椅通风、后排座椅加热、手动调节方向盘、后视镜自动折叠功能被移除,FM/AM 收音机也取消,仅能通过流媒体收听。
除此之外,动力与续航的 " 微调 " 虽不直观,却也暗藏妥协:电池容量从 77 千瓦时降至 69.5 千瓦,充电功率从 250 千瓦降至 225 千瓦。加速性能也略有下降,0-60 英里 / 小时加速时间为 5.8 秒,比高级版慢 0.9 秒。
不得不承认,Model Y 和 Model 3 的标准版有点像是特斯拉在放缓的增长势头上贴的一块创可贴,而非市场期待已久的低成本电动汽车革命。
埃隆 · 马斯克(Elon Musk)曾说,推出更便宜的车,目的是吸引那些买不起特斯拉的客户。
他在今年 7 月的财报电话会议上满怀信心地表示:" 人们购买这款车的意愿非常高,只是银行账户里的钱不够。所以我们能把车做得越便宜越好。"
然而,当 10 月 7 日新车价格揭晓时,"36990 美元起 " 这个数字却与马斯克多次强调的 "3 万美元以下才是关键 " 形成了鲜明落差。
韦德布什证券公司分析师丹 · 艾夫斯(Dan Ives)的评价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我对这些车只比下一级车型便宜约 5000 美元感到失望。"
从表面看,新款 Model 3 比老款基础版降价 5500 美元,Model Y 也降价 5000 美元,似乎是诚意之举。
但若结合美国税收抵免政策的变化,实际情况则复杂得多:在 9 月 30 日前,购买老款车型可享 7500 美元税收抵免,实际支付约 3.4 万美元;而新款车型推出后,税收抵免政策到期,加上运费,实际价格约为 3.86 万美元。
这意味着,对于精打细算的消费者而言,选择新款标准版车型的实际支出,反而比政策到期前购买老款车型高出近 5000 美元。
这一反差,让平价版特斯拉的定价有点像是在政策红利消失后的被动应对。
毕竟,尽管特斯拉第三季度全球销量同比增长 7.4%,暂时扭转上半年超 13% 的下滑,但这一反弹一定程度依赖于税收减免到期前的 " 末班车 " 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相对基础售价,标准版车型的选装配置价格也不便宜。
升级 19 英寸轮毂需 1500 美元,选择白色或黑色车漆则分别需加价 1000 与 1500 美元。而被移出标配的 Autosteer 自动转向功能,选装价更高达 8000 美元。
这套选装策略意味着,特斯拉标准版的最终落地价可能远超其宣传的起售价,所谓的性价比需要消费者仔细权衡。
更关键的是,特斯拉标准版当前的产品定价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并不具备明显优势。
正如 Camelthorn Investments 顾问肖恩 · 坎贝(Shawn Campbell)所言:" 我不知道这是否足够,但在我看来,特斯拉需要推出售价低于 3 万美元的电动车。"
在 3 万美元这个关键价格区间,特斯拉需要面对的是十余款实力不俗的竞品。
日产聆风续航里程超过 300 英里,起价仅为 3 万美元;雪佛兰 Equinox 电动版的定价也处于相近区间,续航表现相当。
现代汽车的竞争策略尤为积极,将 2026 款 Ioniq 5 的起售价下调至 3.5 万美元,较 Model Y 标准版更具价格优势。
虽然基础版 Ioniq 5 的 245 英里续航里程不及 Model Y 的 321 英里,但其采用的 800 伏架构在充电效率方面具备显著优势,能够在 18 分钟内将电量从 10% 充至 80%。
而在竞争最为激烈的中国市场,价格差距则更为悬殊。
因此,从实际作用来看,特斯拉 5000 美元的降价幅度,能对已取消的 7500 美元联邦补贴起到部分抵消作用,只是这种缓冲效果较为有限。
与此同时,消费者期待与新车实际定价之间的差距,也从侧面凸显出特斯拉在平衡市场需求、适配政策调整及应对竞品压力过程中的复杂处境。
一些业内人士对特斯拉的这一策略表示担忧,认为低价车型可能会蚕食现有高端车型的销量,从而限制公司的整体增长空间。
研究公司 Futurum Equities 首席市场策略师谢 · 博鲁尔(Shay Boloor)指出:" 这本质上只是一个定价策略的调整,而非产品力的突破。我不认为它能大规模激发新的市场需求。"
Auto Forecast Solutions 预测副总裁萨姆 · 菲奥拉尼(Sam Fiorani)从市场渗透的角度分析认为:" 对于那些渴望加入特斯拉用户阵营的消费者来说,这确实提供了一条更经济的途径。这可能会保持销售势头,但可能不会带来太大的提升。"
在他看来,特斯拉在 " 减配 " 上存在明确底线。为维护 " 高端形象 ",可删减内容本就有限。
Running Point 首席投资官迈克尔 · 阿什利 · 舒尔曼(Michael Ashley Schulman)用精准的比喻道出了特斯拉的现状:" 对市场而言,这就像是特斯拉脱下了史蒂夫 · 乔布斯标志性的高领毛衣,换上了沃尔玛的连帽衫。"
这一比喻生动揭示了特斯拉正在经历的战略转型。在 Model 2 计划搁置、Robotaxi 尚未量产的空窗期,推出基于现有平台的平价减配车型,确实是填补市场空白的务实选择。
但这种 " 旧瓶装新酒 " 的做法,也可能预示着特斯拉从昔日引领行业变革的 " 科技先锋 ",就此转变为一个通过成本控制和价格下探来争夺市场份额的 " 务实玩家 "。
这种转变虽显无奈,却折射出电动汽车行业整体面临的现实挑战。当技术创新遭遇市场瓶颈,即便是行业领导者也不得不放下身段,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
也许,Model Y 和 Model 3 标准版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它带来了多少技术突破,而在于它能否为特斯拉赢得宝贵的时间,支撑公司度过从 " 创新驱动 " 到 " 规模驱动 " 的战略转型期,直至下一个真正革命性产品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