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新熵 52分钟前

用 AI 做营销,真的更容易成功?

如何让 AI 抓住 " 需求信号 "、嵌入 " 高价值场景 "、适配 " 本地化需求 ",才是出海品牌、企业在营销上需要的 " 成功密码 "。

原创新熵 AI 新科技组

作者丨思原 编辑丨茯神

1915 年的上海南京路,两位男子分守路南、路北,每过一位行人就放一粒豆子,一连数日最终得出 " 路南人流更密集 " 的结论。永安百货就此落子路南,日后成为远近闻名的商业地标。

在没有大数据、没有流量分析的时代,永安百货的管理者用最朴素的方式,算出了商业成功的关键。

一百多年后,营销工具早已天翻地覆,AI 能生成海量素材、自动竞价抢流量、精准触达人群,但很多品牌的营销却陷入了 " 技术狂欢下的低效循环 ":用 AI 生成短视频,虽然很快,但转化率却奇低;靠 AI 自动竞价抢移动端流量,CPC 确实涨了,ROI 却不如人工投放。

为什么 1915 年数豆子能成,2025 年用 AI 却不行? 数豆子的成功,不是因为 " 数得准 ",而是因为 " 数对了东西 ":人流是 " 潜在客群的核心信号 ",路南是 " 高价值消费场景 "。现在很多 AI 营销的失败,恰恰是丢了这个本质:只跟风用了 AI 工具,却没像数豆子那样,找到 "AI 该对接的核心信号与场景 "。

所以,如何让 AI 抓住 " 需求信号 "、嵌入 " 高价值场景 "、适配 " 本地化需求 ",这才是出海品牌、企业在营销上需要的成功密码。

跳出内卷,找准 " 增长赛道 "

很多品牌做 AI 营销,第一步就是 " 抢移动端流量 ":用 AI 生成短视频、在社交平台自动竞价。但移动端用户多是刷视频、看朋友圈等 " 碎片化浏览 ",就像当年南京路的 " 过路人群 ",虽然人多却并非 " 决策场景 ",注意力有限。

这也意味着在消费闭环中,移动端更偏向 " 发现—即时决策 " 的场景,更容易触发冲动性购买或完成简单的即时行为。

相比之下, PC 端更常出现在需要深入比较、查证信息或规划高价消费的决策环节——用户在办公或长时使用 PC 的场景里,停留时间和注意力通常更高,便于接受较长的说明性内容或多维度比较信息。因此,针对以 " 解决问题 " 为导向、需要丰富信息支撑的广告,PC 平台往往能提供更合适的展示与转化环境。

微软广告数据显示,PC 用户在使用时长和行为深度上普遍优于移动端。根据秒针发布的《2024 年 PC 营销价值研究报告》,78.2% 的职场人每周使用 PC 超过 5 天,61.1% 的职场人每天平均使用 PC 超过 4 小时。这些时段通常与用户的工作、信息搜集和理性决策过程重合,成为从需求萌生到研究评估的关键周期,与移动端的碎片化使用场景形成互补。

在全球市场中,PC 仍是重要的 " 流量基本盘 " 而非 " 补充项 ",占据用户的关键时间窗口。而由于多数品牌的投放仍集中在移动端,PC 端反而呈现出相对低饱和的竞争环境,成为值得关注的流量蓝海。

微软广告的生态也给广告主带来了超 10 亿高价值且不断增长的用户,这些群体有更强购买力且更具消费决策力。

微软广告数据显示,微软广告受众中 38% 家庭收入跻身全球前 25%,23% 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42% 是消费决策者(其中 11% 为高级决策者),另外,54% 的受众习惯通过搜索研究产品信息,完美契合品牌 " 高价值客群 " 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据 megadigital 发布的《2023-2024 全球搜索广告成本白皮书》和 WordStream 发布的《2024 PPC benchmarks》显示,以美国市场为例,2023 年微软 PC 端搜索广告 CPC 仅 1.54 美元,较平均 CPC(4.66 美元)低 67%。

也就是说,微软广告凭借长期深耕的生态优势,为广告主提供高价值投放市场的同时,也能带来更高性价比的宣传效果。

另外,多端联动也进一步放大了这些流量的价值。

在第二屏幕的时代,跨设备战略至关重要 。90% 的美国 Z 世代成年人看电视时会在网上冲浪,80% 的用户看电视时会上网看新闻。微软广告生态能将 PC 端 " 决策场景 " 与移动端 " 触达场景 " 进行协同,实现深度触达,提高转化效率。

显然,PC 端价值已超越 " 流量入口 ",成为品牌建立心智的黄金阵地。就像 1915 年永安百货选对了路南的黄金位置,如今出海品牌选对 PC 端,不仅能触达更多精准客群,也能够在用户愿意深度停留、理性决策的场景中,发挥出 AI " 理解需求、响应需求 " 的作用。

善用 AI,重构广告效率

事实上,许多跨境从业者在讨论 AI 时,仍习惯性将其视作优化工具,却未意识到它已重塑广告投放的底层逻辑:从 " 被动响应需求 " 到 " 主动预判需求 ",从 " 屏幕展示广告 " 到 " 无界融入场景 "。AI 解决的不再是 " 工具问题 ",而是 " 逻辑问题 ",也从辅助工具演进为品牌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微软广告发布的《解码现代消费者》白皮书显示,56% 的消费者购买前会花更多时间研究产品,59% 受访者认为个性化产品推荐有帮助。

所以广告主构建以 AI 提效为基础,对话式与零界面为未来,适配现代消费者购物习惯的 AI 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

微软广告的 AI 能力并非单纯的技术噱头,而是深度渗透 " 广告生产——受众触达——转化优化 " 全流程,实现 " 现在降本、未来占位 " 的双重价值。

AI 目前的主要价值之一,在于将广告主从繁琐的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把精力聚焦到更高价值的环节。借助微软业界领先的 AI 技术 ,能够帮助广告主实现全链路的自动化。

例如根据不同市场、不同品类,自动生成广告文案、视觉素材与落地页;智能竞价工具能基于 " 目标 CPA/ROAS" 实时调整出价,避免 " 无效投放 "。PMax 则整合搜索、展示、CTV 等全渠道资源,AI 自动匹配最优投放组合等。

事实上,这些 AI 能力已成为行业共识,但正是这种 " 基础提效 ",为品牌布局 AI 未来形态奠定了基础。只有先解决 " 素材生产慢、投放优化难 " 的问题,才能有余力探索更前沿的营销模式。

微软广告近期发布的《解码现代消费者》白皮书中透露出一个强烈信号:" 单向推送 " 的广告时代正在过去,消费者更需要 " 边问边买 " 的交互式体验:有 56% 的 Z 世代消费者认为交互式内容有帮助,消费者希望在购物过程中得到即时解答与个性化推荐。

以微软 Copilot 为代表的对话式 AI,正重构 " 人 - 货 - 场 " 的互动关系,让广告从 " 干扰项 " 转向 " 决策项 "。

区别于传统广告的 " 打断式插入 ",Copilot 能以 " 自然对话 " 的形式嵌入消费路径。例如当用户在 PC 上打开 Copilot,询问 " 推荐一款适合小户型的投影仪,预算 3000 元内 " 时,AI 会确认需求细节,再推荐合适产品,并附上测评与使用指南等等相关信息。整个过程就像专属购物顾问,而非广告推销员。

▲图 / 微软广告官网

相关标签
新熵

新熵

百略网是一家专注于泛互联网商业革新和科技创新的智识型 + 知识型新媒体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