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hawk26讲武堂 16分钟前

朝鲜战争初期的人民军地面防空炮兵部队的编制、装备与沿革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迪尔说史 Author SOUL 迪尔

话说朝鲜战争初期,面对美军变态级的空中打击能力,人民军明知徒劳无益,但也还是不得不组建了一些防空炮兵部队用于对空反击,笔者这回就来简单介绍下朝鲜战争初期人民军地面防空炮兵部队的装备、编制和装备。

人民军在地面防空作战中所使用的防空武器为苏联红军在二战中所使用的三种防空武器:12.7 毫米口径的 DShK M1938 型高射重机枪、37 毫米口径 M1939 ( 61-K ) 型轻型防空炮、85 毫米口径 M1939 ( 52-K ) 型高射炮。在平壤地区进行防空作战时,炮组辅助人员还会使用测距仪、炮兵计算器等辅助器具,并得到苏军顾问亲自操作的低空雷达站的技术支持。

正在使用便携式测距仪对空观察的人民军防空炮兵观察员

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前完成编组的七个人民军步兵师团中,似乎只有第 1、2、3、4 四个步兵师团司令部拥有直辖的防空部队。据 1950 年 9 月 7 日被捕获的第 3 步兵师团 8 步兵联队 3 大队 7 中队 1 小队 2 分队战士金益淳(,19 岁,平安南道成川郡人)招供,该师团下辖一个防空中队,装备有数量不详的苏制 37 毫米口径高射炮多门。

此外,这七个师团所辖的步兵联队中,每个联队都直辖一个防空中队。据 1950 年 8 月 17 日在洛东江东岸被捕获的第 4 步兵师团 5 步兵联队防空中队 6 分队弹药搬运员文日彬(,19 岁,咸镜北道明川郡人)招供,该联队司令部直辖一个防空中队,计有官兵 43 人,分为六个分队,每个分队装备有一挺 12.7 毫米口径苏制 DShK M1938 高射机枪,中队指挥官是吴昌信()中尉。

而由于部队规模的扩大及武器数量的不足,在战争爆发后陆续完成编组的第 7、8、9、10、13、15 六个步兵师团中,每个步兵联队所辖的防空中队所拥有的高射机枪数量则减少到 4 挺。据 1950 年 9 月 4 日被捕获的第 15 步兵师团 45 步兵联队财务官金泳哲(,23 岁,黄海道新村郡人)中尉招供,该联队直辖的防空部队就缩编为一个仅拥有官兵 30 人、苏制 12.7 毫米口径高射重机枪 4 挺的防空小队。

1948 年建军阅兵式上搭载在卡车上的人民军高射重机枪

1950 年 8 月,随着战事的进一步扩大,人民军在后方陆续组建了第 18、19、24、25、26、27、28、31、32、33、34、35、38、39、40 步兵旅团(后陆续升级为师团),这些旅团起初均辖六个步兵大队。据 1950 年 10 月 14 日在松岘里被捕获的第 27 步兵旅团 3 大队小队长李荣国(,19 岁,咸镜南道洪原郡人)少尉招供,此时每个步兵大队司令部会直辖一个防空小队,每个防空小队装备有 4 挺 12.7 毫米口径高射重机枪。

此外,由朝鲜内务省管辖的、一些装备较好的治安联队也有防空部队的编制,比如曾参与仁川抗登陆作战和金浦半岛保卫战的第 107 治安联队。据 1950 年 10 月 13 日被捕获的第 107 治安联队 36 大队小队长黄钟根(,19 岁,咸镜北道清津市人)少尉招供,该大队司令部直辖一个防空小队,编有士兵 35 人、军官军士 4 人,装备有 4 挺 12.7 毫米口径高射重机枪,每挺机枪配三个弹链,此外每名官兵配备步枪一支、步枪弹 150 发和手榴弹 2 枚。

1950 年 9 月下旬,人民军又在三八线以北地区紧急组建了第 41、43、45、46、47、49 步兵师团,并似乎加强了在防空力量的编制。据 1950 年 10 月 17 日被捕获的该师团防空大队司令部财务股长边桂善(,31 岁,平安北道泰川郡人)少尉招供,该师团拥有一个独立的防空大队,代号 474 部队,指挥官是金成昌()上尉,该大队下辖一个 37 毫米口径防空炮中队和两个高射重机枪中队,但搞笑的是这些名义上的防空装备始终没有到位,官兵装备的只有步枪,所以这种编制上的加强事实上已经毫无意义。

人民军 37mm 防空炮组,包括炮手、装填员、搬运员、指挥员和观测员

被升级为师团的原第 19 步兵旅团,也得到了这个名义上的 " 独立防空大队 " 的编制,据 1950 年 10 月 28 日被捕获的该师团防空大队 1 中队长田尚沃(,19 岁,平安北道江界郡人)中尉招供,防空大队在编制上共有官兵 336 人,可分为轻型防空炮中队(78 人,防空炮 2 门)、高射重机枪中队(2x100 人,重机枪 18 挺)、大队司令部(34 人)、供给小队(15 人)、维修分队(9 人)、医疗分队(3 人)、管理分队(3 人)及四名指挥官(大队长、参谋长、文化副官和供应官)。

1950 年 10 月下旬,志愿军入朝参战后,陆续撤退至中朝边境的人民军各师团残部得以进行重新整编、补充,这时各师团司令部下都出现了独立的防空部队的编制,但受装备不足的限制,这些部队普遍规模不大,或还处以徒手状态。比如据 1951 年 2 月 14 日被捕获的第 8 步兵师团 51 步兵联队 2 大队机枪中队 3 小队 3 分队队长崔宗三(,22 岁,咸镜南道兴南市人)招供,该师团司令部直辖一个防空中队,拥有官兵 45 人,装备有 6 挺 12.7 毫米口径高射重机枪。

而相比尚能找到几挺高射机枪的第 8 步兵师团,第 7 步兵师团的状况则更糟,据 1951 年 2 月 10 日在原州被捕获的该师团防空大队 1 中队 1 小队 2 分队战士崔顺彦(,18 岁,黄海道凤山郡人)招供,该师团虽然名义上拥有一个尚存 198 名官兵的防空大队,其实该大队是由之前没接收到 120 毫米口径榴弹炮的炮兵大队直接改编,官兵们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装备有步枪和冲锋枪,而那从未见过的防空高射武器,则至今仍无法确定明确的到位时间。

一个身穿伪装服的人民军高射机枪组

类似的口供还有 1951 年 2 月 24 日被捕获的第 15 步兵师团 45 步兵联队 1 大队 2 中队 1 小队战士姜海明(,18 岁),据其供称该师团也直辖一个高射重机枪中队。从以上供词中我们不难看出,人民军各步兵师团所辖的防空部队,已从开战初期的一个轻型防空炮中队又三个高射重机枪中队," 膨胀 " 到名义上的独立防空大队,再缩减为只有一个高射重机枪中队,这自然是由于人民军地面部队规模急剧扩大、苏援重武器数量又暂时无法满足需求造成的。

当然,除了各师团下辖的独立防空部队,为了执行军团司令部协调下的大规模战役行动中的防空作战任务,人民军统帅部早在 1949 年 5 月就组建了独立的防空作战单位——第 19 防空联队,代号 586 部队。据 1950 年 9 月 25 日被捕获的该联队司令部青年股长崔志权(,咸镜北道庆源郡人)上尉招供,该联队长为 26 岁的解放军朝鲜族军官柳元川()上校,参谋长为 30 岁的朴万善()中校,供应部长为 35 岁的全明植()中校。

崔上尉还介绍说,在编制上,第 19 防空联队下辖四个大队,大队长分别为韩増吉()少校、李德玄()少校、金乙松()少校及崔温林()中校,后来第 1 大队长韩少校因为在永同防空作战中擅自下令炸毁阵地撤退而被降职为少尉,其职务由方在春()少校接任。在武器装备上,第 1、2 大队各装备有 12 门 37 毫米口径轻型防空炮,第 3 大队装备有 12 门 85 毫米口径防空炮,第 4 大队装备的则是 12.7 毫米口径高射重机枪。

人民军的 85mm 高射炮

朝鲜战争爆发后,第 19 防空联队各部即开赴铁原集中,6 月 29 日汉城解放后,该联队又移师汉城,此后汉城即成为该联队的物资中转站,该联队所有所需的武器、弹药、补给均从汉城发往前线。据 1950 年 9 月 21 日被捕获的该联队 1 大队补给官申淳濎(,28 岁,江原道安边郡人)少尉招供,从汉城转运往前线的物资包括 24 门 37 毫米口径轻型防空炮及该口径炮弹 2 万发、24 门 85 毫米口径防空炮、16 挺 12.7 毫米口径高射重机枪、960 支步枪及冲锋枪 6 支。

7 月 5 日,第 19 防空联队 2 大队首先遂前线人民军师团推进,经平泽、天安、公州,于 7 月 16 日抵达永同,后被编入第 4、9 步兵师团隶属的第 1 军团第 2 攻击集团。8 月底,第 4、9 步兵师团越过洛东江向昌宁地区大举进攻时,该大队则奉命留守新反里地区进行防空作战。9 月 25 日,眼看前线兵败如山倒,第 2 大队也奉命后撤,于 9 月 28 日撤退至大田,并会合了从金泉撤退的第 1 大队残部。

1950 年 8 月初,同时该联队第 1 大队 319 人奉命乘卡车开赴前线,于 8 月中旬抵达金泉,在之后半个月的防空作战中,该大队共阵亡 5 人、负伤 20 余人。但到 9 月 20 日再次集中时,在美军的猛烈空袭下该大队仅剩官兵 145 人,防空炮也仅剩 2 门,随后该大队持续向北后撤,于 9 月 28 日撤退至大田。在第 1、2 大队奋战于洛东江地区时,该联队第 3 大队也被部署到东线战场的原州地区,最终,这三个大队只有少数官兵撤回三八线以北地区。

操作固定式测距仪的人民军防空炮兵观测员

1950 年 9 月初,为应付美韩军在汉城地区的空袭活动,人民军统帅部从第 19 防空联队第 1、2、3 大队中各抽出一部分骨干,组成第 23 独立防空大队部署到汉城。据 1950 年 9 月 22 日在高阳郡被捕获的该大队 3 中队 2 小队 2 分队战士宋利燮(,平安南道平原郡人)招供,该大队总兵力 160 余人,分为三个中队,每个中队辖二个小队四个分队及一个指挥科,每个中队装备有 4 门 37 毫米口径轻型防空炮,每门防空炮配备 200 门炮弹,但全中队官兵都没配备步枪。

9 月 17 日,第 23 独立防空大队刚抵达汉城时,就得知美韩军已在仁川登陆。9 月 20 日,刚在汉城东郊的高阳郡部署好防空阵地的第 23 独立防空大队就挨了炸,火炮全部被毁,幸而只有 1 人负伤。据 1950 年 10 月 21 日在永柔被捕获的该大队 1 中队指挥科计算员李文极(,20 岁,咸镜北道镜城郡人)招供,在撤退途中,由于不断有官兵逃往,该大队在 10 月初只有 20 余人撤回平壤。在接收了来自第 19 防空联队的 40 余名归队人员后,该大队原计划撤往新义州,结果在撤退到肃川时遭美军截击并溃散。

在第 19 防空联队主力南下后,留守平壤的该联队第 4 大队改称第 21 独立防空大队,代号 499 部队,指挥官是杨崇勇()中校。据 1950 年 10 月 20 日在肃川被捕获的该大队维修小队队长吴龙术(,30 岁,咸镜北道明川郡人)少尉招供,至 10 月初,除原有的部分 12.7 毫米口径高射重机枪外,该大队另换装 6 门 37 毫米口径轻型防空炮、3 门 85 毫米口径防空炮,其他附属装备包括 3 辆苏制 ZIS-151 卡、7 辆苏制 GAZ-67 吉普车、20 副野外望远镜、1 具测距仪和 2 具便携式测距仪。

正在对空警戒的人民军 37mm 防空炮组

10 月 17 日,眼看平壤即将失守,第 21 独立防空大队北撤至顺天一带,至 20 日,此时全大队尚存 300 余人,分为三个防空中队,及侦察分队、医疗分队、维修小队、信号小队、供应分队和指挥分队各一。在美军追击下,该大队继续向新义州一带逃窜,约三分之一的官兵在途中溃散、被俘。

第 19 防空联队主力南下,为加强平壤地区的防空力量,人民军统帅部又于 7 月中旬在平壤新组建了一个防空联队,代号 487 部队,联队长是俞方洙()中校。据 1950 年 10 月 19 日在平壤被捕获的该大队输送小队队长金斗和(,25 岁,黄海道信川郡人)少尉招供,该联队总兵力 1000 余人,分为两个 37 毫米口径轻型防空炮大队、一个 85 毫米口径防空炮大队及一个 12.7 毫米口径高射重机枪大队。平壤失守后,该联队残部在丢失了所有重装备后撤往新义州。

10 月初,为应对平壤保卫战期间的防空作战,人民军统帅部又紧急组建了平壤第二防空联队,代号 916 部队。据 1950 年 11 月 16 日在甲山被捕获的该联队 3 大队 8 中队计算器操作员严镕洙 (,21 岁,咸镜南道利原郡人)招供,该联队下辖三个大队,其中第 1 大队装备有 12 挺 12.7 毫米口径高射重机枪,第 2 大队装备有 12 门 37 毫米口径轻型防空炮,第 3 大队装备有 12 门 85 毫米口径防空炮,值得注意的是第 3 大队还配备有三台苏制防空数据计算器。

安装了瞄准器的人民军高射重机枪

虽然每台防空数据计算器都有一名苏军少校顾问亲自操作,但在实际的防空作战中,其计算精度似乎不是很好,所以计算器在使用了三天后就被搁置。此外由于炮弹供应严重不足,每门防空炮每天只发射炮弹 10 发,而高射重机枪则因缺乏保养而经常卡弹,因此实际上在持续 10 多天的平壤保卫战中,该联队一架飞机也没打下来。10 月 19 日,在丢弃了所有防空武器后,平壤第二防空联队残部奉命退往中朝边境的新义州。

此后,由于笔者手头资料的不足和缺失,关于 1950 年底人民军重组之后的独立防空部队,这里也就无法再作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