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O 科技】又到了一年一度各家旗舰新品扎堆发布的时候,性能之余,影像是各家都在主打的点。某种程度上来说,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新品们,代表了手机厂商们在移动影像领域探索成果的一次大型拉练。可能就有用户不禁要问了,手机影像这么强,是不是真的可以取代专业相机了,老法师们要集体破防了吗?
其实我的看法是:确实要破防了,只不过不会彻底破防。因为专业相机拥有天然的影像优势,很多能力是目前智能手机无法替代的,但是高昂的成本门槛和学习成本,注定只是特定的摄影圈子。而手机就不一样了,拿起来随手就拍,普通人也能拍出满意的大片,这在当下甚至是未来的时间里,只会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前几年不少厂商宣传手机影像秒杀数码相机被网友嗤之以鼻,但是从产品和技术演进节奏来看,手机影像在效果上确实具有独特优势。
今天我们就借着各大手机厂商新品即将亮相之际,来聊聊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手机和相机之间的千丝万缕。有时候,能用手机拍出大片的人,不一定能用相机拍出来,但反过来说,能用相机拍出来大片的,大概率是可以用手机也能拍出来的。从这个层面来看,手机摄影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摄影门槛,让很多用户可以拍出属于自己的大片,这种便利性在手机影像不断进化的过程中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包括摄前、摄中、摄后全流程。
就以前几年手机摄影初期的玩法来看,当时华为手机基本上都直接内置了【流光快门】功能。面对特定场景,只需要架好手机选择拍流光快门、光绘涂鸦、丝绢流水还是绚丽星轨都可以,等待一会儿之后就能拍出非常震撼的流光大片,在当时也是风靡一时。这种效果其实普通人就可以拍得出来,反观如果用相机的话,要调各种参数,普通人很难掌握。时至今日,这个功能已经不再被当作宣传卖点,默认即可使用。
再比如近几年演唱会成为了一种趋势,去看演唱会不能带相机,所以很多人会使用长焦能力很突出的旗舰手机去拍。显然,厂商们也关注到了这个趋势,或者说看到了用户的痛点,于是乎不仅长焦能力在不断突破。一方面是像华为 Pura 80 Ultra 那样推出一镜双目的设计,凭借大底传感器让中焦和长焦都拥有不俗表现;另一方面是大家集体上 2 亿像素长焦,目前要发布的 vivo X300 系列和 OPPO Find X9 系列都是这个路子。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更能整活的玩法,那就是推出摄影套装,其中外接的长焦镜是关键。以 vivo X200 Ultra 推出的套装来看,其采用开普勒结构提升远摄画质,搭配使用升级为等效 200mm 焦距的超长焦镜头,为舞台观赛、长焦望远提供了更大的便利。这颗长焦镜头上市至今可以说是备受好评,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手机的销量,更是成为了现在演唱会御用的远摄神器。这就形成了正向的研发和市场循环,到今年的 vivo X300 系列 vivo 应该会继续推出长焦镜,OPPO 也会为 Find X9 系列搞这样的套装,市场指向可见一斑。
而且厂商们还特意推出了【舞台模式】,启动方式有的是在相机的更多里设置了入口,有的是直接 AI 识别,当时别到舞台场景时自动匹配相机参数,不用再去手动调参数。在舞台模式下,用户只需要选择合适焦段按下快门,就能轻松拍出一张无惧复杂灯光、画面清晰、人物不虚的舞台照片。而如果是用相机话,新手可能调参数就手忙脚乱了,搞不好拍了一堆照片最后选片的时候没几张能用的。那么在今年的新品上,各家会不会再搞点其他的模式出来呢?非常值得期待。
另一个是当下年轻人很喜欢的出片风格,模拟各种胶片风格,以荣耀 400 系列为例,AI 胶片模拟功能,实现了微米级细腻颗粒胶片风,胶片感原片直出,CC200、KE100、KG200、KP160、NC100、NN400 六种风格可选,很受年轻用户的喜爱。对于手机厂商来说,这种胶片模拟的玩法一部即全部,只要有一部手机推出了,几乎所有同级别和高端产品都会支持,颇有铺天盖地的意思,这要比拍立得相机来得更直接。
写在最后
手机摄影和相机摄影经过数年的纠缠式演进,我们在看待问题时也不能一刀切,辩证去看二者的优劣势就好。手机更适合普通人使用,毕竟一部手机集成了通讯、社交、影音娱乐、游戏、摄影等多项能力,而相机仅仅是相机,这就很大程度上压缩了使用成本。
在使用体验上,随着 AI 的深度介入,手机摄影会以场景化的方式来对相机优势进行点对点的突破,【舞台模式】就是典型,随着更多模式的加入,用户只需要选模式、按快门就能出片,比相机更快更简单。而在摄后,手机的 AI 修图越来越强大,AI 消除、AI 去反光、AI 去拖影等,修起来更快更直接,拍完就能修。相机还要传到手机或电脑上再后期,相比之下更省事。可以预见,未来的手机摄影会集成更多的玩法,将相机的诸多优势转化为自身优势,越用越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