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游戏研究社 23小时前

成为“全国第一盖伦”是种怎样的体验?

LOL、DOTA2 这种存在完整电竞体系的游戏的玩家,应该或多或少都幻想过,自己有朝一日能站上职业赛场,或者靠精通一个绝活英雄登顶国服。

而现实是,大多数普通玩家,生涯最好战绩也就是个钻石到头,顶多拿个 " 北京门头沟第一 " 这种定语足够多的 " 第一 ",更别提和职业赛场扯上关系了——但在一周前,我还真的成为了公认的 " 全国第一盖伦 "。

事情发生在 9 月 13 号的《英雄联盟:符文战场》的杭州区域公开赛上,我带着我的盖伦卡组坐上了当天比赛的直播桌。

介绍一下《符文战场》里的盖伦吧。简单来说,这就是一张被公认为毫无强度的传奇卡,下水道中的下水道。

游戏早期的梯度评级里,很多主播都把它排到了 T4 之后的 " 论外 " 行列。前面三场区域公开赛里,1500 多名玩家里只出现过 3 名用盖伦参赛的玩家(其中还有一个是我),在第一批的 16 位传奇英雄里毫无疑问排在倒数第一。

首场公开赛里更是成了唯一没人选用的英雄

反观我对手使用的卡莎卡组,刚刚在前三场公开赛里包揽了全部冠军,使用率和上位率都超越了此前玩家们眼里的 " 超模怪物 " 剑圣,成为了新晋的版本答案。

正因如此,这场对局在很多人眼里没什么悬念——在两周前的北京公开赛上,同样在直播桌上出现过盖伦和卡莎这两位传奇的对抗,盖伦就以悬殊的比分输掉了比赛。

不过这次轮到我上直播时,剧情却发生了反转。比赛过程就不赘述了,总之我用一套不太一样的盖伦构筑赢下了比赛,上演了一出小喽啰掀翻大反派的戏码,才成为了解说和观众口中的 " 国一盖伦 "。

以结果来看,我这次的区域公开赛之旅没能挺进第二天的淘汰赛,最终以 4-3 的战绩位列 510 名选手中的 151 名,但这确实盖伦卡组在官方赛事中拿到过的最好成绩。

我这个 " 国一 " 当然有不少取巧成分:这个英雄强度够低太过小众,才给了我偷鸡拿到 " 第一 " 的机会。

但让我没想到的是,其他牌友们倒是对我的发挥表现出了远超我预期的认可。那两天在比赛场馆里,我上个厕所都能碰到老哥给我聊卡组构筑;场间休息时,还有找我要合影的牌友;甚至我去杭州宝可梦官方道馆打个卡,都能碰到《符文战场》牌友夸我盖伦打得不错。

就连公开赛结束后,这把比赛的影响还在追着我。我在对局里用到的关键单卡,在这场比赛后从 2 块涨到了 5 块;比赛之余我抽空采访了《符文战场》的制作人,没想到结束后赛事组又反过来向我发出了采访邀约;甚至在一周后,还有热心(好事)网友制作了我的切片二创。

就在完稿当天,这张卡又因为其他博主的视频出现了夸张的涨幅

这几天里,我小小体会到了安迪 · 沃霍尔口中的那 15 分钟,也让我再一次触摸到了几年前刚入坑 TCG 游戏时的感受。

这种感受首先来自游戏本身,它是对某张单卡发掘和反复迭代一套卡组的乐趣——这也是我在之前一篇聊到《符文战场》的文章里提到过的(https://mp.weixin.qq.com/s/oNRDf7oi1MgXtlTkBtjuCA),这款 TCG 的 " 中国首发 " 是它最吸引我的特质,这让我们国内玩家也能充分享受一把引领全球 Meta、摸着环境过河的构筑乐趣。

看着海外玩家研究我们的构筑,确实是种新奇的体验

这种感受也来自游戏之外,它是线上卡牌游戏不具备的那种,将人和人拉近到一张牌桌上的力量。

在那场焦点桌的比赛结束那一刻,原本十分紧张的对手和始终严肃的裁判,都切换成了普通牌友形态。裁判一边开着玩笑,一边问我构筑是怎么想到的;对手则是在收牌的同时,还不忘笑着吐槽:" 要不是在直播桌上我早投了,不让你爽。"

直到这一刻,我才把他们的形象从 " 一套牌的使用者 " 和 " 一场比赛的裁定者 " 这两个身份中拿出来,对应到鲜活的玩家身上。

这正是 TCG 的魅力所在。

一款 TCG 没法如线上 CCG 那样,用海量对局实时验证你的巧思,也没有随手掏出手机玩上一把的便捷。它为你换来的,也许是一束也能照耀你 15 分钟的聚光灯,一个用比赛证明自己构筑的机会,又或者是一个能坐在桌边聊天的朋友。

——最不济,也可以是一个没什么用的 " 国一盖伦 " 名号。

我的碰拳时刻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