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与激烈的行业竞争下,中小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
利差收窄、风险管控难度增大、客户需求日益多元化和数字化,传统运营模式已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2025 年以来,各家上市银行对公业务与零售信贷 1.43% 的平均净息差水平,已低于全行业的 1.51% 的不良率;同时行业马太效应强化,18 家国股行以全中国 0.38% 的机构数量占据了全行业接近 73% 的净利润。
大行在周期困境中下沉至本土区域,更使得中小银行也面临着新的窘境:
究竟是以价格战正面硬钢,还是另辟蹊径、寻找差异化定位;若是寻求差异化定位,又该以和为锚点、遵循何种路径?
这一背景下,科技赋能被持续提及,技术投入也从过往的 " 可选项 ",升级关乎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突破口。
" 未来银行大会 2025" 会场上,包括四川本土银行在内的多家中小银行身体力行地展示着,当 AI 技术在信贷风控、客户服务等领域深度应用,区域银行已拥有了摆脱 " 拼利率 "" 卷规模 " 同质化竞争、探索出差异化发展路径的可能性。
浙江省政协经济委副主任、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原董事长王小龙在会上指出,宏观视角下中小银行仍面临结构性、阶段性、技术性的三重挑战,并表示中小银行更应立足区域,通过 " 差异化定位 + 生态共建 " 构建竞争壁垒。
新希望金融科技联合创始人、执行总裁吕文勇则着重强调科技之于周期的重要性,指出人口、货币、经济三大红利消退后,技术红利已成为银行业穿越周期的唯一突破口。
在吕文勇看来,区域性商业银行在与大行的正面交锋中,不必沉迷价格战、追求利率,更重要的是数字化贷款产品的可得性、便捷性。
" 区域性银行好的特征与优势,在于‘船小好调头’,可以灵活设计各种各样的场景专案,通过差异化的立体营销方式来和大型商业银行的标准化产品形成一个差异化的竞争。" 吕文勇指出。
新希望金融科技 CEO 徐志华则基于函数推演与数学建模,分享了市场机构对于当下零售信贷的常见误区。
徐志华指出,零售信贷风险释放天然 " 非匀速 ",有着资产分布单模型维度下核准客户呈现左偏、坏账从低分向高分线性推进、核准客群整个生命周期的最终坏账率与模型分之间存在稳定且单调递减的关系三个特征;
其最终推导的数学结果指向,随着时间的推移,累计坏账率的演变将呈现 " 初始阶段风险缓慢积累,随后进入快速攀升期,最终又趋于平稳 " 的特点。
" 风险变化天然有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 徐志华指出," 历史上不少银行一到这个阶段,看到月度风险指标持续攀升,就仓促刹车、暂停业务,最终错失了发展机遇。这其实是一个客观规律,并非风险管理能力出现了问题。"
面向如今银行业的周期困境,新希望金融科技的思路是整合数据、风控、运营、系统、实战咨询等全流程资源,为银行提供 " 短期可落地、无试错风险、具备生产力 " 的 " 整车交付 " 解决方案。
科技价值不仅在于提升效率,更在于帮助中小银行深刻理解并遵循风险演变的客观规律,避免在周期波动中误判形势、错失良机。
通过借助与 AI 相关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区域银行或可快速获得经过市场验证的数字化能力,将 " 船小好调头 " 的灵活性转化为构建本地化生态、打造场景化专案的独特竞争优势。
前路虽艰,但方向已明。如今的科技破局已不再是前瞻性的探讨,而是中小银行在当前存量竞争中生存下去、并实现新一轮增长的必然选择。
谁能率先将技术红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和竞争力,或许将在未来的银行格局中积累更大的潜力。