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彩陶纹路,勾勒生活;骨笛声远,回响文明。泥土深处的陶器,静默讲述着数千年前仰韶先民的智慧。
9 月 18 日," 何以中国 · 黄河安澜 " 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大河村遗址博物馆,近距离感受 " 星空下的村落 " 跨越数千年的文明印记。
步入博物馆序厅,以大河村著名 " 星空纹 " 为灵感设计的巨型浮雕瞬间将观众带入历史长河,看到了大河村先民观测天文、制陶耕作的原始智慧。
据考古发现,大河村遗址距今 7000 年至 3500 年,完整经历了仰韶文化从早期到晚期的全过程。
" 大河村遗址不仅出土了大量精美彩陶,还保留了罕见的房基遗存和祭祀遗迹。其中‘白衣彩陶盆’‘彩陶双连壶’等文物,见证了中原地区史前先民高超的制陶技术和复杂的社会活动。" 郑州市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讲解员刘津岑指着展柜中一件绘有太阳纹的陶钵介绍道。
郑州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区域,大河村遗址恰是黄河文化的重要时空坐标。其展现的农业定居、手工业分工、宗教祭祀等场景,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演进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
绘制着十二太阳纹的彩陶钵、雕刻精美符号的骨器、保存完好的史前房基……在一件件珍贵遗存前,媒体记者们频频驻足,用镜头记录下先民的智慧。
作为集遗址保护、文物陈列、科普教育于一体的专题博物馆,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建立在考古发掘原址之上,通过沉浸式场景复原了先民生活,还创新设计了彩陶绘制、虚拟房基搭建等互动项目,让静态的文物 " 活 " 在了现代科技中。
在博物馆互动体验区,记者轻触屏幕,便能将破碎的陶片虚拟拼接成完整陶器;跟随智能投影设备,即刻 " 穿越 " 到仰韶时期的聚落,感受磨制石器、烧制陶器的原始劳作……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正通过现代展陈语言与科技创新手段,让沉睡地下的文明瑰宝焕发新生,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刘瑞朝 王苑 / 文 魏凯 / 视频)
编辑 : 陈梦伊审核 :王世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