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每日经济新闻 16小时前

“智慧大脑”让城市一尘不染:马路有了“体检师”,30 分钟清除“亚健康”

国庆假期,驱车行驶在山东淄博高新区的街头,最直观的感受是 " 干净 "。车窗外,道路洁净如新,见不到一点积尘和杂物 。

过去,我们总以为这份洁净背后是无数环卫工人的 " 人海战术 "。" 现在靠的是‘智慧大脑’。" 一位当地朋友的话,勾起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好奇心。假期里一条普通的马路,如何能一直保持这么干净?

淄博高新区环卫作业车辆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彭斐 摄

为一探究竟,我联系了负责这里环卫作业的淄博中环洁城市环境服务有限公司。质检员魏海没有带我去看扫地车队,而是让我坐上了一辆正在路面巡航的特种车辆。

" 我们不只低头扫地,更要抬头看‘数据’。" 魏海指着车内的一块屏幕对我说。屏幕上,一条绿色的轨迹线正随着车辆的行驶不断向前延伸。

车辆运行管理系统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 绿色代表道路洁净度非常高。这辆车搭载了‘集尘负荷走航监测技术’,就像一个移动的‘城市诊断师’,实时为道路做‘体检’。" 话音刚落,屏幕上的轨迹线在经过一个路口后,突然由绿转黄。" 这里积尘超标了。" 魏海的语气很平静,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道路积尘检测车辆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几乎在同一时间,这些数据被实时回传到智慧环卫 MES 管理平台的调度中心——城市保洁真正的 " 智慧大脑 "。在大屏幕上,我看到我们刚刚经过的路段被标记为异常。

城市保洁的 " 智慧大脑 "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 齐风大道东段积尘浓度偏高,请调派车辆前往处置。" 魏海通过平台发出指令,系统迅速规划出最优路线。地图上,代表洒水车、高压冲洗车和洗扫车的三个图标立刻动了起来,精准地扑向刚刚发现的污染点。

" 那如果有些犄角旮旯,车没监测到怎么办?" 我问道。

魏海笑了笑,切换了另一个界面。除了自动监测,人工巡查同样被无缝接入了这套智能系统。比如,一线扫保班长彭翠花在巡查时若发现路面污染,只需通过对讲机上报,数字化专员就会通过 MES 管理平台寻找并指令附近车辆前往打扫,实现高效的 " 人机协同 " 闭环管理。

从发现问题到派单处置,整个过程行云流水。魏海告诉我,从问题上报到处置完毕,现在基本能在 30 分钟内形成闭环,比过去靠人力和经验调度,效率提升了超过 60%。原来,我们假期里享受到的这份 " 一直很干净 ",背后是这样一套从 " 经验判断 " 到 " 数据说话 " 的深刻变革。

记者手记:当 AI 开始 " 读懂 " 马路,城市治理正经历一场静默的革命

过去我们谈论城市清洁,总会想到起早贪黑的环卫工人。但在淄博高新区的指挥中心,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AI 不是来 " 替代 " 环卫工人的,而是成为了他们的 " 千里眼 " 和 " 顺风耳 ",让城市治理从 " 经验主义 " 走向了 " 技术主义 "。

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个细节:

一是 " 马路有了实时体检报告 "。" 走航监测车 " 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 " 城市诊断师 ",它让管理者第一次能 " 看见 " 道路的洁净度。哪里干净,哪里积尘,数据一目了然。这种感觉,就像看着一张城市的 " 心电图 ",任何一点 " 亚健康 " 都会被立刻发现。治理从此变得 " 主动 " 而非 " 被动 "。

二是 "30 分钟的闭环处置 "。当保洁班长的对讲机呼叫能被系统 " 听懂 ",并立刻转化为一个精准的调度任务时,我看到的不仅是效率的提升。这意味着,城市治理的颗粒度被大大细化了。每一次清扫、每一次冲洗,背后都有科学的数据在支撑,管理思维从 " 差不多 " 的模糊管理,走向了 " 最优解 " 的科学决策。

更让我感慨的是,AI 不再仅仅是冷冰冰的技术,它更是在构建一个 " 智能发现 - 高效处置 - 科学预防 " 的良性循环。通过分析积尘高发的地段和时段,管理者能反过来探究原因,从而实现长效治理。

下一次,当你假期里行驶在一条洁净的街道上时,或许可以想一想:这条路的 " 健康 ",可能正被一个 " 智慧大脑 " 实时守护着,背后是一位被数据 " 赋能 " 过的城市管理者。

每日经济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

经济数据提前公布,事实新闻一手掌握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