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文汇 12小时前

糖分两类,这类糖要少吃!牙科医生提醒:喝含糖饮料,记得这个动作

昨天(9 月 20 日)是第 37 个 " 全国爱牙日 ",宣传主题为 " 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 "。来自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十年来,上海 5 岁儿童乳牙患龋率、12 岁儿童恒牙患龋率分别下降 11 个百分点和 7 个百分点,老年人牙周健康率提升 10 个百分点;儿童、家长及老年人群的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口腔卫生行为均明显改善,多项核心指标持续位居全国前列。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基石,不仅关乎咀嚼、发音等基本功能,也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密切相关,是衡量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上海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口腔健康,将口腔疾病防治纳入健康上海建设总体部署,系统构建覆盖全市、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口腔健康服务体系。上海持续强化以市口腔医院为牵头单位的 " 市—区—社区 " 三级口腔病防治网络建设,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基层,全面提升口腔健康服务可及性和公平性。

近年来,上海针对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依托 " 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持续推进专项口腔健康惠民项目,实施儿童青少年龋病分级管理、生命早期 1000 天口腔健康管理及 " 老年口腔健康促进行动 "。此外,上海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市民提供口腔健康服务和口腔疾病综合干预,覆盖人数逐年递增,2024 年已超过 90 万。

今年爱牙日的副主题为 " 减糖控体重 护牙促健康 "。医学专家表示,市民要学会鉴别糖类,认识 " 游离糖 "。糖分为非游离糖和游离糖。非游离糖是指天然存在于新鲜水果中的果糖、奶类中的乳糖及谷薯类中的淀粉。游离糖有两种,一种是指在食品生产、制备、加工中,添加到食品中的蔗糖、葡萄糖、果糖及糖浆等;另一种是存在于纯果汁、浓缩果汁及蜂蜜中的糖。虽然糖是人体所需营养素之一,但仍需控制摄糖总量,并且过量摄入游离糖可增加患龋及肥胖风险。

通常意义上的 " 减糖 ",是指减少游离糖的摄入。含糖饮料、糖果和加工零食是游离糖的主要来源。建议每日摄入游离糖不超过 50 克,最好低于 25 克,2 岁以前儿童避免摄入游离糖。

在限制游离糖摄入量的前提下,还应减少摄入频率,不仅有利于口腔健康,也有利于预防和控制儿童、成人超重与肥胖。

pH 值是反映酸碱度的指标,牙釉质脱矿的临界 pH 值为 5.5。口腔中的细菌能分解游离糖产生酸性物质,导致口腔 pH 值降到 5.5 以下,对牙齿造成直接腐蚀、破坏,进而引发牙酸蚀症和龋病。

因此,喝含糖饮料或酸性饮料时建议使用吸管,减少饮料与牙齿接触的时间,防止牙酸蚀症和龋病发生。进食后应尽快漱口,去除口腔食物残渣,缓冲口腔酸性环境。

上海市卫健委在普陀区桃浦中央绿地公园组织举办市级主题宣传活动,上海口腔健康吉祥物—— " ‘沪’牙宝 " 现场发布,全市 16 个区联合开展的 " ‘沪牙汇’口腔科普集市 " 启动,以互动体验方式普及爱牙知识。现场还组织 30 位知名口腔专家面对面为市民提供专业咨询。

" 全国爱牙日 " 期间,各区也将深入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开展主题活动、健康讲座、社区筛查等系列活动。医生表示,希望广大市民践行 " 每个人是自己口腔健康第一责任人 " 的理念,将护牙行动融入日常,养成科学的口腔保健行为和健康膳食方式。

相关标签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