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埃隆 · 马斯克宣布回归 " 全职打工人 " 身份后,特斯拉机器人便频频迎来进展。
近日,埃隆 · 马斯克在社交平台 X 上传了一段特斯拉机器人 Optimus 和人类工作人员 " 过招 " 练功夫的视频。视频中,Optimus 的背部系有一根牵引绳,除此之外并无其他束缚,其紧跟工作人员的动作,并实时作出动作回应。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几日前(9 月 30 日),TeslaAI 微博官方账号发文称,特斯拉正在努力扩大人形机器人的规模,计划 2025 年底推出第三代,并在 2026 年开始量产。马斯克预计 2030 年前将年产 100 万台。
此前,特斯拉公布激励提案文件,为马斯克制定了分阶段目标,其中一项要求在 10 年内累计交付 100 万台人形机器人。东方证券认为,在此目标牵引下,特斯拉有望持续加大对机器人的投入。该机构强调,特斯拉正在进一步提升人形机器人的战略地位,并有望在 2026 年实现产量的大幅上升。
据马斯克此前透露,当前特斯拉正在敲定 Optimus V3 的设计,且这款产品会拥有 " 像人类一样灵巧的手 "。
从投资层面来看,开源证券表示,2028-2035 年头部机器人厂商量产指引达百万台,广阔的市场空间足够容纳更高的估值。同时,机器人放量节奏是非线性,机器人数量是指数级增长,核心零部件公司在产业初期到放量期,估值能够快速被消化。
该机构进一步测算,特斯拉机器人 Optimus 目标是累计交付 100 万台,对应 5000 亿美元的市值。按远期单台 2.5 万美元算,特斯拉机器人业务定价在 20 倍 PS。按硬件成本 70% 计算,参考特斯拉机器人估值,假设单台 28 个关节模组,量产后单个 300 美元,对应关节模组公司 PS 在 30 倍左右,假设净利润率 15%,对应 PE 约 200 倍。
中金公司指出,当前人形机器人核心制造环节的技术探索,已从 " 初期概念探讨 " 进入 " 量产导向的筛选期 ",具备跨行业迁移基础、成本可控的技术已完成实验室验证,进入小批量试产阶段,包括:
摆线针轮减速器,在重载 & 抗冲击领域存在应用价值。
镁合金加工设备优化,助推成本曲线下移。PEEK 综合性能优异,短期成本较高;MIM 加工适用于规模量产形状复杂件。
多传感器车规级技术迁移,旋变有望渗透下肢、盆骨等高频活动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