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时代,会议早已超越简单的信息交换,成为企业协作的神经中枢。然而,随着远程与混合办公模式的普及,普遍的 " 会议疲劳 " 正悄然蔓延。当日程表被密集的线上会议填满,信息过载、沟通效率低下、决策落地迟缓,这些问题正束缚着组织的活力。就连看重小团队灵活作战的初创公司,也因缺乏有效、好用的异地沟通协作工具而一筹莫展。
毫无疑问,工具与实际业务场景的脱节,以及技术与人性化需求的错位,是背后的关键。
协作之痛:初创企业在数字化浪潮中的隐形内耗
当远程协作成为主流,看似随时随地沟通高效的背后,却带来了诸多 " 隐形内耗 "。
1、线上 + 线下混合办公:同在一个会议,已连接却难沟通
在线上 + 线下的混合办公模式下,最基础却又最容易被忽视的,是 " 听不清与看不真 " 的体验障碍。过去,线上同事在面对屏幕时,因为无法分辨线下会议室中谁在发言,需要反复打断确认,会议的流畅性便会大打折扣。而线下发言者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在线上难以捉摸,导致沟通深度和准确性受损。
不难理解,这种基础的视听体验障碍,无疑会加剧沟通成本,使得团队成员在协作过程中感到疲惫和沮丧,阻碍着更深层次的协作和共识达成。
2、人力效率陷阱:创业公司一人身兼多职,信息爆炸,难以做到深度服务
在职场快节奏的会议讨论中,各种灵感迸发、口头承诺、临时决策,若不能被及记录并转化为待办事项,很快便会被时间抹去。
创业公司的团队成员常常身兼多职,注意力极度分散,便期待通过灵活的协作工具来解决。然而,传统的视频会议与其他工具间彼此独立,导致会议信息流转不畅,团队成员不得不手动整理会议记录,同步数据。这种重复性劳动不仅耗时,更可能因信息传递偏差导致返工。
久而久之,那些原本旨在提升效率的数字化工具,反而成了拖慢脚步的 " 数字包袱 "。
超越视听:AI 如何让会议更具洞察力与执行力?
面对创业公司在协作中遭遇的种种困境,腾讯会议此次推出的 AI 新功能,深入会议协作的底层逻辑,构建出一套从 " 听得清、看得真 " 到 " 帮理解、促执行 " 的完整解决方案。这套方案的核心,在于将先进的音视频技术与深度融合的 AI 能力相结合,让会议成为一个智能化、自我驱动的协作场域。
1、音视频效果大幅增强,线上 + 线下沟通不用愁
一切高效协作的基石,都离不开清晰、真实的沟通。腾讯会议深谙此道,在音视频技术上持续深耕。其自主研发的 Penguins 算法,能够在同等带宽下,实现音频编解码算法 3 倍至 5 倍的音质效果。即使在网络条件不佳的环境下,会议的音质也能得到极大保障。
在上述基础上,腾讯会议的 AI 能力开始展现其利用会议,使业务运转更顺畅的一面。
AI 纪要功能是解决 " 知识沉淀难题 " 和 " 人力效率陷阱 " 的关键一环。AI 纪要能够每 2 分钟生成一个结构化快照,其中不仅包含会议的决策结论、待办事项,甚至还能捕捉到讨论中的争议点。对于那些因精力不集中而错过关键信息的职场人来说,AI 纪要主动推送会议概览、结论和待办,让参会者随时跟上会议节奏,避免信息遗漏。
更令人称奇的是,它拥有还原真实会议氛围的独到绝活。例如,它能感知到,老板一旦离开,团队讨论周末计划时气氛会更加活泼,或者在某些观点碰撞中,捕捉到发言者情绪的细微变化。这种对情绪和语境的洞察,不但帮参会人更好地理解交流者的观点和态度,进一步推动会上讨论和决策,更重要的是,AI 纪要还能帮参会者放下情绪,纠正一些因情绪带来的不当理解,将讨论回归到问题本质,从而推动有效共识的形成。
腾讯会议与元宝的深度融合,是此次 AI 功能升级的又一大亮点,真正让信息从腾讯会议无缝衔接至元宝中,将会议价值从会中延续至会后,持续服务人和业务。
一键接入元宝,实现了会内决策与会后执行的无缝衔接,将会议信息从静止的文字转化为可流动、可被应用的业务资产。会议中的关键讨论、决策和待办事项,都可以一键导入元宝,进行更深度的整理和操作。元宝能够自动整理出多种格式的会议纪要,甚至可以基于会议内容进行联网追问,或者直接接收指令,帮助用户进行深度的信息整理和分析。
场景深耕:AI 在复杂协作中的价值重塑
在业务中的落地能力,也是搭载此次全新 AI 功能的腾讯会议,所看重的关键维度。
首先,一些行业很关注的,是如何创新出真实可互动、赋能业务的线上场景。
如何依托腾讯会议实现更智能、更懂业务的线上场景是不少初创阶段的中小企业所关注的。例如以更低的成本开展线上多对多的客户服务、定向营销活动、上下游供应商的外部培训、员工招聘等工作,通过场景创新将工具利用价值最大化,用高效的业务连接、定制化的沟通流程提升粘性与信任感,加强与核心合作伙伴的联系。
在专场上,阿斯利康也分享了他们与腾讯会议的联合创新经验。作为一家业务遍布全球、中国拥有数万名员工的医药巨头,阿斯利康的日常运营和产品营销离不开高频次的跨国沟通与学术交流。
其中,学术会议是最主要传递医药学术观念、交流临床进展的互动场域,同时也帮助提升品牌形象。每月数万场的会议量,不仅对会议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了严苛要求,并且需要在合规框架下审慎操作。
在与腾讯的深度合作中,阿斯利康找到了解决方案。双方共同打造了基于腾讯生态的新一代客户互动平台 NCEP,腾讯会议是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腾讯会议不仅保障了会议沟通的质量,更通过 API 接口与阿斯利康的业务系统深度融合,实现了会议预定、权限管控、参会人员身份校验、参会时长记录等一系列要求,判定是否符合指导原则。
其次,是去形式化,对务实业务需求的深刻洞察。
以初创企业为例,公司资源往往相对有限,每一份人力的投入都必须精准高效。也就是说,这些 Leader 们更关心组织一场跨部门会议的实际 ROI(投入与产出的比值),并不希望看到光动嘴皮、不拿出方案、达不成共识的无意义争论。
不过,初创团队中,观点碰撞和激烈讨论是常态,甚至有时情绪的介入,可能会让讨论偏离轨道。腾讯会议的 AI 纪要此时就能客观地捕捉会议氛围,令团队成员在会后复盘时,更冷静地审视讨论过程,理解彼此的真实意图,实现 " 去情绪化 " 的客观呈现。这有助于团队回归问题本质,避免因误解而产生的内耗,推动决策落地。
对于新员工的培训和知识沉淀,AI 纪要同样价值非凡。它能够将非结构化的会议讨论,转化为清晰、可检索的知识资产,让新成员能够快速融入团队、理解业务逻辑,最终降低学习成本。
此外,腾讯会议的全球化 AI 翻译能力,为有出海雄心的创业公司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解决方案。
在国际化业务拓展中,语言障碍常常是横亘在企业面前的一道鸿沟。传统的翻译服务人员成本高昂,且难以保证本地化专业语境下的准确性。腾讯会议支持 17 种目标语言翻译和 9 种声源语言自由说,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团队成员,即使使用各自的母语,也能实现高效、精准的沟通。
借此能力,中国初创公司将打破文化壁垒,以低成本、高效率拓展海外市场,将中国的创新经验和产品服务推向全球。
对有志于输出高效服务、以尽可能少的人力创造更高业务价值的创业公司们来说,AI 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未来,而是已经融入日常协作的每一个环节,成为增长的内生驱动力。
AI 协同办公,开启企业增长新引擎
一个全新的 "AI 协同办公 " 时代正加速到来。
腾讯会议的全新 AI 功能,构建了一个从 " 会议讨论 " 到 " 会后执行 " 再到 " 知识沉淀 " 的完整协作闭环,为企业,尤其是那些渴望快速成长的初创团队,描绘了充满想象力的未来图景。
在过去,会议往往被视为独立事件,成果的转化和落地,很大程度依赖会后的人工整理和跟进。类似这种断裂式的协作流程,除了效率低下,也极易造成信息损耗和执行偏差。而腾讯会议通过 AI 纪要、AI 托管以及与元宝的深度融合,正在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它让会议不再是信息的终点,而是业务流动的起点。会议中的每一个决策、每一个待办事项,都能被 AI 精准捕捉、智能分析,并无缝导入到后续的执行环节,真正实现了 " 会上开得好,会后跟得紧 "。
毫无疑问,AI 协同办公提供了全新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模式。在未来,那些能够充分利用 AI 协同能力的企业,将能够大幅解放人力,打通业务壁垒,实现效率的指数级增长。可以相信,在数字经济时代,腾讯会议将有望构建一个企业持续创新的强大引擎。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