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度 " 中国卓越管理公司 " ( Best Managed Companies ) 项目旨在评选并展示在复杂商业环境中脱颖而出的中国企业,以及它们的最佳管理实践。通过对各行各业的标杆企业进行深入分析,BMC 项目不仅揭示了优秀企业如何应对挑战与变化,更加深了我们对长期主义和创新精神的理解。本篇专访中的 BMC 获奖企业海信视像,作为践行卓越管理的典范,这个案例在于:立根于技术深耕,不断探索技术的边界,以系统性思维推动产业升级与组织进化,在全球竞争中展现出中国企业的韧性与智慧。
向 " 新 " 而行:海信视像的长期主义实践
数智化和 AI 浪潮席卷而来,电子制造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技术重塑与价值重构。随着全球消费电子产品加速迭代、众多曾经知名的电视品牌已逐步淡出主流市场。海信是其中为数不多坚持技术立企,从而穿越周期完成蜕变的国民品牌。截至 2024 年,海信电视已连续 3 年出货量全球排名第二、中国第一,也是唯一连续七年保持增长的企业。更重要的是,海信视像不再局限于传统制造,战略定位从 " 电视厂商 " 跃升为 " 综合显示解决方案服务商 "。近日,《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专访了海信视像总裁李炜,探寻该企业 " 技术立企、全球植根、责任共赢 " 的独特进化路径。
" 对海信而言,新质生产力不仅是技术突破,更体现为产业结构升级、组织管理创新与用户价值重构。" 李炜表示,在液晶、激光显示和 Micro LED 三大显示技术主航道上,海信已由跟随者转为引领者,这正是长期主义战略坚持下的自然结果。
海信一直坚持 " 技术立企 " 的核心理念。2004 年,当时全球液晶技术高度依赖日韩企业,在面对韩国显示企业代表 " 你们只需做底座和后壳就可以了 " 的言论时,海信毅然选择自主研发。从实验室到标准制定,2009 年海信建成国内首条大尺寸 LED 背光模组生产线,之后更牵头制定 LED 背光的国际标准。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打破了技术壁垒,也开启了中国电视品牌从产业链中下游向上游突围的路径。
2025 年,海信在美国 CES 展上全球首发 "RGB 三维控色液晶显示技术 ",并于今年 3 月量产搭载该技术的 RGB-Mini LED 电视海信 UX,标志着其在高端显示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激光显示则是海信自主开辟的 " 无人区 "。在国家 "863 计划 " 支持下,海信相继攻克激光光源、光学引擎等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电影院同源技术与新一代纳米光谱选择屏 Pro 实现了 " 源自影院,超越影院 " 的视觉体验。2024 年海信激光电视全球出货量市占率达 65.8%,连续六年稳居全球第一,拥有的激光显示相关专利达 2806 项,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海信在 AI 深度融合方面也走在行业前列。自研的 " 超级智能体 " 覆盖体育、影视、健身、教育等领域,能够准确理解用户深层意图,提供流畅、自然的交互体验。李炜介绍,海信超级智能体正在改变用户看电视的习惯,拓展了更多生活场景。例如,海信新推出的 " 闺蜜机 " 产品,融合语音、手势、触控等多模态交互,具备智能助手、健身教练、生活管家等多重角色,成为深受年轻用户欢迎的全新交互终端。
" 我们做显示,但不止于显示。" 李炜表示,未来电视将进化为家庭智慧中枢,其背后是 AI、大数据、算力与传感的融合交汇。这也是海信持续推进新显示业务的根本动力所在——以用户需求为锚点,以技术突破为支撑,从视觉呈现延展至智能感知与主动服务,在 C 端和 B 端共同驱动下拓展更广阔的产业边界。
除了主航道业务,海信近年来积极拓展 B 端 " 新显示业务 ",布局商用、车载、医疗、教育等多元场景,构建第二增长曲线。目前新显示业务在整体营收中占比持续提升,战略潜力已初步显现。
在商用显示领域,海信已实现从会议中心、户外广告到零售终端的全场景覆盖,例如连锁快餐店的数字标牌、足球场大屏、校园教学大屏等。车载显示方面,海信已与红旗、吉利等品牌开展合作,在智能座舱显示、座舱娱乐系统、车载激光投影等方向进行技术输出,部分产品已实现量产供应。
出海为路,深耕全球网络
如果说 " 技术立企 " 是海信的扎实内核,那么 " 全球化 " 就是其步步为营的外拓路径。过去 30 年,海信坚持自主品牌出海战略,逐步构建起全球化的高附加值能力体系。截至 2024 年,海信电视海外营收占比已超过 50%,C 端海外产品销量占到整体比例的 2/3;从 " 制造出海 " 全面迈向 " 品牌 "" 技术 "" 价值 " 出海的新阶段。
与传统 OEM 代工路径不同,海信坚持走 " 自主品牌 + 本土运营 " 的高质量国际化道路,自有品牌电视占比已超过 98%。品牌建设方面,海信持续加大全球市场的投入,尤其以体育赛事赞助为全球沟通的重要桥梁。从成为首家赞助欧洲杯的中国品牌,到在世界杯、世俱杯等赛事上持续亮相,显著提升了品牌全球认知度。" 体育是一种通用语言,它让我们与全球用户高效沟通。" 李炜坦言,体育营销和赛事品牌建设不仅打开了欧洲主流渠道的大门,也极大提升了品牌溢价能力。
在创新营销手段上,海信还敏锐捕捉到中国数字化浪潮对全球市场的启发意义。李炜指出,虽然目前欧美市场线上销售占比尚低,但随着 Z 世代消费行为的变迁,以 KOL、大 V 测评、短视频内容为代表的新营销模式影响力逐步显现。借助自身在中国市场锤炼出的内容营销、直播电商等能力,海信也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的社交化传播。例如,海信主动拥抱海外专业测评机构的高标准挑战,其高端电视产品连续多年在美国的 RTINGS 和英国《Which?》等权威机构中斩获高分,从而进一步构筑消费者信任。
在全球市场结构上,海信已在日本、斯洛文尼亚、南非、澳大利亚等国家实现电视品类的市占率第一,全球电视出货量连续三年稳居世界第二。
ESG 落地,做时间与社会的朋友
" 利他是最大的长期主义。"李炜在演讲中多次强调。ESG 不仅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可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也是海信长期主义的核心体现。
在国家 " 双碳 " 目标指引下,海信正系统性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战略,从制造端到设计端、从中国工厂到海外基地,构建起贯穿全流程的 ESG 管理能力。公司明确提出 " 不晚于 2050 年实现运营碳中和 " 的目标,2023 年海信在广东江门建成全国家电行业首个 " 零碳工厂 ",100% 绿电供能,年发电量富余部分还可出售给电网,累计已开发超 2600 张绿证。沿着这一路径,黄岛和贵阳的工厂都已经实现绿色供应链认证,绿色能源使用占比也在逐步攀升。
绿色制造不仅体现在能源结构调整上,更深入到产品研发与设计。海信自研的 RGB-Mini LED 电视相比传统液晶电视节能超过 20%,激光电视能耗仅为同尺寸液晶电视的 1/2。产品设计阶段引入 AI 仿真和智能算法,从结构优化、材料精简到能效评估,实现全生命周期的低碳设计。公司还通过 AI 辅助设计、数字仿真和工艺改进,有效提升研发效率,并降低资源消耗,持续推动 " 以最小资源消耗实现最大产出 " 的绿色创新。
2024 年,海信视像积极申报了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 " 灯塔工厂 " 认证,围绕 " 从用户洞察到服务交付 " 的端到端流程,全面嵌入 AI 设计、制造智能化、能耗管控与用户价值管理。海外方面,新建的越南工厂按 " 智能制造 4.0" 标准建设,屋顶结构预留光伏承重,同时复制国内智能制造及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实现跨地域绿色升级。
在推进绿色转型的同时,海信也将 " 产业共赢 " 作为 ESG 核心理念。公司每年 9 月承办全球激光显示产业大会,联合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和标准组织,共同推动产业发展与技术突破。目前海信已牵头发布多项激光显示标准,并开放相关专利,赋能产业链共同进步。
海信还是全球责任的践行者。在南非,公司向当地医院捐赠专业医疗设备,提升公共医疗水平;在埃塞俄比亚,借助智能交通技术帮助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实现公交系统数字化升级,提高了市民出行效率和城市治理能力。这些项目不仅彰显了企业全球视野,也体现出其对本地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的长期承诺。
李炜表示,真正的长期主义,不只是做时间的朋友,更要做社会的朋友、世界的朋友。正是这种融合绿色制造、产业赋能与全球责任的 ESG 战略,使海信在多个高标准市场赢得青睐,并在中国电视节能评级中长期位居前列。
对于海信而言," 卓越 " 从不是抽象的标签,而是其在长期主义信念下不断向新、面向全球的战略实践。在这个变量频发的时代,海信选择了一条看似最慢却最稳的路:深耕技术、尊重用户、融入全球、赋能社会。正如李炜所言:" 伟大的企业,不在于一时的乘风而上,而在于穿越周期的定力与韧性。"
(来源:哈佛商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